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學前教育>親子游戲>如何陪孩子游戲 心理學的5點建議

如何陪孩子游戲 心理學的5點建議

2019年06月16日 10:17出處:親親寶貝網(wǎng)作者:親親寶貝網(wǎng)閱讀次數(shù):525
父親節(jié)快樂!今天,你陪孩子玩了嗎?玩耍對孩子成長很重要,是他們感知世界、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這個過程中,父親角色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該跟寶寶怎樣玩呢?小編整理了5點小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父親節(jié)快樂!今天,你陪孩子玩了嗎?玩耍對孩子成長很重要,是他們感知世界、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這個過程中,父親角色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該跟寶寶怎樣玩呢?小編整理了5點小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鼓勵爸爸跟孩子玩

爸爸們在育兒的各個層面的參與度都不及媽媽們高,而運動類玩耍是唯一的例外。父親和孩子之間的玩耍往往更激烈,而且變化更多。這樣的適度打鬧可是好處多多,以下是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

爸爸和寶寶玩得越多,寶寶在兩歲的時候的認知和語言得分就越高

爸爸們常常會挑戰(zhàn)孩子身體的極限,比如鼓勵孩子跑得再快一點、跳得再遠一點、爬得再高一點。這樣的互動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獨立性和自控力

爸爸會和孩子建立嬉戲打鬧和暴力行為的界限。孩子會知道咬人、打人和其他暴力行為是不被接受的,并且在打鬧的過程中,爸爸會演示給孩子看,如何去控制自己的侵略行為。當孩子玩過火的時候,爸爸會提醒孩子該停止打鬧了,這鍛煉了孩子的自控力。

認真對待孩子的玩耍行為

如果你以前覺得孩子無非就是「瞎玩」,如果你對孩子說過「這有什么好玩的」,那我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你了解到孩子玩耍行為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相應的好處。關于玩,我非常喜歡一句話:Playing is learning。我的理解是:孩子玩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要知道,聯(lián)合國《兒童權利公約》31 條第 1 款就是:確認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游戲和娛樂活動,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藝術活動。

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玩耍時間吧。

選擇開放性的玩具

開放性的玩具給孩子提供了更多玩的可能性,由此激發(fā)了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孩子眼里,一只一按按鈕就會唱歌的小海馬可能僅僅只有這么一個功能,可以是一根木棒、一個電鉆、一個樂器、一支鉛筆、幾顆小石頭……

通過假裝游戲調節(jié)情緒

「假裝游戲」是孩子學習情緒調節(jié)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例如很多孩子去看牙醫(yī)之前都會緊張。爸爸媽媽們在家里可以用一些簡單的材料制作一些小模型,陪孩子玩看牙醫(yī)的假裝游戲。用一大塊橡皮泥捏成牙床的形狀,上面可以粘一些白色的小珠子代表牙齒。

給孩子一個牙刷,你們就可以開始輪流扮演牙醫(yī)啦。通過角色扮演,你可以和孩子討論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牙醫(yī)做檢查的時候一般會做什么,如果孩子緊張的話可以怎么做,等等。

給孩子主導權

孩子是天生的玩家,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僅僅是觀察孩子,在孩子求助時提供幫助,還有鼓勵孩子去獨立思考。

我分享過一個研究,簡單來說,研究發(fā)現(xiàn)當大人刻意給孩子演示玩具應該怎么玩的時候,孩子的探索欲望會隨之降低。反之,如果大人直接把玩具遞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玩,那孩子的探索欲望就會更強,也有很大可能性會通過自己的探索去掌握更多技能。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