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母嬰健康>寶寶飲食>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到底要不要查?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微量元素到底要不要查?看完這篇就明白了

2017年07月28日 10:48閱讀次數(shù):1078
C爸,我家孩子特別瘦小是不是缺什么微量元素啊?C爸,寶寶頭發(fā)又黃又稀,還不愛吃飯,我懷疑她是不是缺鋅?C爸,孩子睡覺總出汗,夜里也睡不好,會不會是因為缺鈣?有人建議我們查下微量元素,有必要嗎?

C爸,我家孩子特別瘦小是不是缺什么微量元素啊?

C爸,寶寶頭發(fā)又黃又稀,還不愛吃飯,我懷疑她是不是缺鋅?

C爸,孩子睡覺總出汗,夜里也睡不好,會不會是因為缺鈣?有人建議我們查下微量元素,有必要嗎?

在留言里,微量元素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家族,簡直成了萬能背鍋俠,心疼你們家族3秒鐘。

事實上,國家衛(wèi)計委2013年就規(guī)范了微量元素檢測,在《關于規(guī)范兒童微量元素臨床檢測的通知》中明確指出:

根據(jù)兒童的臨床癥狀,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微量元素檢測,但要規(guī)范取血技術流程、儀器設備。

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y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項目,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但后臺隔三差五就會有人來問到底要不要檢查,或者直接發(fā)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給我看,所以,還是覺得應該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什么是微量元素?

簡單來說,寶寶的生長發(fā)育主要依賴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這三大主要營養(yǎng)元素。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占比很小(占人體總重量的萬分之一以下)的微量元素。比如:

  • 人體必需的鐵、鋅、銅、碘、硒、鉬等;

  • 具有潛在的毒性,但在低劑量時可能具有人體必需功能的氟、鉛、汞、砷、鋁、錫等。

在這就不一一羅列了。

值得一提的是,鈣不算微量元素,但是經(jīng)常也被當成需要檢測的元素,今天就一并介紹了。

當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異常時,便會引發(fā)疾?。?

  • 缺鐵會導致貧血;

  • 缺鋅會影響食欲;

  • 鉛過量會引起鉛中毒;

  • 氟過量會引起氟斑牙

  • ……等等。

微量元素一般都如何檢測?

微量元素檢測常見的取樣標本主要是頭發(fā)和血液(指尖血和靜脈血)。

其中,比較準確的只有靜脈取血。

指尖血:痛苦較小,但如果扎的比較淺,采樣人員會擠一下,這很容易讓組織液或外界元素混入血液,造成結果偏低或樣本污染。

以頭發(fā)為標本:清潔程度、個體發(fā)育程度、環(huán)境污染甚至洗發(fā)用品都會影響檢測結果。

但這種方式卻受到保健品或營養(yǎng)品銷售機構大力追捧。

下次再碰到育嬰店店員隨便給你娃剪根頭發(fā)、讓娃握下檢測棒,就能判斷出娃需要補充鈣鐵鋅,還是趕緊走開吧。

為什么微量元素沒必要查?

因為查了也沒有很大意義。

首先: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能代表體內該元素的含量。

即使是前面說到的靜脈取血獲得的微量元素值,也只是血液水平,不代表體內該微量元素的總量及整體情況。

其次:微量元素在人體內不是均勻分布的,有的元素在血液中含量很少。

比如:身體中的鈣99%沉著于骨骼和牙齒,剩余的1%存在于軟組織、細胞外液和血液中,血清鈣水平不代表骨骼內鈣質水平。

再比如:60%的鋅儲存在肌肉中, 30%儲存在骨骼中,血液中含量很少, 不到總鋅量的0.5%。通過驗血判斷全身鋅元素的營養(yǎng)狀況同樣是不準確的。

此外,檢測結果只代表寶寶近期體內微量元素的情況。

比如:最近海產品吃得多,也許碘得含量就會增高;

再比如:最近比較偏食,可能,某一項微量元素的含量就會比較低。

所以,即便檢測報告單上出現(xiàn)異常,也不代表就一定有問題!

