蓓蓓是個快三歲的小女孩,前幾天,蓓蓓媽讓我給她推薦幾款玩具,要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能讓孩子專心玩比較長時間,最好是益智類的。我想積木和拼圖類,以及各種拼裝類的玩具都很益智的呀,這不是很多選擇么?
一問才知道人家這些早有了,還不止一套。
原來,蓓蓓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錯,她又是家里這一輩唯一的孩子,長輩們都異常寶貝她。外公外婆舅舅姑姑,大家逢年過節(jié)總是給蓓蓓買玩具。各種毛絨公仔塞滿了家里的角角落落,益智類玩具也非常多。
但這里面似乎沒有哪個是蓓蓓特別喜歡的,她總是這個拆開摸一摸,那個打開看一看,沒玩幾下就沒興趣,又要換另一樣。
蓓蓓媽是全職媽媽,每天要做許多家務(wù),可孩子總愛纏著她,不愿意自己去玩玩具。
就拿拼圖來說吧,家里就有好幾盒,尺寸和圖案各不相同。每次媽媽陪孩子玩,沒拼幾下蓓蓓就失去了興趣和耐心,最后變成媽媽在玩。
有一次鄰居家的小弟弟來家里,蓓蓓媽拿出拼圖給倆孩子玩,小弟弟比蓓蓓還小三個多月呢,竟然能獨立完成一個16塊的小拼圖。雖然花的時間有點長,可孩子不急不躁慢慢嘗試,非常有耐心。而蓓蓓早已玩別的去了。
這件事情讓蓓蓓媽很受刺激,她發(fā)覺蓓蓓的注意力不集中,可是又想不出解決辦法,便希望有什么玩具可以訓(xùn)練孩子,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了解了蓓蓓的情況后,我告訴蓓蓓媽:孩子的玩具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關(guān)于孩子的玩具,許多人都有個理解誤區(qū),總認為多多益善。其實凡事都有個度,孩子的玩具數(shù)量也如此,不能沒有,但也不能太多。
美國一項關(guān)于學(xué)齡前二胎教育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給孩子太多的玩具,或者不適當(dāng)?shù)耐婢?,會損害孩子的認知能力。理由是過多的玩具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無法集中注意力。
英國牛津大學(xué)教育心理學(xué)教授凱茜?茜爾娃在進行相關(guān)研究后,也指出:那些玩具較少的孩子,比那些家境優(yōu)越、玩具成山的同齡小朋友智力水平高。原因可能是玩具少的孩子,與父母一起閱讀、唱歌和游戲的時間會相對更多些。
讓我們回憶一下那個經(jīng)典的《小猴子掰玉米》的故事吧:一只小猴下山,在玉米地里掰了個玉米,看到桃子就扔了玉米,看到西瓜就扔了桃子,看到小兔就扔了西瓜,最終兩手空空。
如果孩子的玩具太多,就會讓孩子不知所措,跟故事里小猴子一樣,看到這個就丟了那個,每個都玩不長,一直處于簡單的觸摸擺弄階段。孩子無法領(lǐng)略一個玩具的精髓,更無法創(chuàng)造出新的東西,不能物盡其用的同時,還導(dǎo)致注意力不集中,損害了孩子的專注品質(zhì)。
其實大多數(shù)玩具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的,只有靜下心來慢慢玩,孩子才能逐漸熟悉和掌握它的規(guī)則,才能越玩越好,并從中體會到樂趣,獲得自信。
然后,孩子才有可能玩出新的花樣,創(chuàng)造出新的規(guī)則,這個階段就是在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列寧說:“只要再多走一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錯誤。”
