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前臂橈側(cè),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橈側(cè)面,或食、中二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guān)。
次數(shù):100~300次。
功用:溫陽散寒,發(fā)汗解表,補(bǔ)益氣血。
主治:一切寒證。風(fēng)寒感冒,腹瀉,腹痛,斑疹白,疹出不暢,病后體弱,陽虛肢冷,痿證等。
位置:胸骨下端至臍連線之中點(diǎn)(臍上約4寸)。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掌根按揉叫揉中脘;用掌心或四指摩叫摩中脘;用食、中二指自中脘向上直推至喉下,或自喉下向下推至中脘,稱推胃脘。
主治:腹脹,嘔吐,泄瀉,食欲不振,噯氣,腹痛等。
其中從板門推向腕橫紋能止瀉;從橫紋推向板門能止嘔。
部位:手掌大魚際平面。
操作:用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門”。揉法為補(bǔ),自掌根推向指根(即離心方向——編者注)為“清”,作用同清推大腸。
位置:頸后發(fā)際正中至大椎穴(第七頸椎下方的空隙處)成一直線。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10~20次。
主治:嘔吐,項(xiàng)強(qiáng)(脖子發(fā)硬),發(fā)熱、驚風(fēng)等。
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
手法:以左手托住患兒足跟,再以右手拇指向足趾方向推,或用食、中指端揉。
主治:發(fā)熱,嘔吐,腹瀉,五心(指兩手心,兩足心與心胸處)煩熱。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gè)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