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異常,不能作為體內微量元素缺乏臨床診斷的唯一標準,也不能僅因此就給予補劑治療,它只能作為醫(yī)生的參考之一。

(血鉛除外,如果鉛含量提示鉛中毒,一定去要去專業(yè)門診確診)。

所以明白了吧,就算你擅做主張,給娃查到缺某項微量元素,臨床上也不可能僅憑這一紙報告作出診斷,你只能自己糾結到底要不要補一補,這不是給自己找別扭嗎?

醫(yī)生是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鋅缺鈣的呢?

目前,國際上對于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并沒有明確統(tǒng)一的標準,并不能說某個數(shù)值就一定是有問題或者正常。

在臨床上,如果醫(yī)生需要確診某個元素是否異常,不會只看單一的檢測結果,還會結合一些間接的指標,并結合其他臨床癥狀來判斷。例如:

  • 判斷孩子是否缺鈣,會結合體內維生素 D 的含量、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生長曲線等綜合考量,

  • 判斷孩子是否缺鋅,除了參考血清(漿)鋅數(shù)據(jù),還要根據(jù)寶寶的飲食、是否有其他生病狀況,以及結合補鋅以后血液中鋅元素的變化幅度來判斷;

  • 判斷孩子是否缺鐵,會參考血色素水平和血清鐵蛋白的含量等等,判斷是否是缺鐵性貧血。

什么樣的寶寶需要做微量元素檢查?

其實衛(wèi)計委的《通知》寫的很明確了:根據(jù)兒童的臨床癥狀,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微量元素檢測。

只有極個別真正存在吸收、利用障礙的寶寶,比如:

早產兒、某些先天性遺傳病患兒,或者存在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反復呼吸道感染、發(fā)育遲緩、嚴重偏食、挑食等癥狀時,經(jīng)專業(yè)兒科醫(yī)生評估后,才有可能需要進行微量元素檢測。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化驗結果也只是作為輔助參考,仍然需要兒科醫(yī)生結合臨床情況綜合評估和正規(guī)治療,至于是否需要進補、補多少,則應該由醫(yī)生來決定。

即便沒病,補來強個身也不行嗎?

其實大多數(shù)人對營養(yǎng)品的態(tài)度都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如果你想依靠某種補劑來維持或促進孩子的生長發(fā)育,那就走的太遠了。

營養(yǎng)均衡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哪種營養(yǎng)元素,都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某一種元素過多,則會對其他元素造成影響。比如:

鋅補多了,會影響鐵的吸收;鈣補得過多,會影響鋅、鐵的吸收。

盲目使用補劑只會造成孩子的消化功能紊亂。

這些營養(yǎng)成分的最好來源就是食物,給孩子提供營養(yǎng)均衡的食材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所以別總琢磨著娃缺啥了, 如果真的真的有所懷疑,也別被街邊育嬰店或私人小診所忽悠了,去正規(guī)醫(yī)院、找正規(guī)醫(yī)生、做正規(guī)檢查、行正規(guī)治療。

C媽說

記得有位朋友孩子上幼兒園,必須去園方指定的機構做體檢。

在那里,所有的家長被醫(yī)生開抽血單的時候都同時被“詢(ming)問(ling)”:孩子做不做微量元素檢查?(說服家長的理由是),反正也是抽一次血,這次怎么也是順便,不然等你想查的時候,孩子還得白挨一針。

大部分家長都交費了,畢竟,聽上去好像有那么點道理,而且,也不貴,幾十塊錢。

朋友打電話問C爸:有必要嗎?不是不需要隨便查微量元素嗎?

電話里C爸只回了一句:問問給你開單子的醫(yī)生,從哪看出你家寶寶有微量元素異常的臨床癥狀了?(當然,我朋友才不使用這么沒禮貌的語氣)

果然,對方回答:當然,這個是自愿的,可以不查。

所以,當下次有人隨隨便便給你開微量檢查單子的時候,不妨也這樣問上一句。

如果有診斷需求咱不要盲目拒絕,但若沒有,我們有權拒絕任何無臨床癥狀的微量元素常規(guī)檢查!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