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多清甜的西瓜是人們在盛夏每天必吃的水果。然而,西瓜不是每個人都可吃的,即使是可吃的人也要講究科學的吃法。有一些病人,或是在某些情況下,最好不要吃。 一、糖尿病人 西瓜約含糖類5%,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和部分果糖,也就是說吃西瓜后會致血糖增高。糖尿病人在短時間內吃太多西瓜,不但血糖會升高,病情較重的還可能因出現代謝紊亂而致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人每天吃的碳水化合物的量是需要嚴格控制的,因此如果一天中多次吃了西瓜,那么應相應地減少吃飯和面制品的數量,以免加重病情。 二、腎功能不全者 腎功能不全患者,對排出體內水分的功能大大降低,所以常會出現下肢或全身水腫。這類病人若吃太多西瓜,會因攝入過多的水,又不能及時將多余的水排出,致使水分在體內超量儲存,血容量增多,因此不但使水腫加重,且容易誘發(fā)急性心力衰竭。 三、感冒初期
食品的彩衣是由色素制成,色素有天然色素和麻疹、哮喘、鼻炎等。 導致慢性中毒 兒童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肝臟的解毒功能和腎臟的排泄功能都不夠健全,較成人弱。因此,如果長期食入著色食品,就會把色素慢慢積蓄起來,導致慢性中毒,影響兒童健康成長。 影響神經功能 研究發(fā)現,不少孩子平時任性,脾氣暴躁,常出現過激行為,除了社會因素和家庭管教因素外,過量食用染色食品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兒童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體內器官功能脆弱,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健全,對化學物質尤為敏感,若過多過久地進食色素濃的食品,會影響兒童神經系統(tǒng)的沖動傳導,以致容易引起好動、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為怪癖、食欲減退等癥狀。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選購食品時,要注意彩色食品的攝入量,切勿過多、過久,以免過多引起體內蓄積中毒,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
面對琳瑯滿目的零食,孩子很難控制自己的購買欲。而一些家長在對待零食問題時也有兩種極端的態(tài)度:完全不讓孩子吃,或者完全滿足孩子。專家指出,這兩種態(tài)度都是錯誤的,每個小孩都應該有選擇地吃零食,關鍵在于從小就要教育孩子科學挑選和認識零食,引導正確的消費觀。 零食不可 “完全拒絕” 面對琳瑯滿目的零食,有些家長是只要孩子喜歡吃就給買,產生了不少“小胖墩”,而有的家長除了一日三餐,不愿意給孩子吃任何零食,認為零食全都不是好東西。 專家指出,零食能在正餐與正餐之間起到補充能量、充饑的作用,只要選擇得當,對小孩的生長發(fā)育有積極意義。美國有研究標明,很多孩子一天中20%的熱量來自零食,所以家長不僅不應讓孩子與零食絕緣,還要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孩子對于零食的正確態(tài)度。尤其是學齡前的飲食習慣,會對孩子一生都帶