一直以來我家二寶小諾同學(xué)的玩具都不算多,有時我會一次性多買幾樣,但我一定會把大部分都藏起來,只拿出一樣給她,等過一段時間她玩膩了再拿出另一樣。
第一次拿到一桶雪花片,我和她一起拼了棵大樹,有許多樹枝樹葉和花朵,我們商量怎么搭配顏色,如何才能讓樹干更穩(wěn)固。
接下來的幾天里,她一有空就玩雪花片,仿照那天拼的大樹,一遍又一遍,每遍都略有不同,每次發(fā)現(xiàn)新的玩法她都興奮地展示給我。
幾天過后她開始拼其他東西,比如一只碗,一朵花,一個方形的架子......顏色也有各種各樣的搭配。
我在廚房忙碌,孩子坐在茶幾前認真“研究”,努力嘗試。“怎樣才不會倒掉呢?”“這樣搭配不好看?!?聽到她在自言自語,我能感覺到孩子在認真思考。只有在這樣的時候,玩具的價值才真正體現(xiàn)出來。
當(dāng)然我也有很失敗的經(jīng)歷:
有段時間小諾很喜歡給圖畫上色,為此我給她買了一套10本涂色書,有動物的,有交通工具的,也有各種花鳥的。我把這些新書全部放在書柜里,只拿了一本讓她認真涂。
過了幾天她抱怨書上全部是動物,沒有花朵和葉子。我便去找我的“藏書”,不小心被她發(fā)現(xiàn)了,她一股腦兒地把剩余的9本全部抱了出來,興奮極了,不停地說謝謝媽媽買了這么多書。
接著,她把9本新書一水兒排開在茶幾上,糾結(jié)涂哪一本更好,這本看看,那本摸摸,不停地問:“媽媽,你說我是涂小花的呢?還是涂海豚的呢?”無論我推薦哪一本,她都會覺得另一本也很好。
最終,那個晚上她哪一本也沒有涂。隨后的幾天,她這本涂涂那本畫畫。再過幾天,她迷上了剪紙,已經(jīng)不愛涂色了,她用花色安全剪刀把10本書全部剪成了碎片......
因此,有十本涂色書,還不如只有一本!
我自己小時候是沒有專門的玩具的,媽媽說有一塊碎花的小手絹是我最愛的“玩具”,白天裝在口袋里,晚上放在枕頭旁,簡直寸步不離。
我會用手絹折小老鼠,會做蝴蝶結(jié),會用手絹扎頭發(fā),還把小手絹的一角捏在手里,走路的時候甩來甩去,假裝自己是電影里的大小姐(丫鬟?);把手絹綁在額頭上,就是女俠;蒙在臉上就可以扮演江洋大盜......
而今小諾同學(xué)的玩具,比之我當(dāng)年多了十倍百倍不止。
其實除了現(xiàn)成的玩具,小諾更喜歡的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玩具,比如說玩米桶里的大米,把掛面一根根折斷,把許多沐浴露倒在水里變泡泡。
她曾經(jīng)把半支牙膏都擠在洗臉池里,用手反復(fù)揉搓涂抹之后,變成粘性極強的“膠”,把她的兩只小手掌粘在一起,要費很大的力氣才能分開。她得意地向我展示她的發(fā)明,即使我很想批評她浪費牙膏,也忍不住贊嘆果然是“膠”。
我曾多次提到小諾同學(xué)在家如何自娛自樂,比如一雙媽媽的新絲襪,能讓她陶醉地玩一兩小時,一卷垃圾袋也可以讓她玩出許多新花樣。
每次她創(chuàng)造的新玩法,都讓我忍不住在心里贊嘆!而她之所以會去開發(fā)“新玩具”,通常是因為玩膩了家里現(xiàn)有的。
玩樂是孩子的天性,當(dāng)我們提供的玩具不太多時,孩子就會努力開發(fā)玩具的新玩法,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
當(dāng)孩子的玩具過多時,孩子忙于了解和擺弄它們,并耗費許多精力用于挑選,因此沒有機會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
因此對孩子來說,一次提供的玩具數(shù)量不要多,如果要讓孩子選擇的話,給兩樣就好。
家里有兩三樣他喜歡的玩具就行了,等他充分開發(fā)了各種玩法,確實玩膩了,再給孩子新玩具。
給孩子太多玩具,還不如沒有玩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