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懂事越可憐?越“熊”越幸福?很簡單,懂事的孩子之所以不快樂,要么是“懂事”的評判標準錯了,要么就是他身邊的大人們太不“懂事”了。
知乎問過一個問題,懂事的孩子快樂嗎?4000條回復(fù),點贊最高的前5條回答都是:不快樂!
理由有很多。
因為家庭的原因,害怕父母不高興,不敢說出自己的需求。違心地告訴父母,他不喜歡好玩的玩具,她不喜歡漂亮的娃娃。為了生活,逼自己變成人們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學(xué)著察言觀色,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也讓了出來,盡管心里一萬個不愿意。從小被教育,自己是大的,要讓這小的,不管小的做得多不對,自己都多委屈,只因為自己是哥哥或者姐姐。......
這樣的事情,對咱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并不陌生,說多了都是淚。
經(jīng)歷過這些令人心疼的童年后,懂事的孩子很容易就被貼上了“不快樂”、“不幸福”的標簽。
當(dāng)媽的我,卻在內(nèi)心發(fā)出了一個小小的提問:如果做一個“熊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幸?!?“快樂”呢?尷尬的是,這個答案居然散落在大多數(shù)人心中。
《中國青年報》曾經(jīng)對“懂事的孩子最可憐”這個話題,進行了2000人左右的嚴肅問卷調(diào)查。
65.3%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從小就是那個“懂事”的孩子,是可憐的。僅19.1%的受訪者認為“懂事”的孩子比“熊”孩子快樂。
也就是說,大家不否定“熊孩子”是不快樂的,但肯定“懂事的孩子”是可憐的!
這對嗎?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只能認真完成任務(wù),遵守規(guī)則,用完美的表現(xiàn)來爭取糖……懂事的孩子,總是乖得讓人心疼。”
這話聽起來沒毛病,但熊孩子比較幸福這個論調(diào)我很難接受,我想,那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我們“誤會”了懂事?
近一個月來,堂姐總跟在跟我抱怨,說7歲的兒子性格有點軟弱。在小區(qū)經(jīng)常被人欺負,無論誰要他的玩具,他馬上給。被人搶了,也默默不說話,只知道站在原地抹淚。
堂姐很是困擾,說她和姐夫為人處世都是霸氣側(cè)漏,走路都帶風(fēng)的人,為啥孩子完全沒遺傳,反而特膽小呢?
要知道小侄子可是大人口中乖孩子、懂事的孩子。不管多么不情愿,只要媽媽說一句話,他馬上就會去做:不買玩具就不買、不讓吃糖就不吃.......
別說小侄子在堂姐面前說不一不二,就是我,堂姐一說話,我心里也是有點小哆嗦滴。
昨天吃飯的時候,幾個孩子都可以喝一杯果汁,堂姐不讓小侄子喝,這個孩子眼巴巴地咽著口水也沒敢喝。當(dāng)然,大家又是一通夸,小侄子真的太懂事了!
可是,看著孩子怯生生又格外渴望的眼神,我才真的開始心疼“懂事”了。
與其說,這是孩子的懂事,倒不如說是因為害怕父母的權(quán)威,而選擇了順從。
從表面上看,這種“懂事”太省當(dāng)媽的心了,可是孩子常常如此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對外界只敢說“好”,會不會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溫吞、隱忍、懦弱的性格,總在順從,總在逃避,最后發(fā)展到無條件地討好。
這算哪門子懂事?!從這個角度來看,懂事的孩子的確可憐了。
這不就是咱們口中那個可憐的懂事嗎?!這種懂事,跟我小侄子一樣,是父母逼出的順從,養(yǎng)成了過早懂事,被迫地在學(xué)著“察言觀色”,討好別人。
當(dāng)父母剝削了孩子做決定的權(quán)力,事無巨細都壓制著孩子的想法,無視他的內(nèi)心和聲音,孩子就容易懂事“過頭了”,變成了順從、討好,成為沒有原則的”懂事“,后續(xù)“副作用”太可怕了:討好性人格、自卑,大多就是這樣來的。
懂事應(yīng)該還有另一面!
朋友的孩子上小學(xué)三年級了,是個小學(xué)霸,學(xué)習(xí)好、體育好、鋼琴還彈得好。
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深得我心,特別是他笑起來,嘴角都快咧到耳朵,露出一顆雪白的小虎牙,陽光都要融進去了。
上周末,約他一家三口來吃飯。開門的時候,只看到朋友,我問學(xué)霸兒子和老公呢?
朋友說,他兒子最近迷上了騎自行車,6公里左右的路程,非要騎車過來。朋友勸了半天,兒子堅持要騎!并向她保證一定會注意安全,實在不放心讓老爹跟著。
沒辦法,只要辛苦他老爹了。
半個小時后,一頭大汗進屋的父子,感覺把太陽都捎帶進來了。孩子帶著耀陽的笑容,興奮地跟我們分享著騎車歷險記。先是他領(lǐng)先,然后是老爸,中途休息了一下,喝完了所有的水,太過癮了。
特別是中間有點累的時候,看到老爸氣喘吁吁的樣子,小小“嘲笑”后,覺得自己沒那么累了!
孩子說得高興,大人們的興趣也被完全調(diào)動起來了。我兒子纏著哥哥說,下次也要哥哥帶著去。
小哥哥跟個小大人一樣摸著弟弟的頭說:“沒問題,等你大點,你就騎車去哥哥家!不過,你現(xiàn)在還小,一會哥哥陪你去小區(qū)花園騎好不好?”
朋友有點小寵溺地說,“小德行,還教上弟弟了!得虧,老媽聽你的,讓你自己騎過來,是不是很爽?”
語氣中也不是沒有驕傲的。是呀,得虧朋友沒有強迫孩子,才有這難得的體驗。
回歸到”懂事“這個話題上來,媽媽不讓孩子騎車,孩子果斷拒絕。但,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他敢于說”不“,敢于據(jù)理力爭,敢于去找自己的快樂。
從朋友身上,我也看到在媽媽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在一些無關(guān)原則的事情上,多聽聽孩子的聲音,孩子才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想法成長!比起沒有任何反抗的懂事,允許孩子說不,他才更有機會聽自己的話呀。
對了,朋友家的這個孩子,也是大家眼中懂事的孩子。懂禮貌,知分寸,懂得體諒他人。這樣的孩子,你還覺得他可憐嗎?!
所以,這世界上除了“可憐的、懂事的孩子”和“熊孩子”外,還有另一種懂事的孩子!他們就是在尊重、平等的親子關(guān)系中,順其自然長大的孩子。沒有過早懂事,也沒過晚懂事,剛剛好!
到5歲,開始懂禮貌。
到6歲,開始守規(guī)則。
到15歲,開始知輕重。
到18歲,開始識大局。
試想一下,一個講禮貌、守規(guī)則、知輕重、知大局的人,也會更懂得尊重和關(guān)心他人,這樣懂事的孩子,比起不分場合發(fā)脾氣;只要自己想要的,父母經(jīng)歷千辛萬苦都要給;只要他認為是對的,天王老子都不能讓他認錯的”熊孩子“。你覺得誰更”幸福“?!
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我一直覺得熊孩子更幸福這個論調(diào)站不住的原因!
做父母之后,不是非黑即白,讓孩子學(xué)會懂事,咱們需要掌握一個度。只有掌握這個度,才讓孩子順其自然的長大,在屬于他的不同年齡段中,慢慢去了解這個社會的規(guī)則。
而,這一切,說到底,懂事的孩子是否快樂,關(guān)鍵還是在父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們加油思密達。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