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孕通常只發(fā)生在排卵期,因此,準確推測出自己的排卵期有助于提高受孕機會。常用的預測排卵期方法有:日程表法、基礎體溫法和宮頸黏液法等。
一、日程表法
生育期女性中,大部分人排卵時間在下次月經前12~16天(平均14天)。推測排卵日可以從下一次月經的大概日期向前倒數14天。這種方法簡單,但不同的人由于體質不同誤差較大。因此推薦使用它的改良方法:
易孕期第1天=最短一次月經周期間隔天數-18天
易孕期最后1天=最長一次月經周期間隔天數-11天
本法要求育齡女性連續(xù)8次觀察并記錄月經周期,找出最長間隔天數和最短間隔天數。
二、宮頸黏液法
宮頸黏液由子宮頸管里的特殊細胞所產生,接近排卵期分泌的宮頸黏液清亮、滑師富有彈性,如同雞蛋清狀。拉絲度,不易拉斷。出現(xiàn)了這種黏液,在前后24小時之內,會發(fā)生一次排卵。
觀察宮頸黏液,每天需要數次,一般可利用起床后、洗澡前或小便前的機會用手指從陰道口取黏液,觀察手指上的黏液外觀、黏稠程度并用手指做拉絲測試。一旦黏液能拉絲達數厘米時,就應認為處于易受孕期(排卵期)。
三、基礎體溫法
基礎體溫指在沒有發(fā)生飲食、運動、情感波動等足以改變體溫的行為的前提下測量的體溫。這個方法的理論依據是,女性體溫在月經期和月經后的一個星期會保持相對的低溫,稱為對的低溫,稱為低溫期(36.5℃以下),然后中途過渡到高溫期( 36.5 - 36.8% )后,再返回低溫期,然后下次月經開始。
從低溫期過渡到高溫期而成為分界點的那一天,基礎體溫會特別低,甚至會低到36gC以下。以這一天為中心,前兩日和后兩日一般為排卵日。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