寶寶積食
寶寶脾胃功能弱,當吃多了食物后容易導致食物堆積不能很好的消化,并且由于父母的溺愛以及小孩的自制能力,對愛吃的食物停不下來,容易導致寶寶積食。那么,寶寶積食怎么辦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寶寶積食的相關(guān)知識。
小孩子脾胃弱
1、小兒有三不足:肺、脾、腎三臟常虛。所以小兒脾常不足。
2、中醫(yī)認為胃主要的功能是受納食物,脾主要的功能是運化食物。
3、當吃了過多的食物以后,脾胃不堪重負,就會導致食物堆積,不能消化,從而引發(fā)脘腹脹滿等病癥。
小孩自制能力差
1、3歲以內(nèi)的小兒還不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就會停不住口;
2、尤其是到了逢年過節(jié),面對美味佳肴,讓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難的,此時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的鼓了起來。
家庭飲食習慣不健康
1、俗話說:“小兒若要四時安,常要三分饑與寒”,即小兒不生病,就不要給孩子吃的太飽、穿的太多。
2、這里說的長輩,包括孩子的爸爸媽媽,也包括帶孩子的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
3、長輩往往希望孩子多吃,尤其是肉食,辛辣的食物等。吃得多了反而會造成積食。
4、無論是哪一種食物再有營養(yǎng)也不能吃的太多,否則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會造成孩子“積食”,給孩子身體帶來損害。
相關(guān)文章:
口氣臭穢
1、如果感覺孩子口中味道最近變得非常大,則比較有可能是積食。
2、情況嚴重的孩子還有嘔吐的情況,吐出的都是酸臭的未消化食物。
3、這種情況,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大便比較臭
古人說“臭如敗卵”,也就是說,大便有腐敗的臭雞蛋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要考慮積食的可能。
大便的頻次、質(zhì)量改變
1、有積食的孩子,大便的頻次會改變,會次數(shù)更多,但是每次粘膩不爽,味道很臭,甚至會腹瀉。
2、而大便的臭味,在開始幾天會比較嚴重,然后會慢慢變得清稀,味道變成淡淡的腥臭。
3、這種孩子還會肚子脹滿,不斷咕咕作響,如同有氣在串,同時會不斷排氣放屁,味道也會比較大。
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
1、有的孩子積食,食物積滯化熱,家長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嘴唇這幾天突然變得很紅,像涂了口紅,此時要懷疑積食化熱了。
2、而這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唇色的變化,最有意義,這種變化也只有家長才能觀察到。
食欲紊亂
1、孩子剛開始積食,往往是吃不下食物,胃口不佳。
2、但是如果積食時間長了,胃中有熱,則可能會總覺得肚子餓。
3、但是吃完了肚子又脹,很快又會瀉出去。
相關(guān)文章:
1、喝健脾湯水
媽咪可經(jīng)常選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藥材煲湯或煲粥給寶寶食用:白術(shù)、土茯苓、云苓、茨實、淮山(干品)、太子參、元肉、紅棗、蟲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藥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為10克,每次選用1-2種,加上魚或雞、豬骨、鵪鶉煲湯或煲粥均可。在高溫多雨的天氣里,寶寶容易暑濕相夾,則可多選用炒扁豆煲湯。
2、常喝谷芽麥芽水
谷芽麥芽水作為日常飲料是個不錯的辦法。以谷芽、麥芽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15分鐘即可。谷芽、麥芽(中藥店可以購買)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藥,有生發(fā)胃氣,消食導滯的功效,且谷、麥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氣味清淡宜人。
3、山藥、蓮子多入粥
山藥能健脾補肺,蓮子味甘甜,有補益脾胃,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取山藥、蓮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粳米洗凈后用油、鹽腌好,上述三味以慢火熬成粥后調(diào)味食用。
4、調(diào)味作料巧用陳皮
陳皮對治療脾胃氣滯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脹滿有較好的療效,家長在烹飪時巧用陳皮不但除腥提味,而且能理氣調(diào)中,健脾導滯,可起到很好的食療作用。譬如,陳皮燜鴨、陳皮蒸魚、陳皮香雞、紅燒陳皮骨等都加入了陳皮作為制作原料。
相關(guān)文章:
小兒化食丸
當寶寶貪食受涼后,引起肚腹脹滿,惡心嘔吐、煩躁口渴、舌苔黃厚、大便干燥時,可服用小兒化食丸。