患多動癥兒童,一般動物蛋白的攝入量過多。對患有多動癥的兒童,除藥物和精神治療外,合理飲食是一項重要的治療措施?,F介紹幾則多動癥的食療方,以供參考! 研究表明,營養(yǎng)不平衡是造成兒童多動癥的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患多動癥兒童,一般動物蛋白的攝入量過多。蛋白質對兒童生長發(fā)育固然非常重要,但攝入過多,當超過正常需要量2-3克/千克體重時,其分解代謝的產物——含氨的化合物,更會引起兒童煩躁不安和好動。此外,鈣攝入不足,吃糖過多以及鉛的攝入,對兒童多動癥的發(fā)生均有一定關系。 對患有多動癥的兒童,除藥物和精神治療外,合理飲食是一項重要的治療措施。要注意飲食多樣化,忌偏食,適當減少高糖、高蛋白食物的攝入,多吃番茄、桔子等水果和新鮮綠葉蔬菜,少用胡椒、辣椒等刺激性強的調味品以及含有合成化學添加劑的食品,還要常吃些含鈣豐富的食品
兒童高血壓、肥胖、高血脂、糖尿病是現在兒童期最常見的“成人病”,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主要與飲食結構不合理及不良飲食習慣有關。如小兒喜食口味重的、過咸、過甜、糖份高的食品。 喜歡重口味的孩子,往往調味品食用較多,“鈉”的攝取量也隨之增加,久而久之,血壓上升,造成高血壓。甜食、油炸食品、飲料,熱量較高,過多攝取會形成肥胖,而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痛風等也隨之而來。這些病“與食俱進”,慢慢積累,可能在小兒時期沒有明顯癥狀,只是胖,多數家長還認為小孩“胖”好,不重視,后來就發(fā)展為成人病。有報道,成年動脈硬化者在兒童期動脈內壁已有脂肪條紋沉著;北京1987年曾普查2000名中小學兒童,其中10%有高血壓;其中一名在3
要想使孩子身體健壯、大腦發(fā)育良好,就必須攝取比較全面的營養(yǎng),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對于3歲幼兒來說都極為重要,特別是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鹽等,更是缺一不可。 1. 脂肪 脂肪是人體所必須的重要能源,有些人認為油脂類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腹瀉而不敢多給孩子吃,其實并非如此。脂肪不僅可以潤腸通便,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熱量。 如果脂肪吃得太少,導致熱能不足,就只能依靠糖類來補充,這樣由于吃甜食過多,從而引起食欲不振、偏食、蟲牙等不良后果。因此,孩于不僅要吃黃油等,而且要多吃些植物油。 2.蛋白質 對于造就一個結實的身體,蛋白質是極為重要的,肌肉、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通常3歲的孩子每天必須有約45克的蛋白質進人體內。按平均每千克體重計算,3歲小兒每千克需要2.8—3.8克,而成人每千克需要1-1.5克,也就是說3歲
夏季天氣炎熱,幼兒體內的代謝比較旺盛,更需要全面地加強營養(yǎng)。下面介紹幾組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的食譜,供參考。 A組配餐 主食:銀絲卷,綠豆粥。菜類:三色雞米。 特點:銀絲卷香甜松軟,綠豆粥清熱解毒,三色雞米色、香、味俱全。 銀絲卷 原料:富強粉5OO克,白糖5O克,香油50毫升,發(fā)酵粉適量。 制作: 1.在350克面粉中放入發(fā)酵粉,待面發(fā)起備用。 2.將余下的150克面粉揉勻,加入白糖抻成細絲,蘸上香油。 3.將發(fā)好的面搟成皮,包進細絲制成銀絲卷,蒸熟即可。 綠豆粥 原料:綠豆1OO克,大米75克。(制作略) 三色雞米 原料:雞肉300克,胡蘿l、l個,芹菜1棵,蔥花、姜求各6克,精鹽、植物油適量。 制作: 1.將雞肉、胡蘿卜、芹菜洗凈后切成米粒狀備用。
