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
“立春” 不是春?!傲ⅰ?是 “將要” 的意思,雖然不是,但是快了。常言道:打春別歡喜,還有四十冷天氣。 “春寒” 也是很冷的。因此,不要因為立春到了,就忽略了氣溫的變化。
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xiàn)象。長期陰雨天氣或頻繁的冷空氣侵襲,抑或持續(xù)冷高壓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強輻射冷卻易造成倒春寒。
一要適當“春捂”,不要因為氣溫暫時升高就馬上脫掉冬裝,早晚氣溫較低,要注意保暖。二要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維生素、微量元素豐富且易于消化的雞、鴨、瘦肉、蛋類、蔬菜、水果等。三要保證室內(nèi)及時除塵通風,以減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四要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體更好地進行調(diào)節(jié),適應(yīng)春季多變的氣候。
但是要注意春季鍛煉多有講究,首先春季鍛煉不宜過早,春天早晨霧氣較重、溫度較低,各種細菌在春季正處于活躍的繁殖期,很容易彌漫在空氣中,加上如果粉塵較多、又遇霧天的話,則不適合鍛煉;
此外,春季鍛煉不可過猛,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還比較僵硬,如果運動前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很容易扭傷。準備活動可選擇步行、跑步等全身運動,幫助打開全身肌肉。五要多喝水,這樣不僅有利于保持血流暢通,而且可以預(yù)防呼吸道疾病
①氣溫: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研究表明對兒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xù)在15℃以上且相對穩(wěn)定時,就可以不捂了。
②溫差:日夜溫差大于8℃是捂的信號
春天的氣溫,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涌動,“花開又被風吹落”,讓你回味冬日的肅殺。面對溫度百變的春天,父母應(yīng)得隨天氣變化為孩子加減衣服。而何時加衣呢?現(xiàn)在認為,日夜溫差大于8℃是該捂的信號。
③時機:冷空氣到來前24-48小時未雨綢繆
醫(yī)療氣象學家發(fā)現(xiàn),許多疾病的發(fā)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xù)的時間密切相關(guān)。最明顯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yīng)該在氣象臺預(yù)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24~48小時,晚了則猶如雨后送傘。
④持續(xù)時間:7-14天恰到好處
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但是減衣不能太快,否則會出現(xiàn)沒“捂”到位的現(xiàn)象。怎樣才算到位?醫(yī)學家發(fā)現(xiàn):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氣溫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適應(yīng)。減衣過快有可能會讓他們凍出病來。
相關(guān)文章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