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家里保護過度,把孩子護的太緊,孩子和外界接觸少,就會這樣。請設(shè)想一下,孩子在家人面前無所顧忌,十分活躍,一旦離開了保護他的父母,感覺失去了支柱,變得拘謹,適應很慢。
而且,家里人都讓著孩子,可是外面的小伙伴不會讓著他,幼兒園的小朋友不會聽他的,這樣的人際交往小挫折,讓孩子在家里稱霸王,在外面卻沉默寡言。
很多媽媽問,為啥我的孩子在家好好的,一上幼兒園就沉默寡言?因為很多孩子在家里有老人無原則的溺愛,讓孩子在幼兒園前養(yǎng)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而幼兒園不一樣,一個班里二十幾個孩子,只有幾個老師,孩子不可能有在家里那樣的獨特地位。
再加上有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時,玩具也要自己挑,規(guī)則也得自己定,在家都是小皇帝,誰讓誰啊?孩子們在一起互不相讓,優(yōu)勢強一些的就容易變成小霸王,落了下風的孩子就變得內(nèi)向,不愛說話了。
案例:“我兒子很小就會背詩唱歌,可是上了幼兒園回來就再也不肯唱歌了,他說小朋友說他唱的很難聽,我經(jīng)常鼓勵他,說他唱的很好聽,事實也是這樣,音準絕對沒問題,但為什么我的肯定比不過同齡小朋友的評價?那天幼兒園老師教了《我的好媽媽》,回來湊在我的耳邊唱了一遍,一字不差,可他就是不敢大聲唱。我心里好難受”
自尊心強的孩子,都好表現(xiàn)。在家里做游戲取勝,非得讓大人夸獎,能自己吃飯了,也得讓媽媽表揚一下才行??墒侨雸@以后突然發(fā)現(xiàn)比自己強的人大有人在,每次唱歌都得不到其他人的掌聲,甚至還有小朋友譏笑。孩子沒有了優(yōu)越感,就內(nèi)向了。
孩子在最開始與外界交往的時候,要讓他們按自己的節(jié)奏適應環(huán)境,大人不要催!
有些孩子表現(xiàn)的退縮、不愛說話,也不合群,是因為他們是在觀察環(huán)境安不安全,在慢慢適應。當他們認為安全和有信心的時候,自然會參與。媽媽不要催,多等等好嗎?
當一個媽媽總是以其他孩子的表現(xiàn)來衡量自己孩子時,比如“你看XXX多合群,多活潑”,本來按照自己方式成長的孩子,就會感受到壓力。父母越關(guān)注,越想讓孩子活潑大膽,孩子就越回避,越抗拒。
教育家老師舉過一個例子:帶孩子串親戚時,孩子自己玩得挺高興,不理別人。媽媽覺得這樣不好,就打斷他,讓他和別人一起玩,孩子很不高興,但媽媽讓做,他又不得不做,最后在整個過程中,孩子既沒有學會與人相處,也影響了他專注、堅持等良好品質(zhì)的發(fā)展。更為糟糕的是,他會認為“自己一個人玩是件不好的事情,只有和別人相處得好才會被贊賞”,以后在外面就越來越焦慮、放不開,和別人相處沒有自信。
有的媽媽會問,那為什么孩子在家里快樂呢?那是因為孩子在家享受到獨自做事的快樂(尤其是天生內(nèi)向一點的孩子,喜歡獨自專注的做事)。而在外面環(huán)境本來就陌生,孩子有很多不認識的人,難免焦慮,再加上家長總是給孩子貼標簽“我們這孩子內(nèi)向”、“我們孩子不會說話”,孩子在面對陌生環(huán)境時就更放不開了,久而久之,“在家稱霸王,在外膽小鬼”就不奇怪了。
小編給大家?guī)讉€實用的小建議:
首先,不要在家里讓孩子唯我獨尊。適當讓孩子受點挫折是好事,哭了不高興了是正常事,別養(yǎng)的太矜貴。
其次,多帶孩子接觸戶外世界、大好河山。和各種各樣的孩子打交道,讓孩子的性格開朗起來。
第三,天生內(nèi)向的孩子,給他留出適應的時間。不用非強迫他和活潑的孩子一樣,專注和持久力是內(nèi)向孩子的優(yōu)勢,做他自己就很好!
第四,如果是進入幼兒園以后變得內(nèi)向沉默,多和老師溝通,請老師分配一些活潑的小朋友和孩子一組,帶著孩子一起玩,或者請兩個住的近的幼兒園小朋友一起來家里玩。家里是孩子的主場,孩子表現(xiàn)得更有自信,慢慢就會好起來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