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的需求
"Trouble Two,Too Trouble”。當孩子到了麻煩的兩歲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經常會無緣無故的發(fā)脾氣,哭鬧,讓大人非常抓狂。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是因為淘氣,或者完全不可理喻的胡鬧,或者為了控制大人。他們在生氣、沮喪、傷心時哭喊、吵鬧,是因為在他們這個年齡段的認知能力無法表達內心的真正需求,當大人沒有完全解讀之后,他們就會以哭的方式表達自己。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首先必須保持冷靜,才能找出他們哭鬧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效的解決。
了解孩子的需求
1、大人要首先保持冷靜,才能妥善應對小孩子鬧脾氣。最糟糕的情況莫過于家長對鬧脾氣的孩子發(fā)脾氣。孩子需要有人安撫,尤其是發(fā)脾氣的時候,如果你不能好好安撫他,孩子就會在原有的情緒上疊加新的情緒,反而不會冷靜下來。如果你不能控制你自己的情緒,就先深呼吸幾次,至少過幾秒后,才做出反應,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2、確保孩子的需求得到滿足。孩子鬧脾氣不一定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有可能是受挫了,沒有得到必要的關注,或是身體不適,例如餓了、疼痛或消化不良。也許孩子正在出牙,尿布臟了,大便了或是需要午睡。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試著和他談條件,只要滿足他的需求,就能馬上緩解孩子的情緒。
孩子經常會在想睡的時候發(fā)脾氣。如果這是問題所在,培養(yǎng)定時午睡的習慣,可以防止他再為同一件事鬧脾氣。如果你經常帶著小孩外出,記得隨身帶著健康的零食,以免他因為肚子餓鬧脾氣。
這些都是孩子最基本的需求,一旦得到滿足,就會停止無端哭鬧。
3、問問他到底怎么了。孩子渴望有人傾聽他們的想法,如果大人沒有有效的回應,他們就會用哭鬧、發(fā)脾氣來表達自己。認真看待孩子,詢問他到底怎么了,仔細聆聽他的回應,也許有所幫助。抱住他或她,給予充分的關注,讓他們有時間解釋。
這不是說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而是以尊重的方式聽他把話說完,就像你對待別人一樣。不管孩子想要新玩具,或不想上學,他們有權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的想法是否合理,答不答應是另一回事。
4、給予清楚的解釋,不要只會說“不”。許多家長只會說“不”、“我說了算”,而不解釋其中的原因。就是這種回答讓孩子感到挫敗。你不需要長篇大論地解釋,只要為自己的舉動提供一個理由,幫助孩子理解及更好地掌控整個狀況。
比如,如果你們正在逛超市,孩子想買含糖量高的垃圾食品而鬧脾氣,你可以提醒他早餐有了他喜愛的面包和水果等等,所以不需要再買這些零食。
5、提供幾個應對方式供孩子選擇。比如,孩子想吃冰淇淋,但是很快就要吃晚飯了。你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xiàn)在有點不高興。安靜下來,不然就回到自己的房間。”你給了他或她一個選擇,要么控制自己,要么回到不會影響別人的地方。如果他做了正確的選擇(冷靜下來),一定要表揚他:“你要吃冰淇淋,但我不批準。謝謝你接受這個回答,沒有繼續(xù)哭鬧?!?
相反地,如果他選擇繼續(xù)哭鬧,告訴他后果,而且要說到做到。比方說,把他帶回房間,堅決要求他待在那兒,冷靜下來才能出來。用這個方法管教2歲小孩,比8歲小孩容易多了,所以越早開始管教孩子越好。
第一次用這個方法,孩子可能會不接受,但是重復幾次之后,孩子就會在這個基礎上進行選擇。凡是都有個過程,不要迫切的要求孩子迅速就接受大人的管教方法。
6、堅持你的立場。和孩子談話時,你可以有同理心,但態(tài)度要堅決,但是要平靜地做出解釋,不要疾聲厲色的訓斥孩子,不讓步但是不能表現(xiàn)出煩躁。孩子也許會立刻安靜下來,也許不會,但他總會記住鬧脾氣并不能讓他如愿以償。下次他想要某個東西時,就不太可能鬧脾氣。
7、防止孩子受傷,安全是底線。有的小孩在發(fā)脾氣時動作很大。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一定要移開附近的危險物品,幫助他避開危險。
孩子鬧脾氣時,盡量不要抓著他,但有時候,這也是必要的手段,而且?guī)в邪矒嶙饔?。溫柔但堅定地抱住他,不要太用力。好好安慰他,尤其是如果他因為失望、挫敗或不熟悉的環(huán)境,而鬧脾氣。
8、不要發(fā)脾氣。你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示范良好行為。如果你也開始發(fā)“大人”的脾氣,大呼小叫的,孩子會認為在這個家做出這類行為,是可以接受的。控制自己并不容易,但你還是得為了自己和孩子,盡量保持冷靜、鎮(zhèn)定。必要時,花幾分鐘讓自己平靜下來。在這期間,讓伴侶或其他負責人照看孩子。如果有必要,你可以讓孩子回到裝了兒童門欄的房間。
