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閱讀的一大堆好處,但是大家知道閱讀的起點在哪里嗎?不是學校,不是圖書館而是家庭。家長的閱讀習慣和家庭的閱讀氛圍,決定了孩子最初的閱讀態(tài)度。
我們推崇親子閱讀,它不光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而且大人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里,共同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更重要的是如此愛讀書的家庭文化環(huán)境與氛圍一定是利于孩子的成長和成才的。
臉書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給剛出世的女兒讀書的照片在網(wǎng)上瘋傳,他還透露自己無論多忙都會保證兩周讀一本書,估計他家娃以后也是在書堆里長大了。別人那么成功都還在讀書,那我們呢?我們的孩子呢?
很開心看到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親子共讀,當然在參加了好多國內(nèi)外精品童書展,接觸了眾多優(yōu)秀的出版社,也看過上千本繪本后,我總算也有了一些親子閱讀理念與購書觀念。今天,和妞們聊聊選書和看書的那些事,希望和大家聊過之后你們能更加愉快的看待親子閱讀這件事。
我要和大家強調(diào),閱讀不是任務(wù)。給寶寶讀書,難嗎?一開始,肯定不會這么想,不就是拿本書讀讀嘛。為什么后來你覺得難了?一,你未必會堅持做這件事,哪怕每天只需要為寶寶花10分鐘,在你看來也并非那么容易了。二來你的寶寶可能看上去并不怎么喜歡這件事,最起碼坐不住啊,久而久之爸爸媽媽的受挫感就會萌生,并且有很大可能放棄給寶寶讀書了。
除了普通的繪本,這種游戲書也是孩子們的大愛
我家哥哥現(xiàn)在4歲多,很愛看書,弟弟1歲7個月,對書的喜愛加個更字,家里最多的東西不是玩具,而是書,上周買了第四個大書架,把家里放不下,滿地、滿桌子的書終于找了個家,孩子的閱讀不能一蹴而就,很多媽媽試了1,2次發(fā)現(xiàn)寶寶坐不住,就認為寶寶不喜歡讀書,其實這完全是不對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還有家長如果愛閱讀,會對寶寶的影響更大。
經(jīng)常收到媽媽們的留言說寶寶不愛看書,也有一個媽媽給我講了一個她自己的故事:
“我家的哥哥超愛看書,他可以一個人靜靜的看至少30分鐘以上,而弟弟卻截然不同,我給他一本他扔一本,那時候我也會懷疑,同樣爹媽生,弟弟怎么就這么不愛書???后來聽過一場講座,老師說親子“閱讀”等同親子“悅讀”,首先就是要父母的內(nèi)心平和愉快。不用去管別人是多早開始給寶寶讀書的,也不用去管別人的寶寶讀書的時候有多配合,更不用在乎別人的孩子已經(jīng)看了多少本書,你只要愿意拿起書給孩子念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后來,我也不大糾結(jié)哥倆對于書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只是將信將疑地依舊保持著每天給弟弟閱讀,哪怕一段時間弟弟只是撕咬,后來只看了一頁就離開,大概這樣兩三個月后,他真的至少能聽我念完一本書了。”
