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幫媽媽了解小兒男科疾病
    幫媽媽了解小兒男科疾病

    小兒包莖 包莖就是包皮口狹小,使包皮不能翻轉,從而不能暴露陰莖頭(龜頭)。其病因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性包莖可見于每一個正常的男性新生兒。 孩子出生時包皮與陰莖頭之間粘連,3~4歲時,由于陰莖及龜頭的生長,陰莖勃起,大部分男孩的包皮可自行退縮,外翻包皮顯露龜頭。但部分男孩包皮口細似針孔,包皮不能自行退縮,妨礙龜頭甚至整個陰莖的發(fā)育,有的還發(fā)生排尿困難。后天性包莖多繼發(fā)于包皮過長引起的包皮炎及包皮和陰莖頭的損傷,包皮口有瘢痕性攣縮,皮膚失去彈性和擴張力,使包皮不能向上退縮。 ★對策:對于嬰幼兒期的先天性包莖,家長可以在家進行清洗護理。先將包皮反復上翻,以擴大包皮口。此過程手法應輕柔,且每次應適可而止,以免引起患兒疼痛。當孩子陰莖頭露出后,再清潔包皮垢,然后將包皮復原,否則會造成嵌頓包莖。如果包皮口很緊,不能上翻或屬后天性包莖,則應行包皮環(huán)切術。手術應在5~6歲

  • 如何治療包莖
    如何治療包莖

      醫(yī)生專家:您好!我的寶寶8個月大時小雞雞發(fā)炎,醫(yī)生說由于粘連,只要將其撐開露出小龜頭經(jīng)常洗洗就可以了。這樣我一直堅持給寶寶清洗到現(xiàn)在,可是這幾天我發(fā)現(xiàn)翻開能露出的小龜頭部分已經(jīng)少一些了,并且,我感覺他有點尿頻。是不是它又連到一起了,我現(xiàn)在該怎么辦呢?為什么我經(jīng)常給他洗,還會這樣呢?經(jīng)常發(fā)炎的“經(jīng)?!笔侵付嚅L時間呢?我很著急,不知道對于這么大的寶寶(19個月)怎樣的方法才最適合,最有把握的呢? 嬰兒專家回答:   經(jīng)常洗,是指每天,另外,可以考慮手術治療。

  • 幼女也要預防被傳染婦科病
    幼女也要預防被傳染婦科病

    幼女的外陰陰道炎癥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其外生殖器本身發(fā)育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差,如果不注意衛(wèi)生或保護不當,則易患炎癥;二是由陰道內異物引起。幼兒由于好奇或企圖解除瘙癢,將發(fā)卡、扣針、玻璃珠或某些小玩具放入陰道內,時間長了會引起炎癥,使分泌物增多,呈膿血性并有惡臭,久而久之陰道黏膜形成潰瘍或炎癥而引起肉芽組織增生,將異物埋藏在深部,不易發(fā)現(xiàn)和取出,并造成炎癥久治不愈。較大的異物,通過肛查就可以發(fā)現(xiàn),較小的異物則須經(jīng)陰道檢查才能發(fā)現(xiàn)。B超、X線透視均可協(xié)助診斷。應經(jīng)消炎、止血后在麻醉下取出異物。   幼女外陰陰道炎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患病的母親、保育員以及幼兒園兒童的衣物、浴盆、手等傳播;也可由于外陰不潔,被大便污染或直接接觸污物而引起。感染外陰陰道炎后局部會出現(xiàn)瘙癢,如忍不住用手抓外陰部,還會引起深度感染?;純捍笮£幋?、陰蒂紅腫,尿道口、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嚴重時黏膜破潰、分泌物

  • 孩子為什么會有“牛奶尿”
    孩子為什么會有“牛奶尿”

    沈爾安   病例:   初春的一天早上,張女士帶著她6歲的兒子軍軍來到筆者的診室。她說近日發(fā)現(xiàn)軍軍的小便有點異常,有時比較混濁,冷卻后變成乳白色,很像牛奶或豆?jié){,但軍軍的日常飲食、大便均正常,也照常玩耍。張女士非常擔心軍軍是否患病了。筆者詢問了軍軍的病史,并對他進行了體格檢查,并沒有什么特殊的發(fā)現(xiàn)。囑他化驗小便后,除顯示有4個加號的草酸鈣結晶外,其余結果也正常。原來,軍軍的“牛奶尿”情況屬于結晶尿,與尿中的鹽類結晶有關。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來,尿液是經(jīng)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和排泄三個過程形成,最終排出人體的代謝產物。小兒腎臟發(fā)育尚未成熟,所以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的濃縮及再吸收和排泄功能均較差。健康人的新鮮尿液應該是透明澄清的,或略帶點淡黃色。但尿液的顏色也與季節(jié)、飲水等有關系。例如,夏季天氣炎熱,身體消耗的水分多,尿量就相對減少,尿液可能會發(fā)黃;反