各國父母喂給嬰兒的食物可謂五花八門:非洲國家喂肉,日本喂魚和蘿卜,法國則喂西紅柿。對此,美國兒科學院營養(yǎng)委員會會員查廷得·巴蒂亞醫(yī)生說:“這些差異只是源于文化傳統(tǒng),而非科學。” 斷奶后喂養(yǎng)寶寶當心本末倒置 大多數美國父母在第一次喂孩子固體食物時就犯下錯誤——在孩子6個月大時,他們便開始喂谷類產品,之后逐漸加入蔬菜、水果,最后才喂孩子面食和肉類。 但貝勒大學醫(yī)學院兒科教授南希·比尤特指出,這種做法缺乏科學依據。谷物并非嬰兒斷奶后最佳的食物初體驗,肉才是最佳食物??上Ц改竿鶎⑷馀旁谶M食名單的末位。 波士頓兒童醫(yī)院戴維·路德維格醫(yī)生解釋說,谷類實際是最不適合嬰兒食用的食物種類之一。因為嬰兒吃谷類食物后血糖會迅速升高,這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后出
美國研究人員發(fā)現,寶寶不吃菜,你只需給蔬菜取個酷一點兒的名字,孩子們就會食欲大增。 對許多父母來說,讓孩子吃蔬菜是最讓他們頭疼的事情之一。據美國“健康日”網站近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發(fā)現,你只需給蔬菜取個酷一點兒的名字,孩子們就會食欲大增。 康奈爾大學的布里安·萬辛克教授等人以186個4歲大的幼兒園孩子為對象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告訴孩子,午餐時吃的胡蘿卜叫“X光視力胡蘿卜”,結果孩子們對胡蘿卜的興趣大增,攝入量幾乎增加了一倍,即使日后孩子們不再這樣叫它,其攝入量也提高了50%。 萬辛克指出:“對孩子來說,酷名字就意味著酷食物。不管是‘強力豌豆’還是‘恐龍花椰菜’,給食物取個有趣的名字會讓孩子覺得吃它們也很有趣&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保健物質,對于青少年來說,常吃鮮玉米對智力發(fā)展很有好處,而三歲前的孩子早餐喝玉米粥,長大以后的成績明顯比其他孩子要好。 據《經濟雜志》報道,美國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多年研究顯示,三歲前的孩子早餐喝玉米粥,長大以后的成績明顯比其他孩子要好。 進行該項研究的機構包括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機構、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明德學院等。研究人員1969年至1977年間在危地馬拉讓孩子們早餐吃玉米粥,并且混合了脫脂奶粉和糖,其他一些孩子則喝傳統(tǒng)的英國燕麥粥。2002年到2004年,研究人員返回危地馬拉,從學校的考試成績中收集信息。結果顯示,那些兒童期喝玉米粥的孩子們,在閱讀理解和非語言認知測試中獲得的分數更高。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保健物質,除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胡蘿卜素外,還含有核黃素等。相比稻米和小麥等主食,玉米中的維生素
我的寶寶現在七個月了,可是每天她的奶量都很少,只有450毫升左右,輔食也只有蛋黃和米糊,象這種情況該怎么辦?應該怎么樣安排她的飲食比較合理呢? 網友提問: 您好,我的寶寶現在7個月了,可是每天她的奶量都很少,只有450毫升左右,輔食也只有蛋黃和米糊,象這種情況該怎么辦?應該怎么樣安排她的飲食比較合理呢? 付小青: 這位網友你好,7個月的寶寶奶量450毫升是少了點兒,起碼要喝到600毫升,但是輔食添加要三個小時一次,比如一天600毫升奶,三個小時要吃一個蛋黃了,可以蒸雞蛋羹給他吃,吃米糊、稀粥,調理地吃。