書不怕多
1.名家之作
如果你不會選擇具體繪本,關(guān)注繪本名家是最不會出錯的,比如“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法國童話大師杜萊。杜萊的的代表作有《藝術(shù)大書》、《點點點》、《10個10》、《哈!不要搞錯》系列、《杜嚕嘟嘟》系列等,非常推薦大家。松居直喜歡的50本圖畫書你們都看全了嗎?比如培養(yǎng)語言能力的《天亮了》、《米菲》、《阿立會穿褲子了》、《鱷魚阿鱷愛洗澡》等;給孩子生存活力的《好大好大的紅薯》、《好奇的喬治》、《手套》;感受親子溫情的,如《蘿卜回來了》、《猜猜我有多愛你》、《小狗的便便》等,一定沒看全吧,照著書單買也是一種捷徑。
2.年齡分段
現(xiàn)在很多好的繪本讀物,都有標注推薦閱讀的年齡或是適合年齡,這就是所謂的分級讀物。
1歲之內(nèi):建立閱讀習慣,可以從簡單的黑白圖畫過渡到彩色繪本,如《嬰兒視覺啟智繪本》、《親親小桃子》。
2歲:了解各種生活習慣和培養(yǎng)基本認知。如:《大衛(wèi)不可以》、《噼里啪啦系列》、《小雞球球》、《乳房的故事》。
3歲及以上:以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為主,同時建立各種規(guī)則、培養(yǎng)生活能力及學習習慣。
《小威向前沖》、《長頸鹿不會跳舞》、《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爺爺變成了幽靈》、《約瑟夫有件舊外套》、《瘋狂星期二》。
3.興趣至上
孩子的興趣是挑選讀本的重要依據(jù),投其所好至少不會讓買來的書太浪費。相信很多孩子都喜歡動物,動物歌謠是我們最早接觸的語言材料,比如:兩只老虎、小白兔,白又白......動物卡片曾經(jīng)是哥哥弟弟的摯愛,到了真正選書時,我就買了好多動物書,比如《好餓的小蛇》、《好餓的毛毛蟲》、《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還有《粉紅豬小妹》,果然都是大愛。
剛開始讀書的時候這種撕不爛是很好的選擇
大概2歲多點,從一本《誰藏起來了》發(fā)現(xiàn)哥哥觀察力極強,我又買了一本《鯛魚媽媽逛商場》??吹饺祟^攢動,想想哥哥能找到鯛魚媽媽嗎?沒有任何提示,孩子輕松完成,挺厲害的,像我這種連連看初級都過不了的真自愧不如啊。反正喜歡,后來又入了《就是找不到》、《小金魚逃走了》,直到現(xiàn)在哥哥也會時不時翻出來看,這書的性價比真是高的不要不要的,哈哈。
4.敏感期的到來
每個孩子都會經(jīng)歷Terrible two,當他們各種哭鬧的時候,除了要接納他的負性情緒,同時也可以借助繪本幫他們找到合適的宣泄排解方式,以下這些我曾經(jīng)拿來引導哥哥學習正確抒發(fā)情緒:《生氣的亞瑟》、《生氣湯》、《我不想生氣》、《菲菲生氣了》、《我變成一只噴火龍了》。當孩子第一次入園,這意味著離開爸爸媽媽,如何緩解他們的分離焦慮呢?這時候又有一堆好書可以看了:《我愛幼兒園》、《一口袋的吻》、《我不要去幼兒園》、《我好擔心》......孩子會經(jīng)歷各種敏感期,所以這也是引入看書的一個好契機。
5.別忽略時令、節(jié)日