  • 泌尿系感染怎么辦
    泌尿系感染怎么辦

    泌尿系感染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主要由大腸桿菌引起,其次有變型桿菌、產氣桿菌、副大腸桿菌等感染,少數(shù)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偶由病毒、支原體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徑有:   (1)上行感染:多見于女孩,與尿道短有關;   (2)血行感染:多發(fā)生在新生兒及小嬰兒,常見于上感、膿皮病、肺炎、敗血癥等病程中;   (3)直接感染:鄰近器官或組織的化膿性感染,如腹膜炎、闌尾炎等可直接侵犯泌尿道;   (4)淋巴感染:腸道與腎、泌尿道之間有淋巴通路,腸道感染時可致泌尿系感染,但較少見。膀胱鏡、導尿管,結石、尿路外傷、頑固性便秘及過度憋尿等均可成為感染誘因。感染可累及尿道、膀胱、腎盂及腎實質,易反復感染及復發(fā),以女孩為多見。根據(jù)病原體侵犯的部位,可分為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及上尿路感染(腎盂及腎實質受累)。   治療原則是控制癥狀,消滅病原菌,消除誘發(fā)因素和防止復發(fā)。急性尿路感染時應臥床休息,

  • 小兒尿床也是病嗎?
    小兒尿床也是病嗎?

    5歲以上兒童在睡眠中出現(xiàn)無意識遺尿或尿床,這種現(xiàn)象至少每周兩次以上且持續(xù)超過半年即可診斷為小兒遺尿癥。這是記者日前在北京兒童醫(yī)院遺尿門診了解到的。    該門診主治醫(yī)師劉小梅說,國外統(tǒng)計顯示,遺尿癥發(fā)病率平均為10%~15%。而小兒遺尿癥的病因目前研究認為有多種相關因素如:遺傳因素、膀胱功能不完善、神經(jīng)中樞睡眠覺醒障礙、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等等。在門診,醫(yī)生常需詢問遺尿癥患兒的家族史,研究發(fā)現(xiàn)若父母一方患遺尿,孩子就有1/2的可能性尿床。而繼發(fā)性遺尿癥多涉及腎內科、內分泌、泌尿科、神經(jīng)、心理等多方面的器質性疾病,需及早診治。   研究表明,長期遺尿可對患兒的心理發(fā)展造成不良影響,多數(shù)尿床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孩子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心,不愛與人交往,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不敢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夏令營、軍訓、旅游等,處事能力差。家長對孩子的責備和懲罰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負擔。這必

  • 兒童糖尿病好發(fā)冬春季
    兒童糖尿病好發(fā)冬春季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統(tǒng)計,全世界已有糖尿病患者1.25億人,其中兒童糖尿病占糖尿病人的10%—15%,并且其發(fā)病率正在逐年增加。兒童糖尿病多見于肥胖或有家族遺傳傾向的少年兒童,多在10—14歲之間發(fā)病,也有早于5歲時即發(fā)病的病例報道。   醫(yī)學專家們調查發(fā)現(xiàn),兒童糖尿病發(fā)病多在寒冷的冬春季,這種季節(jié)性的發(fā)病特點似乎又與冬春季病毒活躍且感染機會多有關。國內外的許多資料表明,柯薩奇病素、腮腺炎病素、心肌炎病毒等均可致實驗動物誘發(fā)糖尿病。當然,病毒感染雖多見,但引起糖尿病的僅為極少數(shù),同一時間內只有約10%的兒童糖尿病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感染所致的糖尿病,其發(fā)病時間也不盡相同,一般分為急性發(fā)病和相對緩慢發(fā)病兩類。前者少見,且病情較重。部分兒童感染病毒數(shù)日后即表現(xiàn)出糖尿病臨床征象,有的于感染后數(shù)月才有糖尿病表現(xiàn),甚至也有于數(shù)年后發(fā)生糖尿病的病例。因此,在寒冷的冬春季里,為預防兒童糖尿病的發(fā)生,

  • 嬰兒便秘
    嬰兒便秘

      我的孩子現(xiàn)在三個多月,近十幾天來,大便要相隔6天才有一次,平時一切正常。大便呈黃色,較粘稠 嬰兒專家回答:   不知孩子吃母乳還是配方奶粉,不知孩子排便時是否為大便干硬、難以排出。如吃配方奶粉,在兩次奶間,可適當多喂點白開水,或加點果汁,4個月后可加菜泥、果泥。另外,每天順時針按摩腹部,每次10-15分鐘,每天2-3次,有助于改善便秘。如調整后仍無好轉,可去醫(yī)院檢查。

