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合適的吃肉時間。
一般中午讓寶寶吃肉比較好,因為下午的時間比較長,寶寶好動,多玩一會兒就能把肉消化的差不多了。如果中午吃了肉,晚上就不要多吃了,以免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
2、選擇合適的吃肉方式。
對于6個月——1歲的寶寶,媽媽們要把肉絞碎再喂給寶寶吃。對于1-3歲的寶寶,媽媽可以把肉做成丸子吃,還可以吃一點肉絲,或者切成碎塊給寶寶吃。
3、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肉類的顏色主要有三大類,包括暗紅或鮮紅、白色、無色。顏色越淺的肉類,營養(yǎng)成分越高。淺色和無色的肉中飽和脂肪以及脂肪膽固醇的含量是明顯低于紅肉的,而且體積越小的動物,肉質的顏色就會越淺,所以建議爸媽們平時多給寶寶吃魚蝦貝類。
4、體積小的動物更營養(yǎng)。
動物的體積越小,營養(yǎng)價值越高。對寶寶來說,最佳的肉類是魚肉、蝦肉、雞肉、鴨肉,其次才是羊肉、豬肉和牛肉。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約15~24%,所以魚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這些蛋白質吸收率很高,約有87~98%都會被人體吸收。蝦含有豐富的鈣元素,有助于寶寶的骨骼發(fā)展和牙齒發(fā)育,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幫助提高寶寶身體的免疫力。
5、控制寶寶對肉類的攝入量。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對肉類的攝入量不同,所以媽媽們平時要多注意了。
1、保證充足水分。
保證充足的水分及營養(yǎng)供給鼓勵患兒多飲水,必要時由靜脈補充。給予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發(fā)熱期間進食流質或半流質為宜。
2、適當戶外活動。
健康教育加強營養(yǎng),適當開展戶外活動,進行體格鍛煉,增強機體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根據(jù)氣溫變化增減衣服,避免受涼或過熱。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不要讓小孩到公共場所,以免交叉感染。積極預防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貧血和各種傳染病,按時預防接種,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
3、保持口腔清潔。
由于患兒發(fā)熱、咳嗽、痰多且粘稠,咳嗽劇烈時可引起嘔吐,故要保持口腔衛(wèi)生,以增加舒適感,增進食欲,促進毒素的排泄。嬰幼兒可在進食后喂適量開水,以清潔口腔。年長兒應在晨起、餐后、睡前漱洗口腔。
4、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要保持居室空氣清新,定時開窗通風換氣,最好將室內溫度保持在18-22度這宜,但要注意,不要讓冷風直接吹到寶寶的身上。相對濕度就保持在60%-65%,可用濕布拖地板的方法來增加房間的濕度,這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保持濕潤狀態(tài)和黏膜表面纖毛的擺動,有助于痰的排出。
5、發(fā)熱不嚴重不需特殊處理。
發(fā)熱護理熱度不高不需特殊處理,高熱時要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措施,防止發(fā)生驚厥。
相關文章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