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健康>寶寶護理>急救措施>這些急救方法可能傷害加倍,你還在用嗎

這些急救方法可能傷害加倍,你還在用嗎

2016年09月05日 14:43閱讀次數(shù):179
標簽:急救常識
你造嗎在平常的生活中,孩子天性愛動,難免會磕著、碰著,甚至受到各種傷害。此時,他們需要正確的應(yīng)急措施,以防止傷情惡化,為后續(xù)治療贏取時間。某些民間的土方子“名氣”很大,可實踐起來非但沒有任何幫助,還會加重病情,簡直不能更沒用了好嗎!寶育哥哥今天就來為大家好好梳理一番這些錯誤的急救
1流鼻血時錯誤做法:仰頭、舉胳膊、塞鼻孔正確做法:頭部保持直立并冷敷
流鼻血時,仰頭或者堵塞鼻孔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血的確不會從鼻子里出來了,但鼻腔內(nèi)部依然在出血,血會從咽喉壁流入食道或者咽喉部。這很容易堵塞氣管等部位,引起孩子惡心嘔吐、嗆咳甚至窒息。舉胳膊不會有以上的風險,但無法收縮血管,對止血無益。
正確做法是讓孩子冷靜下來并低頭,身體稍微前傾,使血液從鼻孔排出。用拇指捏住雙側(cè)鼻翼5—10分鐘,因為鼻出血一般都在鼻中隔的前部,此做法可有效止血。
或者用冷毛巾在孩子的前額、鼻梁處進行冷敷。如果沒有毛巾,直接涼水輕拍也行。此做法可以促進血管收縮,利于止血。

若10分鐘后血流不止,及時送醫(yī)。

2卡喉時錯誤做法:吞飯喝正確做法:刺激嘔吐動作,用鑷子等取魚刺
寶寶的食道壁柔軟,貿(mào)然采取吞飯的方法,可能把魚刺推到咽喉更深處,劃傷食道。食道壁又緊貼主動脈,一旦魚刺刺破血管,將會引起出血、感染。
至于用醋來軟化魚刺,且不說醋的酸度不足以將魚刺軟化,它流過喉嚨的時間那么短,化學反應(yīng)也要一定的時間好嗎!再說了,醋還可能將寶寶的食管粘膜灼傷,得不償失。

正確做法是先安撫寶寶情緒,盡量避免吞咽類動作。讓寶寶做咳嗽動作或者刺激喉嚨,誘發(fā)嘔吐以排出魚刺。如果沒有效果,爸媽可以打開手電,仔細觀察寶寶的喉嚨。魚刺能被看到說明位較淺,可以用小鑷子小心取出,萬一魚刺卡得比較牢固或者無法被看到,必須及時送醫(yī)。

3燙傷時錯誤做法:在傷口涂牙膏、醬油、風油精正確做法:立即沖涼水
對于燙傷,民間的辦法里傾向于把各種東西往傷口上抹,寶育哥哥想說,這都什么惡趣味啊,是要做菜嗎?它們不僅對傷口無效,還會導致細菌滋生、引起發(fā)炎與感染。有顏色的醬油等還會影響醫(yī)生對傷口的觀察,加大治療難度。
正確的做法是:首先,讓孩子盡快遠離熱源,用緩和且流動的冷水沖洗受傷部位。然后,在沖洗的同時將傷口周圍的衣物輕輕地剝下,如果粘連,不能強行撕扯,剪掉周圍沒有粘牢的衣物,傷口處維持原樣。接著,用干凈的紗布或者毛巾覆蓋、包扎受傷部位。如果有水泡,不能挑破,以免感染。最后,情況比較嚴重的話,盡快送到醫(yī)院進行治療。
4扭傷腳時錯誤做法:扭傷腳時正確做法:先冷敷后熱敷
腳扭傷后,馬上熱敷并不是最佳做法,因為這會讓腳踝變得腫脹,孩子可能會感到十分疼痛。
正確做法是:在扭傷后,立即停止患處的活動,在前24~48小時,先冷敷,讓血管收縮,減輕充血程度,緩解疼痛。24~48小時后,再采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孩子平時對溫度比較敏感或遲鈍,熱敷、冷敷都要注意位置與時間,防止凍傷燙傷,而且有開發(fā)性傷口時不能采取以上的方法。
寶育哥哥 其實,最最重要的就是——及時送醫(yī)啊! 急救是為了為后續(xù)的治療爭取時間,避免情況惡化。治好孩子這件事,咱們還是交給醫(yī)生吧!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