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時光的流逝與爸媽的牽掛,寶貝們入園已一周有余。因家庭教育與生活習慣、情感依戀等方面的不同,寶貝們對幼兒園的適應程度參差不齊。幼兒園是寶貝獨自面對人生的第一步,父母要對他們多些忍耐與理解,用科學方式引導和教育,才能更好助力寶貝身心健康全方面成長。
9月7日,《小葵花媽媽課堂,幼兒園開學第一講》第二場直播如約與大家見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兒科專家王亞軍老師及育兒達人高陽老師針對寶貝入園后的那些事為父母支招,解決入園后的困頓。
直播過程中,兩位專家的發(fā)言受到網(wǎng)友稱贊,好評彈幕不斷。究竟直播中有哪些精彩內容,這次一網(wǎng)打盡!
知識點1:孩子入園哭一周,還要不要堅持送?
孩子上幼兒園持續(xù)哭一周,有些爸爸媽媽會在此時心軟。送or不送,成為讓家長兩難的抉擇。對于這個問題,高陽老師幫家長做出決斷——堅持送!有的孩子適應新環(huán)境節(jié)奏慢一些,并對家長依戀特別強烈。而時間是一劑良藥,興許再堅持堅持,送到第10天時,孩子就不哭了。而一旦放棄心軟,那可能就真的前功盡棄。
(圖為資深育兒達人高陽老師分享育兒經(jīng)驗)
知識點2:你真的會跟幼兒園老師溝通么?放學后怎么跟孩子聊天?
寶貝能快樂融入幼兒園的環(huán)境,是需要孩子、家長、幼兒園三方共同努力。一方面,家長和幼兒園老師保持良好溝通很重要。高陽老師給到4個秘訣:一是主動溝通,讓老師對家長印象加深,對孩子也會多關注幾分;二是有效溝通,讓問題更具體。比如“請問老師,孩子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到位?”激發(fā)老師分享欲;三是與老師溝通時注意平等、尊重、信任;四是積極肯定老師。比如把孩子說的正面內容復述給老師,老師會覺得孩子和家長都很關注她。
另一方面,與孩子的聊天同樣需要技巧。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放學后問:“你喜歡上幼兒園嗎?”,這樣反而會加重孩子對幼兒園產(chǎn)生消極印象。家長提問時,可以更多用開放性語言,多問幾個“為什么”,少用“是不是”這類封閉性語言。比如你今天最快樂的事是什么?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游戲?這樣更容易幫助孩子對幼兒園產(chǎn)生信任及好感。
(圖為資深育兒達人高陽老師分享育兒經(jīng)驗)
知識點3:有一種沒吃飽,叫媽媽覺得你沒吃飽!孩子積食了怎么辦?
王亞軍老師提及了孩子剛上幼兒園易發(fā)生積食的現(xiàn)象,解釋到:孩子去幼兒園后,家長總擔心孩子吃不飽,所以很多家長回家后給其“大補”?!按笱a”之后容易積食。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 不要給孩子吃太多、太油膩。
如果孩子積食了多運動,也可以吃點助消化的藥,如芪斛楂顆粒,它的主要成分有黃芪、甘草、山楂等,對于改善小兒易積食、脾胃虛弱都有不錯效果。服藥期間,記得忌生冷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圖為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兒科專家王亞軍老師分享專業(yè)指導)
知識點4:孩子生病了還要不要繼續(xù)送幼兒園?
9月開學季與流感季相遇,有些孩子入園后會出現(xiàn)感冒癥狀。王亞軍老師建議要先分辨孩子的癥狀表現(xiàn)。
如果孩子輕微流鼻涕,不咳嗽不發(fā)燒,精神狀態(tài)好的話可以送幼兒園;如果孩子有咳嗽、發(fā)燒、腹瀉等癥狀時,就不要送了。此時可以給孩子服用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里面的金銀花,黃芩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麻黃,甘草在化痰,止咳,平喘方面的效果很明顯。等孩子身體恢復好,在家觀察幾天,再送去幼兒園。
(圖為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yī)院兒科專家王亞軍老師分享專業(yè)指導)
初上幼兒園,是孩子跟家長的一次“小別離”。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才能更好幫助幼兒度過“入園綜合征”時期。小葵花媽媽課堂期望父母能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耐心,陪著他們慢慢適應,一起成長,相信很快“小別離”就會變成“小歡喜”。未來,小葵花媽媽課堂也將繼續(xù)帶來更多活動,為大家科普呵護兒童身心健康的相關知識。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