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輔食添加,寶媽有自己的心得嗎?給寶寶添加輔食需要講究什么方法?如何開始添加輔食?如何選擇輔食的種類?輔食、母乳及配方奶該如何分配?
第一口輔食何時添加?
添加輔食的時間應根據(jù)嬰兒體格生長、神經發(fā)育、攝食技能和社交技能幾方面的發(fā)育狀況決定,一般應在嬰兒體重達6.5-7公斤后,能保持姿勢穩(wěn)定、控制軀干運動、扶坐、用勺進食等,此時多為4-6月齡。
考慮到寶寶胃腸功能及腎臟功能的發(fā)育特點,輔食添加不宜過早,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切莫心急~
在6個月以前,母乳或者配方乳完全可以滿足寶寶的所有營養(yǎng)需求。
在6個月以后,由于寶寶的營養(yǎng)需求增加,尤其是純母乳喂養(yǎng)寶寶在4個月時,母乳不能滿足寶寶對鐵的需求,需要通過輔食添加來滿足。
如果添加輔食過晚,不僅寶寶面臨營養(yǎng)不良的風險,尤其是“小兒缺鐵性貧血”,還可能會出現(xiàn)偏食,厭食等喂養(yǎng)困難。
添加輔食的基本原則
由少到多在輔食添加前可給予嬰兒少量含強化鐵的米粉,第1天1勺米粉,觀察寶寶有無嘔吐,皮膚過敏或腹瀉。如果沒有逐漸增加,用勺進食,6-7月齡后可代替1次乳量。由一種到多種
單一食物引入的的方法有利于媽媽觀察寶寶對食物是否過敏。如蔬菜的引入,每種菜泥嘗1-2次,3-4日后嬰兒習慣這種蔬菜后再換另一種,以刺激味覺的發(fā)育。
由細到粗
從泥狀過渡到碎末狀可幫助寶寶咀嚼,同時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由軟到硬
隨著嬰兒年齡增長,食物有一定硬度,可以促進寶寶牙齒萌出和咀嚼功能的形成。
注意進食技能培養(yǎng)
盡量讓孩子主動參與進食,如7-9月齡孩子可以抓食,1歲以后可以自己用勺進食,既可增加嬰兒進食的興趣,又有利于眼手動作協(xié)調和培養(yǎng)獨立能力。
添加輔食的具體步驟
6-7月齡嘗試食物的味道
這個階段母乳、配方奶還是主食,輔食應該在喂完母乳或者配方奶之后再喂。可以給寶寶嘗試各種不同食物的味道,少量的糊狀輔食,在喂完母乳或者配方奶1小時候開始。從比較稀的糊狀開始,慢慢加稠,可以逐漸改成條狀糊狀食物。
建議添加輔食初期1天1次即可,觀察寶寶對輔食沒有過敏,家長切莫操之過急。后期待寶寶接受良好無異常再逐步增加到1天2-3次。6個月開始,寶寶的鐵需增加,因此輔食里,至少包含一種含鐵豐富的食物。常常首選“強化鐵米粉”,也可以給孩子吃肝泥,豆沙泥等含鐵量豐富的食物。
在開始添加輔食的時候,寶寶會用舌頭把食物頂出來,這是一個正?,F(xiàn)象,并不是寶寶不喜歡這種食物,多是寶寶對這種食物的習慣尚未確定。媽媽需要寶寶嘗試多次后才會慢慢接受。
7-9個月齡學習并鍛煉咀嚼功能
多數(shù)寶寶在接觸輔食時,就有咀嚼的動作,寶寶在咀嚼食物的同時,也鍛煉了語言功能發(fā)育。如果寶寶不會咀嚼,父母可以在寶寶面前做咀嚼動作,示范給寶寶看,寶寶自己此階段已經有模仿能力。
當寶寶剛開始接觸粘稠或者帶有顆粒的食物時,可能會出現(xiàn)作嘔的動作,這個是正常的現(xiàn)象,媽媽們無需驚慌。在寶寶七至九個月大的時候,1天可以吃三次輔食。