4~8個月的小寶寶光喝奶已經不夠了,那么該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呢?下面推薦2款適合4~8個月寶寶的健康食譜吧! 濃米湯 主料:大米(小米、高粱米均可)適量。 輔料;清水適量。 制作方法:取大米、小米、高粱米任一種,淘洗干凈,放入鍋內,添入水,煮成爛粥,取米湯飲用(注:在上午10時的喂奶時間添用,每天一次,每次1~2湯匙,以后逐漸增加到4湯匙)。 特點:有濃厚的米香味,流質,適宜5個月的嬰兒食用。 制作關鍵:開鍋后用微火熬,要熬到米開花、米湯發(fā)黏。 掛面湯 主料:掛面(龍須面)、熟豬肝、雞蛋、菠菜各適量。 輔料:白雞湯(骨頭湯)、香油、醬油、精鹽各少許。 制作方法 ?、賹⒇i肝切末,菠菜擇洗干凈切末;掛面切成短段
春回大地,天氣溫暖潮濕,一些本來無毒或毒性很低的蔬菜和水果會變成有毒或毒性增高的食品,若不加注意,就會引起食物中毒。現一一介紹如下: 一忌發(fā)霉甘蔗 頭一年收獲的甘蔗,到了春天可能受到真菌污染而發(fā)霉。能污染甘蔗的真菌有許多種,其中稱為節(jié)菱孢的真菌能產生3-硝基丙酸,吃了被這種真菌污染的霉變甘蔗就會發(fā)生中毒。輕者嘔吐、頭暈、視力障礙,重者四肢強直性抽搐,手呈雞爪狀,最后發(fā)生昏迷甚至死亡(多半是兒童)。 有的人雖經搶救而幸免一死,但會留下后遺癥,造成終身殘疾。所以,“清明蔗毒過蛇”的民諺并非危言聳聽。 小編支招:其實,只要吃的時候仔細挑選,是完全可以避免中毒的。霉變甘蔗外皮失去光澤,質地較軟,瓤部顏色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淺棕色,有酒糟味或酸霉味。 提示:其實甘蔗是一種很有營養(yǎng)的水果,鐵含量豐富,而鐵
每一位母親的乳汁,都是為她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以滿足孩子所有的成長需求。沒有兩位母親的乳汁成分是一模一樣的,每一位母親的乳汁都會根據自己孩子成長的情況,每天有所調節(jié)、甚至一天之內隨時調整。比如,早產兒母親分泌的乳汁比足月兒母親的乳汁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而奶粉則是千篇一律、毫無變化的。 母乳,奶粉,鮮奶都有其自身的價值,可是哪個才是最“貨真價實”的呢? 奶粉PK鮮奶 母乳根據孩子的需要不斷調整,奶粉只能一成不變。 母乳中含有400多種營養(yǎng)元素是奶粉無法仿制的。 奶粉PK鮮奶 奶粉是用鮮牛乳蒸發(fā)掉水分,噴霧制成干粉,一般是8斤鮮牛奶濃縮成1斤干奶粉,若按比例沖調,即1斤奶粉加到8斤水,這樣濃度與鮮牛乳相同。 為了便于沖調,習慣上用容量計算,即1匙奶粉加
一些家長在孩子斷奶后或孩子能吃飯了以后,就會給孩子每天喝些營養(yǎng)中心主任齊可民卻表示,2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喝鮮奶。 齊主任說,由于嬰幼兒的胃腸道、腎臟等系統(tǒng)發(fā)育尚不完全成熟,給孩子喂鮮奶會產生很多危害。 首先,鮮奶中某些營養(yǎng)成分不容易被吸收。比如,鮮奶的鈣磷比例不合適,含量較高的磷,會影響鈣的吸收,而高含量的酪蛋白,遇到胃酸后容易凝結成塊,也不容易被胃腸道吸收。 其次,鮮奶中的乳糖主要是α型乳糖,它會抑制雙歧桿菌,并促進大腸桿菌的生成,容易誘發(fā)嬰兒的胃腸道疾病。同時,鮮奶中的礦物質會加重腎臟負擔,使孩子出現慢性脫水、大便干燥、上火等癥狀。 此外,鮮奶中的脂肪主要是動物性飽和脂肪,會刺激嬰兒柔弱的腸道,使腸道發(fā)生慢性隱性失血,引起貧血。還有,鮮奶中缺乏腦發(fā)育所需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將不利于大腦的發(fā)育。 因此齊
孕婦若長期大量食用含生物堿較高的土豆,蓄積體內會產生致畸效應。有人推算,有一定遺傳傾向并對生物堿敏感的孕婦,食入44.2—252克的土豆,即可能生出畸形兒。而且土豆中的生物堿并不能因常規(guī)的水浸、蒸、煮等烹調而減少。鑒于此,孕婦還是不吃或少吃土豆為好。 有的孕婦喜歡吃市場上出售的薯片,雖然它們接受過高溫處理,龍葵素的含量會相應減少,但是它卻含有較高的油脂和鹽分,多吃除了會引起肥胖,還會誘發(fā)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增加妊娠風險,所以也不能貪吃。
