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敏感期的表現(xiàn)?寶寶如果太過敏感是有很多表現(xiàn)的,敏感的人一般會過得比較辛苦,家長一定要好好引導(dǎo)敏感寶寶,那么,孩子敏感有哪些表現(xiàn)呢?
高敏感度的表現(xiàn)
一句話總結(jié),“感受很多”,不僅僅是他人敏感,對自己和環(huán)境也敏感。
對孩子來說,比如:
會因為繪本的故事,花草凋零而掉眼淚;
會非常在意周圍環(huán)境,觀察到我們常人不容易觀察到的細節(jié);
會很在意他人情緒,就是我們大人所說的“看眼色”;
階段性變得格外粘人,時不時就有一些所謂“玻璃心”的表現(xiàn)等等
對于成人,還會因為他人一句隨口的話而陷入到“和我有關(guān),我做錯了什么”的過度思考中。
同事去聚會,你事后才知道,就會覺得自己被疏離了;
男朋友今晚沒回消息,你就會覺得他不愛你了;
老板今早神色凝重,你就覺得是不是昨天交的報告不夠好;
而且之后一整天,甚至更長時間都會在思考,而且總能腦補各種細節(jié)和例子,強化自己的這個判斷
高敏感人群,聽上去很不好,玻璃心、事多、心思重。但其實, 如果引導(dǎo)的好,卻是一個很寶貴的天賦,甚至可以說是“超能力”。
這類人非常敏銳,他能察覺到常人看不到的細節(jié),具有很高的共情能力,只要能找到不讓自己過度受累的界限,是非常高情商的人群。
建立情緒界限
但大家千萬不要覺得,高敏感的孩子就是情感過多,很脆弱;那就簡單粗暴地多打擊,多提供挫折。這是非常錯誤的。
高敏感的孩子需要情緒引導(dǎo),相反更要多做,尤其關(guān)鍵的是,幫助孩子建立情緒界限。
高敏感人群,并不是情緒過多,而是理性不足。我們該做的不是把感性剝奪,而是把理性補上,從而達到內(nèi)在平衡。
第一步就是課題分離,這個很多心理學(xué)書籍都會提及。
什么意思?舉個例子,孩子小的時候生氣了,脫口而出說的就是,“我討厭你”。這就是他們的認知, 典型的課題不分離,把某個行為變成了對某個人全部的否定。
那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多這樣回應(yīng),“媽媽很愛你,但是媽媽不喜歡你這個行為”;“你討厭他搶你的玩具”。
不斷不斷地幫助孩子認識到,大部分情緒針對的都是這個當(dāng)下的事件,而不是整個人。
當(dāng)孩子開始逐漸清晰自己情緒后,我們就要開始有意識讓孩子 認識到“情緒負責(zé)人”的概念。
最簡單的,孩子大哭生氣時,不要去說“別哭”,這就是剝奪了責(zé)任權(quán);而是嘗試說,“你好傷心啊,我在這里陪著你”;或者“你看看我能做什么讓你感受好一點”。
提供支持,但不越界,尊重每個人收拾情緒的節(jié)奏和個人空間。
很多父母會脫口而出,“都是因為你,媽媽氣死了”,或者說,“如果你不在旁邊這樣大叫,媽媽也不會生氣“。
這其實是把自己的情緒責(zé)任推給了孩子。
就像有時候我們太忙沒時間陪孩子,但我們卻習(xí)慣說成,“ 你這個孩子怎么這么大了都不能自己學(xué)習(xí)了?”。
道理雖然簡單,但大部分人是分不清的。對孩子來說,我們就需要從這些日常小事,不斷告訴她。
一個孩子從小在界限明確的環(huán)境下長大,他可以更好區(qū)分什么是“自己”的情緒,自己需要負責(zé);什么是“別人”的情緒不需要我負責(zé)。
想想成人世界里,多少人所謂的“活得累”,就是不自覺地去承擔(dān)背負很多自己不需要承擔(dān)的他人的情緒責(zé)任。
而這也許只是因為,他們從小就被迫強加了很多別人的情緒負擔(dān)。
無條件提供能量補給
高敏感人在和人打交道時,會比普通人更加“耗電”,所以我們更要注意自己的能量補給。
1、注意電量過低警示
我們大部分人是會忽略身體求助信號的,因為求助的信號總是表現(xiàn)為負面情緒,而大部分人都是不喜歡負面情緒的。
高敏感人的能量波動尤其明顯,拿我來說,我能量高的時候覺得自己做啥都行,即使去天上摘月亮,我也覺得可以試試,看啥都勁頭十足。
但當(dāng)我能量低的時候,我就看啥都沒啥興趣,提不起精神,而且還容易看誰都不順眼。
這種很喪、戾氣很重的表現(xiàn)其實就是能量低了。
如果你恰好有個高敏感孩子,你也會在她身上發(fā)現(xiàn)這樣的波動變化。
前幾天還愿意挑戰(zhàn),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最近怎么就變得脆弱無比,一點點小事就哭,啥都不想學(xué),鼓勵了也沒用,就是說不知道,不要,不做。
低能量時期,如果我們還是一味鼓勵、推孩子進步,不但無效而且是有害的。
2、保證充電時間和空間
我的親身經(jīng)歷,高敏感的人一定要對自己誠實,而且要珍惜自己的能量。
我以前喜歡假裝自己開朗開心合群,結(jié)果最后就會出現(xiàn)很長一段非常非常喪的時期來復(fù)原。
我現(xiàn)在基本上就是及時給自己補充能量,想辦法不要讓 每天的消耗大于賦能,比如遇到不開心了,不要等,盡快找些法子讓自己開心起來。
那對于孩子來說,他們還沒這么強的自我認知和調(diào)節(jié)能力,就需要我們父母成為他們的外界調(diào)節(jié)器,多幫助他們補充一點能量。
只要孩子不排斥,多抱抱親親,多和孩子做一點肢體親密接觸的游戲。如果孩子有點排斥,那么也不要感到受傷,給予孩子個人空間。
3、降低待機時間段的預(yù)期
手機充電的時候,我們就減少使用,這樣充電就會更快。充滿電了,我們再使勁折騰。這條規(guī)則同樣適用低能量時期。
孩子低能量期間,這不想那不想,那就可以允許不做。適當(dāng)放低要求,允許偷懶。
高敏感孩子的父母中很有可能有一個人也是高敏感的,這就尤為困難。
因為高敏感的人本身是對自己很苛刻,很多負面評價的根源就是對于自己的不滿。
那自然就很容易對孩子也是高要求,而且因為高敏感總愛提前腦補很多細節(jié)。
于是就會陷入,“我的孩子會一直這么不努力,很叛逆的情況。我現(xiàn)在如果縱容她,那么她就無法養(yǎng)成好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等等,各種“可怕“畫面。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自己先要“松”下來,能量低的時候不強迫自己非要完成XXX事情,非要和能量高的人比。等能量回升了,那么再繼續(xù)。
經(jīng)歷過這樣幾次,發(fā)現(xiàn)“天不會塌下來”,那么我們對于孩子也會有這樣的視角了。
父母是容器,先要自己內(nèi)心豐盈,才能去愛孩子。但其實,很多父母都是“透支”著愛孩子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