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溫水擦身:用溫水擦拭全身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水的溫度32℃~34℃比較適宜。每次擦拭的時間10分鐘以上。 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等處。對于高熱或者大點的孩子可以采用溫水浴,水溫比體溫稍低就可以,溫度太低孩子不容易 接受。
2.多喝水:多給孩子喝水,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適合于所有發(fā)熱的寶寶。輸液之所以被大多數(shù)家長認為效果好,和靜脈 補充體液有很大關(guān)系。一些孩子發(fā)熱的時候由于嗓子不舒服等各種原因不愿意喝水,這個時候喝水是最重要的事,可以選擇各種果汁飲料,當然最好的還是白開水。
3.降低環(huán)境溫度:孩子退熱需要和周圍進行熱交換,環(huán)境溫度越低越有利于退熱,最好的環(huán)境溫 度是20℃~24℃(根據(jù)季節(jié)不同),有利于體溫緩 慢下降。對于小嬰兒,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孩子發(fā)熱的早期伴有畏寒、寒戰(zhàn),說明孩子的體溫還在 上升期,不適合用這種方法。
4.多排泄:多喝水、多小便是一種很好的帶走體內(nèi)熱量的方法,其實大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準備開塞露一只,如果孩子發(fā)熱當天或幾天沒有大便, 用一次開塞露,排除體內(nèi)積存的食物殘渣,排泄的同時帶走熱量使高熱降低,很多中藥就是利用這種辦法來完成退熱的,中醫(yī)稱之為清下焦之熱或通便。這些中藥里 一般都含有大黃、石膏、瓜蔞、檳榔等,使用時要慎重。
5.使用退熱貼:退熱貼面積很小,退熱效果有限,對于高熱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感覺舒服一些,只是一種輔助措施。冰敷由于太冷,可能會引起孩子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特別是伴隨有畏寒、寒戰(zhàn)的患兒更不能用冰敷。
具體做法:
沿缺口撕開包裝袋,取出貼劑,揭開透明膠膜,將凝膠面直接敷貼于額頭或太陽穴,也可敷貼于頸部大椎穴。
每天1-3次,每貼可持續(xù)使用8小時。
用退熱貼后,如果體溫仍然在38.5℃以上持續(xù)不降,還是應(yīng)該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貼時不要碰到頭發(fā)、眉毛、傷口,眼部及皮膚有異常的部位。
6.酒精擦?。?/strong>嬰兒的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容易通過皮膚吸收,可能出現(xiàn)酒精中毒的癥狀。酒精擦浴也會刺激皮膚,引起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兒童特別是小嬰兒一般都不建議采用。
具體做法:
藥店購買的95%酒精取一份,加兩份溫水攪拌均勻備用;如果是75%的酒精,加的溫水量與酒精相同,假如手邊沒有酒精,也可以用60°的白酒代替,使用白酒時,可以用一份白酒加2/3份水來調(diào)和,也可以加冰塊來增加降溫效果。
用紗布或者小毛巾蘸濕后擦拭寶寶的身體,一般是血管分布比較多的部位,比如頸部、腋窩、大腿根部等等,這些部位血液循環(huán)快,血管表淺,容易散熱。
涂擦?xí)r按照一定的順序,由上至下,從左往右,用拍擦的方式進行,擦至皮膚微微發(fā)紅,注意擦過的身體部位的保溫。動作要快,每次5-10分鐘即可。
擦拭中要避開寶寶的頭面部、腹部、腳底以及胸前心臟部位,以免引起不良反應(yīng)。
7.冰敷
主要通過放在全身大血管處的冰與流動的血液進行熱交換傳導(dǎo)。同時它可以降低腦細胞耗氧量,延緩腦細胞損傷,并且有利于軀體微循環(huán)。
具體做法:
在塑料袋內(nèi)裝入剛從冰箱取出的自制冰塊,扎緊,套2-3層,防止漏出,然后在外面包上毛巾即可。
將冰袋敷在后枕部、前額部或者腋窩下、頸部,腹股溝等大血管經(jīng)過的地方。
冰袋外需裹一層布,以防局部皮膚凍傷。如果寶寶出現(xiàn)哆嗦、發(fā)涼、臉色發(fā)青或者局部皮膚發(fā)紫,要馬上停止使用。
男寶寶要特別注意,避免將冰袋碰到陰囊部位。
用做好的冰袋來做冰枕,降溫效果也不錯。
1、對冷敏感的病人不宜使用任何物理方法降溫,因各種冷刺激都會使病人出現(xiàn)寒顫,橫紋肌產(chǎn)熱增加而影響降溫效果??蛇x用溫水擦浴等降溫措施。
2、不論采用何種降溫方法,都應(yīng)同時在足心臵熱水袋,可減輕腦組織充血,促進散熱,增加舒適,尤其是冰敷頭部更應(yīng)重視,降低頭部溫度可增加腦組織對缺氧的耐受性,減少耗氧量,降低機體代謝率。一般認為,體溫下降10OC腦細胞代謝可降低6.5%,顱內(nèi)壓可降低5.5%。因此,頭部降溫對顱腦損傷的病人更為重要。
3、對有出血傾向皮疹、皮下出血點及伴有皮膚性損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別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會導(dǎo)致出血癥狀加重。擦浴時禁擦后背、胸前區(qū)、腹部和足底等處,以免引起不良反應(yīng)。
4、采用物理降溫措施30分鐘后測量體溫,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及神志的變化。
5、使用冰塊降溫要經(jīng)常更換部位,防止凍傷。腋下冰袋降溫后,腋溫的測量不宜在50分鐘內(nèi)進行。應(yīng)用醫(yī)用冰毯降溫的病人,探頭應(yīng)放在腋中線與腋后線中間為宜。
物理降溫禁忌的部位:
1、枕后、耳廓、陰囊處:用冷易引起凍傷。
2、心前區(qū):用冷可導(dǎo)致反射性心率減慢、心房纖顫或心室纖顫及房室傳導(dǎo)阻滯。
3、腹部:用冷易引起腹瀉。
4、足底:用冷可導(dǎo)致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一過性冠狀動脈收縮。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