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家都對科學瘋狂起來了。
先是繼《老友記》之后,反映科學家和他們的科學家女友故事的《生活大爆炸》成為我心目中排名第二好看的美劇。我對謝耳朵那天馬行空的行為處事方式,對他口里不時跑出來的幾句術語,深深地體會到什么叫“不明覺厲”。
之后是對于科學松鼠會、果殼網(wǎng)的無條件喜歡,甚至去參加他們的科學聚會(唉,我跟科學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哇)。還愛屋及烏,高興地試用他們新開發(fā)的“在行”,約一個專家一對一指點人生。我還真的約了一位專門教人如何用講故事的方法做演講的專家,下個周一晚上,我就要跟他見面討教。
劉慈欣的《三體》流行,成為社會的熱點。連我先生以前的公司,還制作了這部作品的數(shù)字閱讀。
《最強大腦》也成為我們一家繼《中國好聲音》最愛看的節(jié)目。我女兒甚至把DR魏的那句“科學是我判斷的唯一標準”背得像模像樣,看上去像她真的很懂科學一樣。
再之后屠呦呦以青蒿素發(fā)明獲得諾貝爾獎,身邊加入科學刷屏的,已經(jīng)有若干孩兒她媽。大家似乎都在卯著勁,要培養(yǎng)一個科學家孩子出來了。
至于今年春節(jié)后才出現(xiàn)的科學明星——引力波,AlphaGo,更是讓大人小孩興奮乃至尖叫,人人都在談天體物理、人工智能,仿佛改變世界觸手可及。
然而,在這些“讓科學流行起來”的狂潮之中,我卻隱隱覺得有些不太對勁。
這讓我想起了我最近看的一個測試。題目是針對把范冰冰視為夢中情人的男士,是選擇題,如下:
1、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你跟范冰冰在一起度過了一個晚上,而你們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
2、你跟范冰冰真的度過了春宵,但沒有一個人知道。
我知道你在心里也在默默做這樣一道題,只不過把選項變成了胡歌、王凱和宋仲基,而熱愛的科學的孩子們把選項換成了引力波、AlphaGo和NASA空間站。我知道你也猜中了,大多數(shù)男士選擇的,是第一個選項。
是的,你猜到了,我想說的是,科學變得太流行、太時髦了,很有可能像愛馬仕包、法拉利跑車、蘋果最新款設備一樣,成為一個炫耀符號。
這從我們身邊可以輕易看出。比如那些口口聲聲佩服特斯拉,覺得科學特別酷,環(huán)保特別正義的人,沒有人去真正研究如何能夠快速充電并使之成為專利,甚至沒有人去考慮如何使充電樁變得更加普及一些(這樣特斯拉就不僅僅是一種神話)。
還有一些把科學當時尚的虛榮份子,只是借著科學和環(huán)保自己博眼球罷了。比如,在能源問題上,最敲鑼打鼓的沸沸揚揚的是所謂的“地球熄燈一小時”,而不是自己少開車;再比如說那些羨慕google 進行人工智能研究,研發(fā)出AlphaGo的人們,轉(zhuǎn)頭做的不是踏踏實實投入研發(fā),而是以為把狗帶回辦公室上班就是谷歌精神——科學不過是更加時髦的作秀而已。
很多家長在孩子對引力波、AlphaGo甚至恐龍大感興趣的時候,都認為這是孩子對科學發(fā)生強烈興趣進而入門的好機會。
但如果在這個時候,沒有讓孩子對科學家究竟是做什么的,科學究竟是怎么回事進行了解的話,可能孩子對科學的瘋狂會僅僅停留于虛榮心,而并不是真正熱愛科學,真正能從科學學習和研究中得到樂趣。
正因為此,我很想向孩子們推薦剛剛出版的一本書——《DK兒童科學大百科》,每位為引力波AlphaGo激動的小朋友,都不妨把這本講述科學究竟是什么,科學家究竟干什么的書,花時間看一遍。
每一個出版物,不管是什么內(nèi)容,其實都是出版者和作者價值觀的載體??茖W看上去是不那么意識形態(tài)的,但價值觀是否正確,卻能夠決定人類未來的走向。下面我舉例來談關于科學孩子們最應該知道答案的幾個問題。
1、什么樣的人可以叫做科學家?
科學家是對一系列不同主題興趣盎然,以至于生活與常人迥然不同的人。醫(yī)學家檢驗血液樣本,數(shù)學家思考宇宙起源,植物學家收集各種各樣稀有的植物物種,化學家發(fā)明新型食用香料。
雖然生活迥異,但科學家們擁有一種共同的理念,那就是研究宇宙、發(fā)現(xiàn)世界運轉(zhuǎn)規(guī)律,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
◥ 路易· 巴斯德,狂犬病疫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者。
2、科學家都很炫和酷嗎?
