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家的愛車裝好新買的安全座椅,婆婆曾疑惑地問我,"這個椅子真能管用嗎?我覺得還是我抱著孩子更保險吧?!"我一時啞然,不知該怎么回答她?用嚴謹對比的數(shù)據(jù)?用真實模擬的試驗?還是用活生生的事例?這些能說明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比不使用更安全。但這些能夠證明我家的安全座椅是“安全”的嗎?
為了給孩子奶奶一個交代,也為了給自己一個說服自己的滿意理由,我決定“博覽群書”尋找答案。在網上查閱了很多資料,還請教了專業(yè)人士,終于我對兒童安全座椅是否“安全”有了自己的一些獨立判斷。今天,我們不考慮大牌,不考慮價格,單從技術的角度判斷一下安全座椅的“安全”與否。
兒童汽車座椅是否“安全”
VS
我有我判斷:約束結構
以我家寶寶的兩歲年齡,她應該選擇的是靠背椅形式安全座椅。這種靠背椅式樣的安全座椅的約束結構分為前置護體式、五點安全帶以及三點式安全帶這三大類。從實驗數(shù)據(jù)上看,前置護體式約束結構相對更加安全。
這種固定方式不但可以約束寶寶的身體,更可以保護寶寶的脖子——寶寶的頭部在事故中會撞在柔軟的前置抱枕上,從而化解足以傷害其頸椎的動能。所以,我最初曾給寶寶購買了這種前置護體式安全座椅。
然而,這種固定方式雖然在防護性上有優(yōu)勢,但同時也限制了寶寶雙手的活動空間。因此,隨著年齡增長,可以說寶寶對這種前置抱枕越來越排斥。而且后來我還了解到前置護體在發(fā)生汽車翻滾時容易脫落。
于是我又為寶寶重新購置了這款五點式安全帶的安全座椅。相比于直接使用汽車上的三點式安全帶,五點式更適合1-4歲的寶寶使用,能在5個方向同時消散撞擊產生的力量,將外力從寶寶身上轉移,減少碰撞對寶寶造成的傷害。
兒童汽車座椅是否“安全”
VS
我有我判斷:接口方式
正確的安裝對于安全座椅的防護效果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再好的產品如果安裝固定有問題,遇到碰撞事故時不僅無法起到防護作用還有可能會對寶寶產生傷害。目前安裝固定安全座椅的接口主要有兩種:歐洲標準的isofix與美國標準的latch。
相比于latch的軟連接,isofix靠兩個鋼性接口卡進汽車,這個鋼性接口有嚴格要求,而且必須通過歐洲ECE最研格認證測試,是一種硬鏈接,而latch相對簡單,只提供3個掛鉤,不需要通過相關認證(但這并不代表latch不夠安全)。
但要說到歐洲最嚴格的汽車安全測試機構ADAC,其對于Isofix安全座椅接口極為看重。一些不帶Isofix接口的知名品牌安全座椅,甚至會被ADAC直接差評。由此,isofix與latch的差異可見一斑。
兒童汽車座椅是否“安全”
VS
我有我判斷:人體工程
在ADAC的評價標準中,安裝便捷性、肩部寬度和頭枕高度調節(jié)的有效調節(jié)、舒適度等等均是人體工程學測試考慮因素。但是,人體工程學對于安全座椅而言,絕不是簡單的“寶寶坐起來舒不舒服”的問題。
好的人體工程除了可以讓寶寶坐得舒服,從而最大程度接受安全座椅之外,還能在事故中提供更好的保護。
兒童汽車座椅是否“安全”
VS
我有我判斷:環(huán)保材質
寶寶坐在安全座椅上,少不了“親密接觸”。因此,安全座椅的材質是否環(huán)保也是考量“安全性”的一個重要方面。座椅面料要環(huán)保,不能讓寶寶皮膚過敏,透氣性也要好。如果在遭遇水、奶以及果汁之后,座椅材料決不能發(fā)生有害的化學反應。還有就是座椅所使用的的粘合劑以及塑料在高溫曝曬下不能揮發(fā)有害化學物質。
兒童汽車座椅是否“安全”
VS
我有我判斷:吸能技術
安全座椅給寶寶最大的保護在于,當汽車發(fā)生碰撞時,它能夠保證幼小的寶寶一方面不會被慣性甩出去,另一方面不會被汽車安全帶勒住。因此,判斷安全座椅“安全”與否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當汽車高速行進時遇到猛烈碰撞,可以保護寶寶安然無恙。
兒童安全座椅的研發(fā)靈感來源于宇航員的宇航座椅,因為宇航員起飛和降落的時候都要承受很大的加速度,為了吸收這個沖擊力研發(fā)了宇航員的座椅。因此,這種“高速”安全座椅一般是以宇航座椅為研究藍本的。大家在選購時,不妨側重了解一下安全座椅生產商是否擁有比較高的科學研發(fā)能力。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