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抖音看到一位媽媽,為了給寶寶斷奶,分開七天七夜,回來寶寶居然不認識她了。評論區(qū)很多媽媽也表示有同樣的遭遇。寶寶見到媽媽開始不理人,之后就傷心地跑到懷里大哭起來。是真的很委屈呢!
加拿大健康教育網(wǎng)站指出:斷奶是從一種喂養(yǎng)形式轉變?yōu)榱硪环N形式。
對于孩子而言,斷奶只是他們的乳制品來源從母乳變成了配方奶,這一點并不足以讓他們焦慮大哭。
真正讓他們不安的原因,是斷掉了自己與媽媽的聯(lián)系。他們害怕,沒有安全感,只能通過哭來表達,來索愛。
所以,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的斷奶方式是“母子分離式”孩子的內心真的會受到創(chuàng)傷。
敲黑板:斷奶一定要避免母嬰隔離、恐嚇、給乳頭涂辣椒油等等。會讓孩子對吃奶,甚至對媽媽都產(chǎn)生恐懼情緒的方式。
很多媽媽沒辦法忍受孩子斷奶時的哭泣,所以會選擇避開,自己是眼不見心不煩了,但卻將孩子置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曾經(jīng)聽說,斷奶對于媽媽來說是比失戀還要難受的事情。
同樣在母乳的朋友說,她和剛斷奶的朋友視頻聊天,說到聊斷奶這件事的時候,提到孩子在斷奶期間的種種出乎意料的懂事,兩個人都忍不住淚流滿面。
其實斷奶也可以是輕松的,只要爸爸媽媽給孩子足夠的愛與安慰。
在大多數(shù)家庭中,斷奶仿佛是媽媽和孩子兩個人的事,跟爸爸沒關系。
其實不然,爸爸需要參與到育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斷奶這樣的關鍵時期。
對于孩子而言,他需要更多的愛與陪伴,看到媽媽可能會因為求而不得大哭,而爸爸這種“退而求其次”的陪伴,同樣能給孩子安慰。
斷奶期間,媽媽應該起主要陪伴的作用,爸爸也應該一起陪伴,讓孩子感受到全方位的愛。
另一方面,斷奶期間媽媽的心理也是很脆弱的,我們會擔心孩子,也會懷念與孩子那種依戀的感覺。爸爸應該給媽媽更多的安慰,更多的心理支撐。
斷奶是小家庭中的一個小“坎坷”,真的需要一家人風雨同舟,共同努力,平穩(wěn)度過。
那么,到底有沒有一個最科學、最合理,而且適用于所有寶寶的斷奶方法呢?
當然有,只要我們都能堅守一下幾個原則,孩子都能順利離乳。
首先,選準合適時機。
不要在孩子生病,或者家庭發(fā)生重大變動的時段斷奶。
只要是能保證媽媽給孩子足夠陪伴的時間段,都是可以的。
其次,提前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
母乳本是幸福的過程,所以,離乳也盡量避免讓孩子痛苦吧。
可以選擇兩歲或孩子更大一些斷奶,這時孩子已經(jīng)能夠和大人進行簡單的溝通,即使不能說,也聽得懂你的話。
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自己發(fā)展出來了一些自我安撫的能力。這都能讓斷奶的過程更順利,傷害更小。
給孩子選擇一款合適的輔食代替母乳
斷奶后,孩子對乳制品的營養(yǎng)需求依然存在,所以我們必須用其他乳制品來代替母乳這一營養(yǎng)來源。
在斷奶成功后的某個瞬間,你的寶寶會不會突然又提到吃奶呢,你自己會不會有的時候習慣性地想給他喂奶?
雖然斷了奶,好像媽媽和孩子之間無形的臍帶就這樣斷了,失落肯定有,但是孩子的成長正是伴隨著父母無數(shù)次的失落呀。
他們能夠離開我們獨自走得越遠,說明我們的養(yǎng)育越成功。成長是分離的過程,分離必然帶著傷痛,但是經(jīng)歷了這些,我們和孩子才會變得更好。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