第一招:母乳與輔食相得益彰 現在提倡母乳喂養(yǎng),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不容置疑,母乳可滿足4—6個月以前嬰兒所需的營養(yǎng)素。然而4—6個月以后,其所含鐵質、葉酸、維生素、鈣等營養(yǎng)素就顯得相對不足,若不適時補充其他食物,即輔食,孩子不僅長不好,而且有患貧血、佝僂病等疾患的可能。 第二招:主食與零食不可偏頗 寶寶一般在周歲左右斷奶,此時主食固然很重要,但零食也不可忽視,一味亂給或一點不給都不是明智之舉。美國—份調查資料顯示,孩子從零食中獲得的熱量達到身體所需熱量的20%,獲取維生素與礦物質占總攝取量的15%。所以說零食是孩子所需熱量與養(yǎng)分的重要補充,零食和主食哪樣都不能缺少。 第三招:貴食與賤食不分彼此 不少父母習慣于用價格的高低來衡量食品的貴賤,
菜品:涼面冷盤 工藝:煮 口味:咸鮮味 類別:快餐/主食 幼兒食譜 主料:面條(標準粉) 100克 火腿 30克 黃瓜 10克 番茄 10克 裙帶菜(干) 10克 調料:香油 3克 醬油 2克 白砂糖 2克 鹽 2克 奶酪 5克 各適量 制作工藝 1. 火腿肉切成1厘米的正方形片; 2. 黃瓜縱切成4等份后,再切成薄片; 3. 番茄用熱水燙過,去皮切碎; 4. 將醬油、香油、糖、鹽混合,加熱沸騰后,熄火待涼; 5. 面條沸水中煮熟,撈出盛入盤內; 6. 淋上加熱沸騰的醬油后,放上火腿肉、小黃瓜、番茄、裙帶菜和乳酪片即成。 適宜1至3歲的幼兒食用。 食譜營養(yǎng) 面條(標準粉):面條的主要營養(yǎng)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面條易于消化吸收,有改
以下推薦的粥都是制作簡單、營養(yǎng)美味的基本款,媽媽可以根據寶寶年齡和口味自行變化。比如說,進入輔食添加階段的寶寶需要將粥熬得特別爛些,添加的其他成分也要盡量做成泥狀,口味盡量清淡甚至不加任何調味品。而稍微大些的寶寶,添加在粥內的其他成分可以是片狀或丁狀的。 1.牛奶粥 原料:大米50克,水4杯,奶粉3調羹。 做法:將大米淘洗干凈,用水泡1小時,放入鍋中熬成粥。為寶寶盛出一碗粥,加入3調羹奶粉,攪拌均勻即可。 2.蛋黃粥 原料:雞蛋1個,大米50克,水4杯。 做法:將大米淘洗干凈,用水泡1小時,放入鍋中慢熬成粥。將雞蛋煮熟,取雞蛋黃研成粉末,加入粥中混合均勻即可。煮好的雞蛋白可直接給寶寶吃。 3.青菜肉糜粥 原料:大米50克,青菜20克,瘦肉(豬肉或雞肉皆可)20克,高湯4杯。 做法:米洗凈,用水
蛋白質 視網膜上桿體細胞的功能主暗視,錐體細胞則主明視。桿體細胞對微弱光線之所以敏感,是因為它包含有一種特殊的視素質;視素質是由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和維生素(維生素食品)A合成的,缺乏它便會引起夜盲癥、白內障等眼疾。 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肉、蛋、奶、和豆類食品,一般而言,來自于動物的蛋白質有較高的品質,含有充足的必須胺基酸。 維生素 眼睛需要的營養(yǎng)素很多,尤其是維生素A、B1、B2、C。 ·維生素A 視素質是一種含有維生素A衍生物的復合蛋白質。如果維生素A缺乏或不足,便會使視素質的再生緩慢,不健全,從而使暗適應機能減退,影響夜視;還會引起角膜上皮脫落、增厚和角質化,使這個原來透明的膜變得不透明。 視網膜的感光細胞需要維生素A,如維生素A缺乏,會引發(fā)夜盲、視神經損傷、淚腺萎縮、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