包裝:每丸1.5g
用法:
1、1歲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
2、大于1歲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貼士:要用開水溶化后服用。
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當寶寶因積食引起咳嗽、喉痰鳴、腹脹如鼓,不思飲食、口中有酸臭氣味時,可服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
包裝:每支10ml
用法:
1、小于1歲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2、1-2歲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3、2-4歲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4、5歲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貼士:溫開水送服,二歲以上的寶寶可直接飲服。
仲景太子金顆粒
仲景太子金顆粒能夠消積食、增食欲、調(diào)脾胃。運用與小孩肚子脹、口氣重、舌胎厚、大便干、睡覺不安穩(wěn)、容易發(fā)燒等的積食癥狀。
成份:太子參、雞內(nèi)金、穿山甲、鱉甲等藥材。
用法:
1、1~3歲一次1/3~1袋;
2、3~6歲一次1~1.5袋;
3、6~9歲一次1.5~3袋;
4、9~12歲一次3~4.5袋;
一日3~4次?;蜃襻t(yī)囑。
小孩子每次服用一粒
相關(guān)文章:
推下七節(jié)骨
1、“七節(jié)骨”是從第四腰椎到尾骨末端的一條直線;
2、操作者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地直推即可。
注意:
以上各動作每次重復100~300次,每天一次,每次15分鐘左右即可,注意根據(jù)孩子的年齡、體質(zhì)、癥狀輕重適當增減次數(shù)。
補脾經(jīng)
1、將孩子的拇指微屈,操作者用自己的右手拇指從孩子指尖沿拇指外側(cè)(橈側(cè))緣推向指根;
2、或用拇指反復旋推孩子拇指指肚的螺紋面。
注意:
按摩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按摩油涂抹雙手,以免損傷孩子皮膚。
清大腸
從孩子虎口開始,沿食指外緣(橈側(cè))推到指端。以上各動作每次重復100~300次,每天一次,每次15分鐘左右即可。按摩力度適中,不要太大、太猛。
清胃經(jīng)
操作者左手握住孩子拇指,右手拇指從孩子拇指手掌面的第2節(jié)推向指根。
注意:
1、按摩前,操作者可用爽身粉或按摩油涂抹雙手,以免損傷孩子皮膚。
2、按摩力度適中,不要太大、太猛。飯后半小時內(nèi)不可進行推拿按摩。
捏脊方法
1、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
2、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
3、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xù)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
4、每捏三下須將皮膚向上方提起。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相關(guān)文章:
寶寶會因為飲食不當或者喂養(yǎng)問題出現(xiàn)積食情況,家長可以通過一些列調(diào)理方法來幫助寶寶緩解積食癥狀。那么,寶寶經(jīng)常積食怎么調(diào)理呢?
按捏療法
當寶寶積食或消化不良時,媽媽可以給孩子捏脊。捏脊是兒科常見的治療方法,因為捏的部位為脊椎,也被稱為“捏脊”,可以治療多種常見疾病,包括小孩厭食、腹痛、嘔吐、便秘以及小孩脾氣急躁、睡不踏實、愛哭鬧等。
捏脊具體步驟:
1、隨捏隨按:
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2、揉中脘:
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zhuǎn)按揉,每日兩次。
3、摩涌泉:
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長以拇指壓按涌泉穴,旋轉(zhuǎn)按摩30-50下,每日兩次。
運動療法
適當?shù)倪\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有助于消化。過年吃多了,不妨帶寶寶戶外活動一下,既有利于健康,又能促進親子感情。
運動推薦:
1、戶外活動
堅持讓寶寶做戶外活動,可以帶寶寶到公園跑跑步、打打球,稍微大點的孩子,可以讓他們騎騎自行車。
2、外出曬太陽
在冬天里,選擇陽光明媚的時候,帶寶寶到戶外曬曬太陽。每天讓孩子出去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
3、飯后散步
寶寶吃飽了,要讓寶寶活動活動,不要一吃飽就坐著或睡著,最好飯后去散散步,這樣有助于寶寶的消化。
藥物療法
藥物療法:不同體質(zhì)用藥不同除了按摩和運動外,有時也可借助藥物去治療寶寶的積食。但不同病情癥狀適用不同的藥物,媽媽們可千萬不要隨便給寶寶吃藥。
