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妊娠時,孕婦臍動脈S/D比值,從18周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進行性下降,24周前有一增高,24周后急劇下降,近足月妊娠時S/D小于3。
詳細數值如下:
妊娠24周前S/D約3.5~5.5,一般不超過5.5;
24~30周S/D=2.5~5.0,一般不超過5;
30~36周S/D=2.5~4,一般不超過4;
36~40周S/D=1.7~3,一般不超過3。
正常妊娠時胎兒的S/D、RI值隨著妊娠時間推移呈降低趨勢,其變化可分三個階段看:
第一階段:孕26~28周S/D、RI值若升高(28周后S/D應小于3,RI應小于0.8),可能是如下幾種因素所致:
(1)胎兒畸形:胎兒先天性疾病與臍動脈阻力關系密切,應進一步B超檢查。
(2)臍帶異常:當臍帶纏繞、過長或過短、過細影響到胎盤循環(huán)時,出現(xiàn)異常的是血流阻抗指數。若S/D值高于正常值,且B超顯示臍帶繞頸等異常情況,應根據妊娠分階段嚴密觀察。
(3)胎盤功能不良:胎盤的病理改變可致胎盤容量減少,有效血管總截面積下降,增高血流阻力,使其血液灌注量下降。
(4)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IUGR):引發(fā)孕婦發(fā)生IUGR的原因很多,除了遺傳營養(yǎng)、有害接觸、畸形、病毒等因素外,因胎盤等妊娠附屬物所致的IUGR所占比重日益加大,表現(xiàn)為S/D、RI值增高。
第二階段:36~37周以后監(jiān)測,臍動脈血流阻抗分三級。
1級:S/D值<3.0,臍動脈血流阻抗處于正常水平。
2級:S/D值>3.0,但<4.0,不會引發(fā)急性胎兒窘迫,應及時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3級:S/D值>4.0,將導致圍產兒預后不良。
第三階段:分娩期臍動脈阻抗指標
正常妊娠孕婦臨產時,S/D值無明顯變化,若指標異常,提示圍產兒預后不良。
如果診斷為臍血流異常,最好每天數胎動以監(jiān)視胎兒狀況。如果臍血流異常狀況不是很嚴重的話,建議采取左側臥位,如果沒有好轉,必要時需要吸氧治療。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