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導航>3-6歲>學齡前教育>2020端午節(ji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0端午節(ji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0年04月08日 14:46閱讀次數:12243
2020端午節(ji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端午節(jié)即農歷五月初五,又叫五月節(jié),是一個流傳較廣的民俗性節(jié)日。2020年端午節(jié)是6月25日 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
1

2020端午節(ji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

2020年端午節(jié)是6月25日 星期四 (庚子年(鼠年)五月初五。

端午節(jié)即農歷五月初五,又叫五月節(jié),是一個流傳較廣的民俗性節(jié)日。相傳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殞身,端午節(jié)便被染上了愛國主義的色彩,有了紀念的意味。實際上,端午節(jié)的起源比我們能夠想象的時間要早得多,不僅可以追溯到三代時的禊禮,甚至是更古老的先民生殖習俗。

2

端午節(jié)有什么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重大習俗,至于賽龍舟這個習俗從何而起,還是來源于歷史典故。根據古時傳說,屈原含冤投江之后,楚國人十分悲傷,他們相信楚原是忠心賢臣,便劃船去拯救屈原。

然而當他們奮力到達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的蹤跡了,他們擔心湖中的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借劃龍舟來驅散湖中的魚。后來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有賽龍舟活動,賽龍舟之習俗盛行于當時的吳、越、楚三國。之后人們以端午賽龍舟的方式來祈禱風調雨順。

2、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個重要習俗,粽子又被稱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每個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餡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為了祭祀祖先神靈,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們不忍心江中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便向江中的魚蝦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遠早于屈原時期,為了紀念屈原,后人才堅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這樣的習俗。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各地都盛行,也是對偉大詩人屈原的懷念。

3、佩香囊

端午節(jié)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習俗據說有避邪驅瘟的含義,而在南方,年輕男女還會通過香囊來表達各自的愛意。香囊形狀萬千,小巧可愛,但它不僅僅是裝飾品而已。香囊內通常會裝有中草藥、香藥、朱砂、雄黃等,具有驅蟲防病的功效。外面由絲布包著,再用彩色絲線纏繞固定,最后再用彩綢刺繡,五顏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奪目。

4、懸艾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是一種藥用植物,它的葉片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可以驅趕蚊蟲、提神醒腦。在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會把家里打掃干凈之后,將艾葉插在門楣上。艾葉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體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掛艾葉的習俗,但是區(qū)別于作用不一樣,南方利用艾葉祛邪祛病,而北方進行避毒避惡,其藥理相通,都起到殺菌防病的作用,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統。

5、系五彩繩

五彩繩又稱為五色絲、五彩絲,中國古代時期崇敬五色,五彩繩的五色代表五行——赤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克,蘊含著吉祥如意。所以端午節(jié)那天長輩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將五彩繩系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以保孩子平安。五彩繩不可以弄斷或者丟棄,據說佩戴五彩繩的孩子可以消災避難,以防蛇蟲傷害。

3

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粽子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種祭祀用食品。粽子的來歷是什么?你或許知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來歷和紀念屈原有關,但是你知道吃粽子的來歷是何時開始的嗎?而粽子為什么要用葉子包起來嗎?人們?yōu)槭裁匆阳兆尤拥剿锩嫒?其實這些由來都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靈。東晉范注《祠制》說:“仲夏薦角黍。”說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謂‘角’,是指古代祭祀時最高級的供品為牛,粽子的形狀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種黃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陽’;包角黍用的‘菰葉’(粽葉)為‘陰’,陰陽結合,有驅邪納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網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