推薦以下藥物:
1、大便干者:
適合肥兒丸、爛積丸等,幫助消積、化滯。
2、內(nèi)熱者:
(表現(xiàn)為嘴唇紅、睡覺煩躁、舌苔厚等),適合健兒清解液、小兒清熱寧等,幫助消積、清熱。
3、咳嗽者:
適用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等。
4、嘔吐者:
適合藿香正氣等。
飲食調(diào)節(jié)
飲食調(diào)節(jié):管住寶寶的嘴巴飲食一定要調(diào)節(jié)好,均衡膳食,三餐定量。輔食期或者年紀較小的寶寶更要注意食物的搭配與添加,以免引起過敏。
媽媽必須禁忌:
1、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
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面湯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多喝水。
2、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
不能餓一頓飽一頓,這樣會打亂腸胃的生物鐘,影響消化。
3、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飽
寶寶白天運動量大,吃東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動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過多過飽,就容易積食。因此晚上吃飯不要吃得太飽,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些。
4、早上和中午寶寶剛睡醒時
1小時內(nèi)(至少30分鐘)也不要進食,因為胃腸等內(nèi)臟從低運轉(zhuǎn)恢復到正常需要一定的時間,否則也無益于消化和吸收。
相關(guān)文章:
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
1、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熱量高脂的食物。
2、讓寶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
3、適當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飲食適量即可,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晚上不要吃得太飽
1、寶寶白天活動量大,吃東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動慢了,就容易積食。
2、因此,晚上吃飯別太飽,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點。
睡醒1小時不進食
早上或中午寶寶剛睡醒時,1小時內(nèi)(至少30分鐘)也不要進食,因為胃腸等內(nèi)臟從低運轉(zhuǎn)恢復正常需要一點時間,否則,也無益于消化和吸收。
哺乳媽媽進食要注意
1、對于處在吃奶期的嬰幼兒的媽媽來說,也要忌口;
2、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飲食。
3、媽媽飲食無度,嬰兒就可能“奶積”。
培養(yǎng)良好飲食習慣
有些寶寶導致積食是因為在吃飯前正在進行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個時候,家長把他打斷了,然后來吃飯,從而寶寶會著急吃完飯繼續(xù)自己的事,所以,寶寶吃飯?zhí)於鴮е铝耸虑榈陌l(fā)生。這就讓寶寶積食出現(xiàn)。
吃飯期間不要教訓寶寶
1、有些家長喜歡在寶寶吃飯的時候,責備寶寶,責罵寶寶。
2、這是最不理想的一種行為,是大錯特錯的。對寶寶來講,吃飯的時候,本身身體就處在攝入營養(yǎng)的過程中,你在罵他,責備他,只能讓其食物難以下咽,而導致積食出現(xiàn)。
正確對待寶寶厭食癥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寶寶有厭食癥。
具體分析:
1、如果你發(fā)現(xiàn)寶寶有厭食癥的話,就得帶寶寶到醫(yī)院去做檢查的。
2、并不是所有的寶寶都會有這樣的癥狀,你平時的時候,要注意觀察,看寶寶是不是對所有的食物都這樣的表現(xiàn)。
相關(guān)文章:
懷孕二十一周,恭喜各位媽媽,艱辛的懷孕過程已經(jīng)過去一半了。懷孕第21周時,胎兒發(fā)育的更加完善了,媽媽們這時候孕期保健要做好,對日后的生產(chǎn)有很大幫助。這一周的營養(yǎng)也同樣很重要。本文給大家詳細介紹了懷孕21周胎兒的發(fā)育情況、懷孕21周孕婦的身體變化、懷孕21周準爸爸注意事項、
寶寶1歲2個月一般開始學走路,可以扶著家里的家具一步步的走起來了,雖然走得不穩(wěn),爸媽不要急哦,1歲2個月的寶寶雖然不愿意開口說話,但是可以有意的聽懂爸爸媽媽的一些詞了,仔細觀察寶寶的成長變化,心里別提多開心呢。
冬季到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容易出現(xiàn)手腳冰涼的癥狀,一想到冬季的寒冷就害怕。那么手腳冰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