10-12月齡自己獨立進食
寶寶在這個年齡階段多喜歡自己進食,有的寶寶自己用手抓,或用勺子進食。家長們一定不要怕寶寶把手或衣服弄臟,應鼓勵寶寶自己進食,但需要家長陪護,防止食物嗆咳引起窒息的危險。
從九個月開始,大多數(shù)寶寶已經可以和大人一樣一日三餐輔食,但家長也不可因此而停止母乳或配方乳的供給。
12月齡以后和家人一起進食
寶寶1歲以后,因為孩子胃腸功能較弱,仍少量多餐。1歲之后,孩子可以喝全脂的牛奶。也要注意每日牛奶的攝入量,過量的牛奶會導致寶寶不愿意進餐,從而導致喂養(yǎng)困難,一般每天奶量保持在250毫升以上,500毫升以內。
寶寶1歲以內最佳的飲料仍然是母乳、配方奶、全脂牛奶和白開水。不建議讓寶寶喝果汁,讓寶寶食用新鮮水果遠比喝果汁有營養(yǎng)(果汁糖分過高,纖維過少)。如果您一定要給寶寶喝果汁,那么建議將果汁稀釋(果汁和水的比例:1:3),控制在120毫升以內。另外,大量的果汁是禁止的,因為可能會導致蛀牙和腹瀉。
在這個階段的寶寶,可能會出現(xiàn)進輔食后厭奶的情況,這主要是對輔食的味道適應后,不再喜歡單一喝膩了的母乳或奶粉的原因。家長不用緊張,這是孩子每個階段很常見的過渡現(xiàn)象,家長們要尊重寶寶飲食的習慣和規(guī)律,追趕喂食、強迫喂食和過度喂養(yǎng)都不可取。
嬰幼兒添加輔食的常見問題
輔食引入時間和方法不當
過早給寶寶吃半固體食物,影響母乳鐵的吸收,增加食物過敏,腸道過敏的機會;過晚吃輔食,錯過味覺,咀嚼功能發(fā)育的關鍵年齡,造成進食行為異常,增加斷母乳困難度,從而導致寶寶營養(yǎng)不良。另外不要用奶瓶給寶寶吃半固體食物,會導致寶寶不會主動咀嚼、吞咽飯菜。
能量及營養(yǎng)攝入不足
8-9月齡,嬰兒就可以進入較高密度的半固體食物密度,如果經常進入能量密度低的食物,或者攝入量過低,嬰兒進食后不滿足,體重增加不足,下降或者安睡后于夜間頻繁夜醒,要求進食,進食后寶寶安穩(wěn)睡眠。對于6個月以后的寶寶,一定要增加食物能量密度,避免給寶寶過渡液體食物,減少寶寶進食的總量。
進餐頻繁
胃的排空與否和消化能力密切相關,嬰兒進餐頻繁,每日超過7-8次,或夜間進食次數(shù)增多,使胃排空不足,影響嬰兒食欲。一般安排嬰兒一日6餐進食有利形成饑餓的生物循環(huán)。
食欲波動
幼兒可以準確判斷能量攝入的能力,這種能力不一定在一餐中表現(xiàn)出來,連續(xù)幾餐都可被證實;幼兒可以一頓吃很多,次日早餐什么都不吃。變化的進食行為提示幼兒有調節(jié)進食的能力。所以家長對于孩子一頓吃很多,一頓什么都不吃,不需要太緊張,寶寶需要自己調整的時間。
家庭成員的營養(yǎng)
現(xiàn)在家長及爺爺奶奶把更多的時間都放在寶寶身上,寶寶一頓飲食量不足,家長們會在孩子身后追著喂養(yǎng),甚至吵孩子把食物吃下,家長進食不偏食,家長進食均衡化,多樣化,孩子飲食習慣會受到很好的教育,相反強迫進食,會增加孩子對食物的厭惡,增加偏食習慣的風險。
孩子生長發(fā)育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一定的規(guī)律,家長需要觀察,還需要用心去給寶寶逐漸過渡,不要過于急躁,也不要認為寶寶吃的胖就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