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受涼嘔吐,媽媽可用38℃左右的溫水裝入熱水袋給寶寶焐焐肚子,如果害怕掌握不好尺度燙到寶寶,也可以手掌搓熱給寶寶焐肚子。
注意:
注意水的溫度,千萬不要燙到寶寶。
切一片姜,用微波爐稍稍加熱,以不燙手為適宜,用醫(yī)用膠布固定在寶寶的肚臍上,晚上睡覺前貼,次日早晨取下來。
注意:
選用新鮮姜切片,加熱之后的姜片不要太燙,也注意不要烤干了。
用拇指指尖輕按揉小兒足三里各100次。具有燥化脾濕,生發(fā)胃氣的作用??梢灶A(yù)防因為嘔吐引發(fā)的腸胃不適。
足三里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用拇指螺紋面自小兒膻中穴向下推至臍部100次。具有治療因為嘔吐引發(fā)的胸部疼痛、呼吸困難、咳嗽的作用。
顫中穴位置:
膻中穴位于小兒兩乳頭連線正中點。
用中指面著力在寶寶掌心四周作逆時針環(huán)形運法。有理氣寬胸,順氣化痰,消宿食,降胃逆,調(diào)和五臟的功能。
內(nèi)八卦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勞宮穴)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內(nèi)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畫一圓,八卦穴即在此圓上。
用中指端著力,在寶寶胸骨切跡上緣、凹窩正中作按揉法。能夠緩解寶寶嘔吐帶來的氣喘、咳嗽等癥狀。
天突穴位置:
位于頸部,當(dāng)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在左右胸鎖乳突肌之間,深層左右為胸骨舌骨甲狀肌。
用食、中兩指指面在寶寶頸后自后發(fā)際正中推向大椎穴。有治療發(fā)熱、嘔吐、驚風(fēng)等癥狀。
天柱骨位置:
取定穴位時正坐低頭,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jié)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1、家長一定要找準(zhǔn)寶寶的穴位,最好請教專業(yè)按摩師。
2、家長在按摩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力道,和按摩中與寶寶的互動。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