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爸爸媽媽們,什么樣的紙尿褲是好的紙尿褲,答案大抵是這樣:
舒適、貼身、柔軟、透氣、干爽、吸收、不漏尿、無刺激、不紅PP、不漏尿、不斷層、不起坨.....
紙尿褲表示壓力很大。
嗯?除了后面幾個,前面看上去好像姨媽巾吶,的確是這樣,它倆本來就有很多異曲同工的地方。這里,我們來聊聊平時比較少提到“起坨、斷層”這個問題,也就是常說的變形!
”起坨,斷層”的性能與紙尿褲使用的芯體材料與結構有密切關系。
芯體材料與結構
◆傳統芯體(也稱混合芯體)=絨毛漿+高分子吸水顆?;旌?。
其導流效果好,透氣性佳,但因為其結構相對松散且沒有添加粘合劑,故而會有起坨、斷層的現象
◆復合芯體:無塵紙加無紡布+高分子吸水樹脂+粘合劑。
較薄且不易斷層,不易起坨,但其吸收速度較慢,可能會使用粘合劑,透氣性較差。
◆半芯體:介于前兩種之間,就是薄型的復合芯體下面再鋪絨毛漿和吸水樹脂。這個類型沒有得到紙尿褲行業(yè)的專業(yè)人士認可:“半芯體不是一種成熟的技術,而是為了縮減成本,降低工藝難度,只是保有全芯體一些特點的替代方案,不應該去推廣。”
也就是說市面上主流是傳統芯體(混合芯體)和復合芯體倆種。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復合芯體都是直條型的,無法做成傳統芯體的葫蘆型(即襠部較窄的設計),在貼合度上遠沒有傳統芯體好,大腿間尿褲較易拱起。
而且復合芯體結構也不如傳統芯體松散,在使用感上,易摩擦到寶寶大腿內側(尤其是胖寶寶)!
目前國際大牌紙尿褲使用的大都是傳統芯體,高分子吸水顆粒吸水后膨脹,形成膠狀物,寶寶腿部運動(或外力作用下)容易使吸收體變形。
既然容易變形那為什么紙尿褲還是用傳統芯體呢?這就跟它的吸液原理有關了。
寶寶尿尿到紙尿褲某個位置然后被傳導和吸收。只吸收不傳導,尿液就不能擴散。傳統芯體中的絨毛漿憑借著強大的毛細血管效應,能夠做到將尿液迅速吸收和傳導。
紙尿褲起坨最重要是看以下兩種情況:偏硬還是偏軟。
◆偏硬的起坨:是因為為了追求吸水量而增加了高分子,減少木漿而導致吸水后形成的間歇物不足,而高分子在吸水后形成偏硬的凝膠團塊,會讓寶寶感覺不舒服。
◆偏軟的起坨:是將木漿與高分子進行科學配比達成較為平衡結合,一般不會影響嬰幼兒活動,若影響到則說明紙尿褲需要更換了!
是不是感覺很復雜?
其實關鍵點抓住下面兩點就夠了。
起坨是軟的并不影響寶寶的舒適度,不起坨而硬的會讓孩子不舒服。
業(yè)內人士分析:“斷層和起坨的評測是在飽和吸水的情況下把紙尿褲提起來然后抖一抖。但是這種情況在使用中是不會出現的,因為嬰兒在穿拉拉褲之前一般也就是翻滾和爬行,不會劇烈運動,很少因為擠壓而讓斷層出現。而判斷起坨也要強調區(qū)分是硬起坨還是軟起坨。硬坨就是說明吸水樹脂含量過高,混合情況不好,這是設計和產品問題。而起軟坨對使用影響并不大,因為不影響寶寶活動和使用?!?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