  • 睡覺打鼾的兒童更容易尿床
    睡覺打鼾的兒童更容易尿床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睡覺打鼾的兒童更易尿床。   費城大學兒科臨床副教授李J·布魯克斯博士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一種睡眠障礙,表現(xiàn)為夜間睡眠中多次呼吸暫停,打鼾是其癥狀,易導致兒童尿床。   研究人員對160名4至17歲在臨床上有睡眠障礙的兒童進行了調查,其中66人尿床。調查結果顯示,每小時呼吸暫停次數(shù)在1次以上的兒童有47%尿床,而沒有呼吸暫停者尿床比例僅為27%。這提示睡眠窒息的兒童易發(fā)生夜間遺尿癥(尿床)。研究人員說,尿床在學齡前兒童中很普遍,無需多慮。但學齡兒童尿床現(xiàn)象明顯減少,7歲兒童中僅有5%存在反復尿床現(xiàn)象,其原因不清。   研究人員認為,睡眠窒息兒童易尿床是因為其不能獲得平靜睡眠,當膀胱充盈時覺醒應答反應降低,不易清醒所致。也可能是呼吸障礙使膀胱壓力增加或尿量生成增加所致。對睡眠窒息進行治療有助于減少尿床,治療措施包括手術切除增大的扁桃體,夜間佩戴呼吸面罩等。

  • 泌尿系感染怎么辦
    泌尿系感染怎么辦

    泌尿系感染是小兒時期的常見病,主要由大腸桿菌引起,其次有變型桿菌、產氣桿菌、副大腸桿菌等感染,少數(shù)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偶由病毒、支原體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徑有:   (1)上行感染:多見于女孩,與尿道短有關;   (2)血行感染:多發(fā)生在新生兒及小嬰兒,常見于上感、膿皮病、肺炎、敗血癥等病程中;   (3)直接感染:鄰近器官或組織的化膿性感染,如腹膜炎、闌尾炎等可直接侵犯泌尿道;   (4)淋巴感染:腸道與腎、泌尿道之間有淋巴通路,腸道感染時可致泌尿系感染,但較少見。膀胱鏡、導尿管,結石、尿路外傷、頑固性便秘及過度憋尿等均可成為感染誘因。感染可累及尿道、膀胱、腎盂及腎實質,易反復感染及復發(fā),以女孩為多見。根據(jù)病原體侵犯的部位,可分為下尿路感染(尿道炎、膀胱炎)及上尿路感染(腎盂及腎實質受累)。   治療原則是控制癥狀,消滅病原菌,消除誘發(fā)因素和防止復發(fā)。急性尿路感染時應臥床休息,

  • 寶寶的生殖系統(tǒng)正常嗎?
    寶寶的生殖系統(tǒng)正常嗎?

    江西上饒龔敏問:去年貴刊第4期“寶貝兩個月”一文介紹,要注意檢查小寶寶是否隱睪,我們按上面介紹的方法做,沒有摸到兒子的睪丸,請問寶寶是隱睪嗎?如果是該怎么辦呢?   ――首先讓我們了解什么是隱睪,睪丸在胚胎中位于后腰部、腹膜外,隨著胎兒的生長,睪丸慢慢下降,最終應定居在陰囊內。但其在下降時會同時將腹膜一起帶下形成鞘狀突,在整個下降過程中受到機械性因素或內分泌因素阻止其下降,導致其停在某處,沒有到達陰囊,遂產生了隱睪。一般,男嬰出生后1歲內睪丸的下降過程尚未停止,因此如果你的寶寶尚未滿周歲,不必著急,可以等待其下降。1歲后如果還未下降的就不會再下降了。應做相應的手術,尤其是單側隱睪患兒。   通過激素治療或許可使病情較輕的雙側隱睪下降到陰囊,而病重的則不能完全到位,但有助于手術治療。常用的激素如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短期使用對寶寶無何影響,停藥后其作用會慢慢

  • 尿床的孩子不能少喝水
    尿床的孩子不能少喝水

    醫(yī)學認為,尿床多是由于小兒大腦功能有障礙造成的,因此又稱功能性遺尿癥。引起這種病的最常見原因是精神因素,例如受驚、過度疲勞、來到新環(huán)境、不正確的教育等。 如果小兒從小尿床且從未停止過,醫(yī)學上稱為原發(fā)性遺尿癥或夜尿癥;如果小兒在2—3歲已能控制夜間排尿,但以后又出現(xiàn)夜間遺尿,稱為繼發(fā)性遺尿癥。遺尿癥一般到12—18歲后可痊愈。 對尿床小兒矯治不可用限水的方法,因為小兒體內水份占體重比例較成人高,而且對水缺乏的代償能力不足,飲水過少對小兒健康有善。如果白天限水過度,孩子總是口渴,到晚上會大量喝水,這樣,孩子睡覺時尿液也增加,尿床會加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小對小兒進行排尿訓練,根據(jù)孩子尿床的情況,白天稍增加飲水量。在孩子要排尿時,讓其憋片刻,以鍛煉膀胱的收縮能力。如果小兒膀胱的功能有所改善,膀胱的儲尿量增加,小兒睡眠時排尿次數(shù)減少,尿床就會有所改善。 另

