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8.9個月大的時候,如果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咀嚼能力,就可以嘗試吃一些軟而短的面條了,但在做面條的時候,如果不加鹽又怕寶寶不愛吃,所以我嘗試了一些特殊的自制調(diào)料,比如用雞湯、帶有奶香味的牛油果、自制的白醬、芝麻醬,有了它們會把沒有味道的面條變得超級好吃哦。
發(fā)現(xiàn)西北地區(qū)最具特色的臊子面也很有風(fēng)味,我特別喜歡在做醬汁的時候,最后用淀粉勾芡后的口感和味道。
臊子面的顏色鮮艷、味道濃香,而臊子是面的靈魂,寶媽可以添加各種蔬菜、菌類作為配菜,葷素搭配,補充營養(yǎng),也是非常適合寶寶享用的,而做法又超級簡單,你也可以很容易就做出一碗臊子面噢。
在做這道面的時候,我加了很多配菜在里面,可以增強寶寶一頓飯的營養(yǎng),覺得麻煩或者2歲以下的寶寶可以適當(dāng)減少些配菜。我的做法可能不是很正宗,擅長的親給我多些指導(dǎo)意見呀。
看著圖片,我又要流口水了,一起來看看做法吧~
臊子面
食材:面條80g、豆腐60g、雞蛋1個、木耳少許、里脊肉60g、萵筍40g、土豆60g、胡蘿卜40g、淀粉5g
調(diào)料:無
烹制方法:炒、煮
參考月齡:14個月以上
難易程度:無難度
提示:適合對文中食材不過敏的寶寶。2歲以下的寶寶要減少一些配菜哦
* 做法 *
1. 準(zhǔn)備食材:面條80g、豆腐60g、雞蛋1個、木耳少許、里脊肉60g、萵筍40g、土豆60g、胡蘿卜40g、淀粉5g。
PS: 這些配料食材的量適合一家三口一起食用,如果單獨給寶寶做的話可以適量減少到四分之一。
2. 干木耳洗凈后,提前用清水泡發(fā)。
PS: 如果沒有木耳的話,也可以用香菇代替。
3. 將豬里脊肉洗凈后,剁成肉末。
PS: 在清洗的時候要注意,千萬不要用熱水清洗,因為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所以如果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肌溶蛋白。
4. 將胡蘿卜、萵筍和土豆分別切成小丁。
PS:平時我們一般只食用萵筍莖,其實萵筍葉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非常豐富,營養(yǎng)價值要高于萵筍莖,如果直接把葉子扔掉就太可惜了,萵筍葉可以清炒或者涼拌。
5. 水燒開后,倒入胡蘿卜、萵筍和土豆丁焯3分鐘。
6. 焯好后撈出,盛入小碗里備用。
7. 水燒開后,放入泡好的木耳焯2分鐘。
PS: 如果木耳只是浸泡,泡發(fā)的效果不會太好,所以我又焯了2分鐘。
8. 將焯好的木耳切碎。
9. 水燒開后,放入豆腐焯1分鐘。
PS: 雖然豆腐非常軟嫩,但是豆腐有一股豆腥味,所以在烹飪前一般都需要用水焯一下,去除異味。
10. 焯好的豆腐撈出,切成小丁。
PS: 在切豆腐前,先將刀放入清水中浸一下,在切豆腐的時候力度要輕。
11. 在碗中打一個雞蛋,攪拌均勻 。
12. 鍋中倒少許油,油熱后,一邊倒雞蛋液一邊用筷子在鍋中攪拌,雞蛋炒熟后盛出備用。
13. 鍋內(nèi)再添加一點油,倒入里脊肉末炒至顏色變白。
14. 倒入胡蘿卜丁、萵筍丁和木耳翻炒3分鐘。
15. 倒入豆腐,繼續(xù)翻炒1分鐘。這個臊子面,即使不加調(diào)味,蔬菜煮出來的味道也很美味。對于2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少加一點鹽或者無添加醬油來調(diào)味。
PS: 豆腐易碎,不要用鍋鏟鏟,而要用鍋鏟反面輕推,這樣既能讓豆腐和配料混合均勻,又能防止鍋鏟鏟碎豆腐。
16. 加入200ml清水,大火煮沸。
PS: 如果寶媽想讓臊子的湯更多一些,可以再多添加一些清水。
17. 鍋中臊子煮沸后倒入雞蛋,攪拌均勻,繼續(xù)煮1分鐘。
18. 添加少許濕淀粉勾芡。
19. 煮至湯汁變濃稠,即可關(guān)火出鍋。
20. 煮好的臊子盛出備用。
PS: 滿滿的一碗臊子就做好了,可以給寶寶預(yù)留一點,剩余的臊子在熬煮時添加一點鹽、醋、香菜調(diào)味,做成大人份,味道非常好噢!
21. 水燒開后,放入面條煮熟。
22. 面條煮熟后,立即撈出放入涼水中。
23 將面條撈出,然后將臊子淋在面條上,就可以讓寶寶享用啦!
24. 黃白黑綠紅,是不是看著就特別有食欲呢?快來親手嘗試一下吧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