小編偷偷告訴你,看天選擇也是一個不錯的決定哦。一年四季的更替令所有的生物為之欣喜,帶著孩子感受這美妙的一切,《你好,四季》、《i’m a Bunny》等。現(xiàn)在正值美妙的春天,不妨懷揣著好奇,和孩子一起看看《花婆婆》、《和甘伯伯去游河》,等到冬天就可以看《老奶奶的湯匙》、《snow man》了。另外,每年我們都會遇見各種節(jié)日,父親節(jié)和爸爸一起看《爸爸,我要月亮》、《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母親節(jié)看看《媽媽的紅沙發(fā)》、《媽媽的奶》。甚至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如何和孩子解釋沉重的死亡話題,繪本也能幫助你:《爺爺有沒有穿西裝》、《外公》、《我永遠愛你》、《獾的禮物》。
6.不止好看,還要好玩
我覺得吧,沒有一個孩子會拒絕玩,在玩當中獲取知識也是我們一直推崇的學習方式。有些媽媽說自己不大會聲情并茂的演繹繪本內(nèi)容以致于自己和孩子都覺得看的無聊,如果你也有這點小煩惱,耍點小心(辦)機(法)吧,包媽建議你給寶貝選點不一樣的繪本,比如翻翻書。翻翻書最直接的好處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滿足他們的探索欲望,同時讓故事更加生動,如德國《寶寶科學翻翻書》、《小玻系列翻翻書》等。
還有一種有聲讀物孩子也會喜歡,因為這不只是看書,而是“聽”書。這樣一本便攜式書本,可以通過手指觸碰的形式播放歌曲或者單詞,比如趣威有聲游戲書中有本《我會刷牙》,弟弟偶爾不配合刷牙的時候,我就放這個給他聽,現(xiàn)在可自覺了,所以這樣的書不止好看,引導功能做得也很棒。
7.展會上的一見鐘情
我很喜歡參加國內(nèi)外的童書展,去年我還去過德國幫妞們挖掘好物。當然,即使是國內(nèi)的童書展,也會吸引一大半國外著名出版社,他們會把世界最新的童書都搬來。所以,我選書的另外一個標準就是目前國內(nèi)市面上沒有的且內(nèi)容絕對贊的,只要發(fā)現(xiàn)這類繪本我就會聯(lián)系出版社引進。如《開心的日常生活歷險記》,是來自芬蘭的獲獎繪本,北歐的繪本我們接觸的比較少,有這么個機會讓我們看看世界第一教育王國的繪本是很難得的機會。接下去,包媽會在繪本選擇的這條路上更加精細,所以,如果你懶癌嚴重那可以直接忽略以上幾條,直接跟著包媽選吧。
剛開始接觸書的孩子,我會推薦媽媽們從布書,撕不爛的書開始,慢慢的,8,9個月的孩子我覺得就可以接觸真正的紙書了,讓寶寶通過觸覺和嗅覺都可以了解一本真正的書。
這是我家mini包7個月的時候自己看《東方寶寶》的小視頻,當時我發(fā)了一個朋友圈說,寶寶愛上讀書都是從撕書開始的。
很多媽媽都和我抱怨說寶寶太小了,愛撕書,我聽了都很開心,撕書好啊,寶寶用撕的方式在感知書到底是什么東東?撕爛了再用膠帶粘上,我們家的很多書都是傷痕累累,這些傷痕也見證了二寶的讀書成長的歷程。
是的,很多書都破爛不堪了,上面這本《小狐貍的夏天》是最爛的一本。已經(jīng)不知道反復粘了多少次了。
也是最神奇的一本,二寶小的時候有時候一哭鬧,我就開始講:
青葡萄,紫葡萄,長長藤兒彎彎繞。
小狐貍,急得跳,好想嘗嘗啥味道。
擠一擠,頭太大。
扭一扭,屁股翹。
卡進籬笆動不了,嗷嗷!嗷嗷!
老狐貍,瞇瞇笑,眼珠一轉(zhuǎn)有妙招。
一二三,四五六,
疊疊羅漢爬高高。
青葡萄,都不要。紫葡萄,往下拋。
酸酸甜甜好味道,嗷嗷!嗷嗷!