  • 溶血尿毒綜合征
    溶血尿毒綜合征

      溶血尿毒綜合征(heom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以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為特征的一種綜合征。主要見于嬰幼兒,國內報道僅數(shù)十例,以學齡兒童多見。本癥是小兒急性腎功能衰竭常見的原因之一,曾在阿根延、北美、南美洲有過小流行。本病尚無特殊療法,死亡率曾高達77%,近年來由于綜合療法特別是早期腹膜透析的應用,病死率已下降至4.5%。   【診斷】   根據(jù)先驅癥狀及突然出現(xiàn)的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急性腎功能衰竭三大特征不難作出診斷,但應與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腎功能衰竭、腎小球腎炎、血小板減少及溶血性貧血等鑒別。   【治療措施】   本病無特殊治療。主要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水及電解質紊亂,及早控制高血壓,盡早進行腹膜透折及血液透析。   1.急性腎功能衰竭的治療 與一般急性腎功能衰竭治療相似(詳見急性腎功能衰竭節(jié))。應強調嚴格控制入量,積

  • 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
    小兒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癥(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種常見的兒科腎臟疾病,是由于多種病因造成緊小 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從尿中丟失的臨床綜合征。主要特點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嚴重水腫和高膽固醇血癥。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分為單純性腎病、腎炎性腎病和先天性腎病三種類型。在5歲以下小兒,腎病綜合征的病理型別多為微小病變型,而年長兒的病理類型以非微小病變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節(jié)段性硬化等)居多。   【診斷】   診斷腎病綜合征主要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凡有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1g/kg,或>3.5g/kg)、高度水腫、高膽固醇血癥(>5.7mmol/L,>220mg%)、低白蛋白血癥(<30g/L,<3Gg%)均可診為腎病綜合征。典型病例血清蛋白電泳多提示α2↑↑,而γ↓。部分病兒可有低補體血癥,鏡下或肉眼血尿、氮質血癥或高血壓,學齡前兒童>1610.6kPa(

  • 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
    小兒腎小管性酸中毒

      腎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RTA)是由于近端腎小管重吸收碳酸氫鹽或遠端腎小管排泌氫離子功能缺陷所致的臨床綜合征。根據(jù)腎小管受損部位及其病理生理基礎分為4型:Ⅰ型為遠端腎小管酸中毒(dist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DRTA)又稱經(jīng)典型腎小管酸中毒。Ⅱ型為近端腎小管酸中毒(prow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PRTA).Ⅲ型為Ⅰ型和Ⅱ型的混合,又稱混合型,Ⅳ型腎小管酸中毒是由于先天性或獲得性醛固酮分泌不足或腎小管對醛固酮反應不敏感所引起的代謝性中毒和高血鉀癥。每型探尋 其病因又可分為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腎小管酸中毒。   【診斷】   診斷腎小管酸中毒首先要仔細詢問病史和認真準確的體格檢查。凡遇小兒有生長發(fā)育落后、厭食、惡心、乏力;多尿煩渴及尿比重低或脫水酸中毒原因不明者應考慮本癥,臨床表現(xiàn)為頑固性佝

  • 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性腎小球腎炎常簡稱急性腎炎。廣義上系指一組病因及發(fā)病機理不一,但臨床上表現(xiàn)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為特點的腎小球疾病,故也常稱為急性腎炎綜合征。臨床上絕大多數(shù)屬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本癥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腎臟病。年齡以3~8歲多見,2歲以下罕見。男女比例約為2∶1。   【診斷】   典型急性腎炎不難診斷。鏈球菌感染后,經(jīng)1~3周無癥狀間歇期,出現(xiàn)水腫、高血壓、血尿(可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再加以血補體C3的動態(tài)變化即可明確診斷。   【治療措施】   目前尚科學家直接針對腎小球免疫病理過程的特異性治療。主要為通過對癥治療正其病理生理過程(如水鈉潴瘤、血容量過大),防治急性期并發(fā)癥、保護腎功能,以利其自然恢復。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 通常需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壓恢復、水腫減退即可逐步增加室內活動量。對遺留的輕度蛋白尿及血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