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當血清膽紅素水平依據(jù)不同胎齡、不同日齡達到換血標準時需要進行換血療法。ABO溶血癥只有個別嚴重者才需要換血治療。
換出部分血中游離抗體和致敏紅細胞,減輕溶血;換出血中大量膽紅素,防治發(fā)生膽紅素腦病;糾正貧血,改善攜氧,防止心力衰竭。
大部分Rh溶血病和個別嚴重的ABO溶血病需換血治療。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即應換血:
1、產(chǎn)前已明確診斷,出生時臍血總膽紅素>;68μmol/L(4mg/dl),血紅蛋白低于120g/L,伴水腫、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
2、生后12小時內(nèi)膽紅素>;12μmol/L(0.7mg/dl)者。
3、光療失敗,指高膽紅素血癥經(jīng)光療4-6h后血清總膽紅素仍上升8.6μmol/L.H[0.5mg/(dl·H)]。
4、已有膽紅素腦病的早起表現(xiàn)者。
1、血源:Rh溶血病應選用Rh系統(tǒng)與母親同型、ABO系統(tǒng)與患兒同型的血液,緊急或找不到血源時也可選用O型血。母O型、子A或B型的ABO型溶血病,最好用AB型血漿和O型紅細胞的混合血。有明顯貧血和心理衰竭者,可用血漿減半的濃縮血。
2、換血量:一般為患兒血量的2倍(約150-180ml/kg),大約可換出85%的致敏紅細胞和60%的膽紅素及抗體。
3、途徑:一般選用臍靜脈或其他較大靜脈進行換血,也可選用臍動、靜脈進行同步換血。
1、換血操作較復雜,易發(fā)生感染、血容量改變及電解質(zhì)紊亂等并發(fā)癥,所以必須謹慎從事。
2、藥物方面,主要目的是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預防膽紅素腦病。中西藥可聯(lián)合應用。
3、生后2個月內(nèi),重癥溶血常發(fā)生嚴重貧血,應注意復查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若血紅蛋白<;70g/L,可小量輸血。輕度貧血可口服鐵劑治療。
光照療法
指征:當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增高時,根據(jù)胎齡、患兒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及生后日齡,對照日齡膽紅素與光療干預列線圖,當達到光療標準即可進行。
原理:光療作用下使未結合膽紅素光異構化,可不經(jīng)肝臟處理,直接膽汁和尿液排出。光療主要作用于皮膚淺層組織,光療后皮膚黃疸消退并不表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已達到了正常。
設備:主要有光療箱、光療燈和光療毯等。光照時,嬰兒雙眼用黑色艷照保護,以免損傷視網(wǎng)膜,除會陰、肛門部用尿布遮蓋外,其余均裸露;可以連續(xù)照射,也可間隔12小時進行。
副作用:可出現(xiàn)發(fā)熱、腹瀉和皮疹,但多不嚴重,可繼續(xù)光療;藍光可分解體內(nèi)核黃素,光療超過24小時可引起核黃素減少,故光療時應補充核黃素。此外,光療時應適當補充水分及鈣劑。
藥物治療
供給白蛋白:數(shù)學獎每次10-20ml/kg或白蛋白1g/kg,以增加其與未結合膽紅素的聯(lián)結,減少膽紅素腦病的發(fā)生。
糾正代謝性酸中毒:應用5%碳酸氫鈉提高血液pH值,以利于未結合膽紅素與白蛋白的聯(lián)結。
肝酶誘導劑:能誘導UDPGT酶活性、增加肝臟結合和分泌膽紅素的能力。常用口服苯巴比妥鈉,可誘導肝酶活性,有利于未結合膽紅素經(jīng)肝酶作用變?yōu)榻Y合膽紅素,而不透過腦膜。
靜脈用免疫球蛋白:可阻斷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Fc受體,抑制吞噬細胞破壞已被抗體致敏的紅細胞。
其他治療
防治低血糖、低血鈣、低體溫、糾正缺氧、貧血、水腫、電解質(zhì)紊亂和心力衰竭等。
上述方法中,重癥溶血主要靠輸血。輕癥可用光療藥物等綜合治療,應用光療后目前ABO溶血的患兒很少需要換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