不要打罵孩子。以這種方式失控,只會讓孩子感到迷茫,孩子可能會因為被打罵而平靜下來,但是并不是孩子本身情緒得到了控制,而是因為恐懼。這不會使你們的關系健康、充滿信任。
孩子的父母也必須以身作則,示范如何良好地溝通和處理挫折。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或是一不稱心就生氣或不高興。
9、管教之后,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愛。有時候,小孩鬧脾氣,只是想要得到更多關愛。說到管教孩子,克制你對他的愛絕不是個好方法。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fā)生什么事,你都愛他。管教之后,最后給孩子一個擁抱,然后對他說,“媽媽愛你”。
不要在孩子發(fā)脾氣時痛斥他,或是說“我對你很失望”。
即使孩子的行為令你失望,也要抱住他說“我愛你”。
嘗試暫時隔離(time out)
1、在孩子崩潰、失控時,將他“暫時隔離”。別試著跟盛怒之下的孩子講道理。給他時間好好發(fā)泄,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用哭泣來發(fā)泄心里的情緒。用一些句子幫助他表達情緒。比如說,“經過漫長的一天后,你一定很累了”,或是“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你一定覺得很失望”。這么做能幫助孩子日后用言語表達自己,也表現(xiàn)出你明白他的感受,卻不需要讓步。這時候,你可能發(fā)現(xiàn)最好的辦法是把他隔開,直到他冷靜下來。
2、告訴孩子現(xiàn)在是“暫時隔離”(time out)或“冷靜時間”(quiet time)。如果崩潰、失控的孩子還很小,不可能跟他講道理,有時候“冷靜時間”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告訴他現(xiàn)在是安靜時間,直到他能平靜下來,感覺好點。
你也要保持冷靜,向孩子示范良好的行為。
把“冷靜時間”當作給孩子空間,讓他安靜下來,而不是一種威脅或懲罰。
3、帶他或她到安全的地方。最好是孩子的房間,或是可以放心地讓他獨自待一會兒的安全地方。這個地方不應該有令人分心的東西,像是電腦、電視機或手持式電子游戲機。選擇一處寧靜,能讓孩子將它與平靜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地方。
不要將孩子鎖在房里。這很危險,而且會被孩子視為懲罰。
4、向孩子解釋只要他平靜下來,你就會和他好好談一談。這么做可以讓孩子理解你不理他,是因為他做出無理取鬧的行為,而不是不關心他。孩子平靜下來后,你就得履行協(xié)議,跟孩子討論他的問題,和發(fā)脾氣這件事。
5、在適當的時候談一談。孩子發(fā)完脾氣后,和他談一談發(fā)生過的事。詢問他沮喪的原因,不要痛斥或指責他。清楚地解釋你的看法。
即使孩子的行為令你心煩,也不要把他或她當成敵人來對待。抱一抱他,溫柔親切地說話,即便在解釋為何我們不能總是稱心如愿的時候,也要保持這樣的語調。
6、態(tài)度一致。孩子需要規(guī)則,才能產生安全感,并更好地控制生活。如果他們從不知道某種行為會造成什么后果,就會開始用行動試探。每次孩子鬧脾氣,就“暫時隔離”,或實施“冷靜時間”。他很快就明白大喊大叫、拳打腳踢并不能解決問題。
7、嘗試記錄每一次的“暫時隔離”。如果你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待在房間或其它地方,可以通過轉移他的注意力,來實行類似的“暫時隔離”。孩子發(fā)脾氣時,告訴他你會把這次事件寫下來。拿出一本日記,寫下發(fā)生的事情和你的感受。詢問孩子的感受,一并記錄下來。孩子會很想參與你做的事情,很快就忘記大聲哭鬧。
知道何時該獲取專業(yè)意見
1、看看你能否讓孩子明白道理。不同的孩子適合不同的管教方式。嘗試幾種方法,看看哪一種最有效。不管你做什么,孩子還是發(fā)脾?必要時可以向醫(yī)生或治療師咨詢,他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需求,給你更多意見。
2、留意孩子鬧脾氣是否與環(huán)境有關。特定的環(huán)境刺激,會使孩子比平時更容易發(fā)脾氣。有的孩子對食物(尤其是糖)、光、人群、音樂或其它因素敏感,這些東西會刺激他們,使他們在沮喪之下失去控制。
觀察孩子發(fā)脾氣的時間,看看是否和環(huán)境有關。拿走刺激他的東西,看看是否有幫助。
如果你搞不懂孩子發(fā)脾氣的原因,最好尋求專業(yè)意見。
3、留意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是否還會一直發(fā)脾氣。大多數小孩慢慢長大,會變得成熟,學會如何有效溝通,而不再隨意發(fā)脾氣。如果孩子過了幼兒期,還是常常鬧脾氣,很可能有些潛在的問題需要解決??紤]帶孩子看醫(yī)生或治療師,確認是否有更深層次的問題。
如果孩子老是鬧脾氣,一天總要鬧上幾次,或者發(fā)脾氣時,變得很暴力,事后總是精疲力竭,最好帶他去看醫(yī)生,找出是否有特殊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經常發(fā)脾氣和暴力行為,可能是發(fā)展障礙的癥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