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兒雙頂徑不一定偏小。
分析:
1、唐氏兒一般雙頂徑小的居多,但雙頂徑偏小不能作為唯一判斷唐氏兒的標準,具體診斷還需要通過染色體核查。
2、唐氏綜合征是人類最常見的一種染色體病,在嬰兒期,常伴有先天性心臟病、小頭、兔唇、裂腭、無肛等多種先天性畸形。
唐氏兒雙頂徑:
1、胎頭雙頂徑又稱BPD,是一個參考性的數據。
2、醫(yī)生常常用它來觀察孩子發(fā)育的情況,判斷能否有頭盆不稱,順利分娩。
3、在分娩的過程中胎兒的頭部通過產道的最大徑線就是雙頂徑,而產道中讓胎兒通過的最小徑線是骨盆出口橫徑,所以如果雙頂徑大于骨盆出口橫徑,孩子是否能自然分娩就是個問題。
4、最終的選擇還要看孕婦的骨盆和足月時孩子的大小。
雙頂徑比同月雙頂徑值偏下有可能是唐氏兒。
寶寶雙頂徑值:
1、孩子孕足月時,BPD應達到9.3厘米或以上。
2、按一般規(guī)律,在孕5個月以后,基本與懷孕月份相符,也就是說,妊娠28周(7個月)時BPD約為7.0厘米;
3、孕32周(8個月)時約為8.0厘米,以此類推。
4、孕8個月以后,平均每周增長約為0.2厘米為正常;
5、其中36周胎兒雙頂徑標準是8.81士0.57。
當初期無法通過CRL來確定預產日時,往往通過BPD來預測;中期以后,在推定胎兒體重時,往往也需要測量該數據。
測量方法:
胎兒雙頂徑通常用超聲波進行測量,隨著胎兒月份增加頭骨是不斷生長的,測量雙頂徑時,應從一側顱骨內緣測量到對側顱骨外緣,這個數值才比較準確,如果檢查的醫(yī)院和醫(yī)生、機器不同,數值會有偏差。
1、計算胎兒發(fā)育指數
準媽媽在生活中可以采取簡便的方法來判斷胎寶寶是否存在發(fā)育緩慢或者發(fā)育過快等情況。具體方法是首先測量出宮底的高度,也就是測出子宮底到趾骨聯(lián)合間都多長,然后將測得的數據帶入下面的公式中,就可以知道胎兒發(fā)育指數為多少。公式為:宮底高度(厘米)-3X(月份十l)。若胎兒發(fā)育指數小于一3,則表示該胎兒發(fā)育不良。
2、胎動計數
監(jiān)測胎動的次數,也可以用來判斷胎兒發(fā)育。懷孕34周之后,孕媽媽可以在固定的時間段內數胎動了多少次,也即“胎動計數”。一天可以進行3次左右,分別在早、中、晚時間段里各進行1個小時。若1小時內胎動3-20次,屬正常;若小于3或者大于2O次,則胎兒有窘迫情況,應立即就醫(yī)。
3、生理指標
通常認為,胎寶寶發(fā)育比較快速的階段為懷孕初期,孕中期的時候則發(fā)育比較穩(wěn)定,但是在接近分娩的妊娠晚期發(fā)育比較緩慢,甚至到臨產前的幾天,胎兒就停止了繼續(xù)發(fā)育。
4、孕婦體重增長情況
準媽媽的體重變化情況同樣也可以用來診斷胎兒發(fā)育是否良好。孕婦體重增長的平均值為10~12千克。胎兒3千克左右,胎盤約0暢6克,羊水約0暢8千克,共約4暢5千克。另外如子宮、血液、乳房、水分等約增加5暢5千克,共約10千克。在34~38孕周時,孕婦的體重平均增加0暢5千克/周。妊娠后3~0暢35千克/周,倘若準媽媽體重飆升迅猛,則有水腫的可能性。
1、進一步確診
唐氏篩查結果為“高?!钡脑袐寢屝枰_診胎兒是否為唐氏綜合癥患兒。目前產前診斷最常用的技術是羊膜腔穿刺技術,即在B超指引下,將針通過孕婦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對胎兒細胞進行染色體分析。羊膜腔穿刺適宜孕16~20周的孕婦。有些孕婦或家屬可能會對羊膜腔穿刺術的安全性有疑慮,但是據統(tǒng)計,此項技術造成的流產率僅為0.5%。除羊膜腔穿刺術外,進行產前診斷的技術還有絨毛活檢、胎兒臍靜脈穿刺、胎兒鏡檢查等。
2、確診為唐氏寶寶后怎么辦
唐氏綜合癥目前無有效的治療手段,最好手段是在孕媽媽生產前終止妊娠。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