當然每次不用講完,只說幾句就可以哄好弟弟,于是我逢人便說這本書的“功效”,大部分人聽到都覺得不可思議呢。
一般我們都會把親子閱讀安排在睡前,一方面父母在晚上才會有陪伴孩子的時間,二來夜晚是給孩子思想滲透的最佳時機。
不過,只要我在家里,這個閱讀的時機就比較靈活。只要孩子一有興趣,我就會配合給他閱讀,我還蠻喜歡利用孩子午睡前的時間。那時候,我和弟弟彼此都很放松的在床上玩,我呢會準備好故事書,弟弟會靠過來看一下畫面,如果看到自己感興趣的小動物就會尖叫還會一邊翻書,我趁機給他念,看到他咯咯咯笑的時候就趁熱打鐵,甚至隨性,不按故事原話來講,反正弟弟喜歡就可以了。
雖然,我家里有個讀書角,給孩子打造了一塊專屬閱讀區(qū)域,但我覺得家里到處都是書也不是壞事。我們家的廁所里就有書,弟弟在拉粑粑的時候會隨手拿來看,我覺得這就像我們在餐廳里就餐會看報紙一樣,也是一種閱讀的熏陶。
不知道妞們是否和我一樣,拿到書的時候,我自己首先會把內(nèi)容過一遍,挑出最先看的書。
我是一個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比較開的媽媽,所以我會用異??鋸埖恼Z氣,抑揚頓挫地念給寶寶聽,別覺得夸張,孩子很吃這一套。
昨晚,我和兩兄弟看的就是前幾天我們團的《噼里啪啦細菌來了》的讀本,這套《噼里啪啦系列》繪本精選了6大類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細菌,通過擬人化的形式,讓孩子們明白刷牙洗手的重要性。就是這樣6本全部講細菌的繪本,孩子們非常喜歡。
每天刷牙的時候,哥哥就會念叨“我要把手多多消滅掉”,甚至在我復述故事的過程中,他居然可以按照讀本上的原話對我糾正。于是讓我靈機一動,采取了新的閱讀方式。
1.角色扮演
可以讓孩子深刻的體會到人物的心理特點,并運用情感表達出來。就像哥哥弟弟扮演豆豆,我扮演“包絲絲”(皮膚菌),假裝自己是細菌大王,把看家本領(lǐng)拿出來在他們身體里肆意搗亂,倆人很配合,尤其哥哥:“我這里痛,我這里癢,我要消滅媽媽你這個包絲絲......”各種忍俊不禁,給他假裝涂了藥膏,要我做出各種被打敗的囧樣......最后我讓孩子思考自己如何趕跑細菌大王。通過表演,也是對繪本內(nèi)容進行消化吸收的另一種方式。
2.穿插問答式
采取我們兩個人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增強孩子對細節(jié)的理解和記憶。比如:豆豆為什么牙齒會疼?正確的刷牙是上下豎著刷還是來回橫刷?讓孩子自己判斷,更加深入的理解故事帶給我們的意義!
其實,你們擔心的問題好多根本就不是問題
問題1:孩子還沒1歲的時候就只喜歡撕咬,現(xiàn)在1歲多了,不撕了,但每一頁還沒講完就習慣著急翻下一頁,怎么破?
小編的建議:咬書是因為正值口唇期;撕書,體會的是樂趣(聲音的奇妙、抓握的樂趣)著急翻頁也是孩子對書表現(xiàn)出的一種興趣,不要阻止,當然也要想點有趣的法子吸引寶寶來聽你的內(nèi)容。
問題2:求助,我家孩子簡直十萬個為什么,讀繪本的時候各種問題,我回答的話就會被打斷,最后講的我興趣都沒了。
小編的建議:孩子會提問本是好事情,如果他問的是和繪本內(nèi)容有關(guān)的,父母應(yīng)該及時解答,如果孩子問的和繪本并無多大聯(lián)系,那可以和孩子溝通“我們可以看完故事再討論嗎”,如果孩子拒絕,這時候也不建議再繼續(xù)看書了。給媽媽們推薦讓孩子聽音頻故事,一來不會被問題打擾,二來加強孩子的專注力。
問題3:上次團了包媽的《開心的日常生活歷險記》,可我家孩子總是重復看其中的一本《開心當哥哥了》,我都讀膩了,怎么辦?
小編的建議:孩子喜歡反復閱讀跟他們的成長狀態(tài)有關(guān)。由于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有限,新的詞匯、表達方式和需要經(jīng)過多次的重復才能不斷強化被記住。反復閱讀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控制感和安全感。當孩子從書上學到所有他感興趣的東西之后,或者書本的內(nèi)容對他來說太簡單,他就會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別的書上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