現(xiàn)代科學家是專業(yè)人才,他們研究宇宙,調(diào)查資源利用的新方式,并以此謀生。極少數(shù)科學家因為有驚人的發(fā)現(xiàn)而聞名遐邇,更多的科學家則通過他們細致耐心的工作對我們認知整個世界默默做著重要貢獻。
◥ 外科醫(yī)生正在做整形手術。
3、最能讓科學家感到驕傲的事情是什么?
科學家的工作價值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科研成功所帶來的極大的自我滿足,二是科學進步可以造福整個社會。許多人選擇科研作為終生事業(yè),因為科研可以帶給他們充滿刺激的挑戰(zhàn)。杰出的科學發(fā)現(xiàn)還可以帶來國際知名度、財富以及重要獎項,比如諾貝爾獎。
◥ 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1833~1896)
4、好科學家和壞科學家有什么不同?
科學是雙刃劍?,F(xiàn)代社會是科學進步的產(chǎn)物。電、電話、汽車等數(shù)不盡的科學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盤尼西林和天花疫苗挽救了數(shù)百萬人的生命。但也有人認為科學導致了世界范圍的重大災害,比如原子彈爆炸、環(huán)境污染以及臭氧層變薄等。
政治家、經(jīng)濟學家、科學家以及其他社會策劃人員,需要共同商討,決定某項科學研究是否有利于社會發(fā)展。例如建立核反應堆、糾正嬰兒的遺傳缺陷等。
◥ 在美國內(nèi)華達沙漠進行的核彈實驗。
以上的回答都來自于《DK兒童科學大百科》,這些回答不但能夠讓孩子知道什么是科學家,還能讓孩子知道,什么樣的科學家是好科學家,科學家的使命和責任。
很有意思的是,這里也大大方方承認,獲得大獎贏得眾人矚目是科學家的快樂,當然,自己的科學成果能夠改變世界,造福人類,那是更深的快樂。
我曾經(jīng)跟孩子們強烈推薦過一套書,叫《可怕的體驗》,里面包含了《千萬不要當偵探》《千萬不要當公主》《千萬不要當間諜》等“千萬不要……”系列。據(jù)說這套書成為很多小朋友的案頭書,我女兒連續(xù)兩年,幾乎每周都會拿起這套書的其中一本津津有味回味一番。
這些書用很有意思的方法,告訴孩子們偵探、公主、間諜這些工作并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容易,那么炫酷,實際上很累,很燒腦,很靠體力,有時候還靠品味和德行(比如當公主)。但是,孩子們了解了這些工作的實際內(nèi)容之后,不但沒有“千萬不要”,而且還津津樂道,躍躍欲試。
這也是我想大家推薦《DK兒童科學大百科》的原因。我和女兒把這本書看了足足兩周,我們發(fā)現(xiàn),拋開出名、拋開被人羨慕,拋開那些花貍狐哨的流行,科學工作本身是迷人的、有趣的,讓人心靈能夠獲得滿足的。人要從科學工作本身獲得滿足,這才是對科學工作的真正熱愛。
科學實驗:實驗是科學成功的關鍵。通過對自然界進行微小的改變,并探索其結果,科學家們可以收集信息,從而了解世界是如何運轉(zhuǎn)的。他們可以檢測和比較不同的理論,進而發(fā)現(xiàn)哪一個理論更適合描述萬物的行為,并開發(fā)更高效的新型儀器、新的化學品以及新技術。
◥ 科學家進行基因工程實驗。
觀 察:某些重要的發(fā)現(xiàn)是科學家在實驗中觀察到一些不尋常的現(xiàn)象,進而發(fā)現(xiàn)其重要性之后的成果。例如電池的發(fā)明起源于18 世紀對青蛙所做的實驗。
測 試:新的想法必須經(jīng)過測試才能確定它是否可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日食期間被測試,檢驗從遙遠恒星發(fā)射過來的光是不是彎曲的,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路易·巴斯德在一個被狗咬了的小男孩身上測試他新發(fā)明的狂犬病疫苗??茖W家們也會通過設計實驗來證實兩個相對矛盾的理論究竟哪個能更好地解釋這個世界。
◥ 科學家正在油菜田里進行光合成速率的測定。
搜集信息:就像偵探一樣,科學家們必須仔細搜集并共享這個世界上他們身邊的各種信息??茖W理論的形成基于闡述和解釋這些海量信息。大型計算系統(tǒng)使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變得更加高效。
探索:不管是在調(diào)查一種新藥的效果、原子的內(nèi)部結構,還是海豚的生活周期,抑或太陽的特性,科學家們都需要利用實驗來探索世界的本質(zhì)。
證明:實驗對于說服其他人相信你的科學理論非常有用。在一次危險且引人注目的試驗中,本杰明· 富蘭克林(1706~1790)在暴雨天放風箏,將電流從天空中引下來,以證明閃電放電是電流的一種形式。
◥ 當閃電沿著風箏線流到富蘭克林綁著一把鑰匙的地方時,火光跳躍。實驗對于說服其他人相信你的科學理論非常有用。在一次危險且引人注目的試驗中,本杰明· 富蘭克林(1706~1790)在暴雨天放風箏,將電流從天空中引下來,以證明閃電放電是電流的一種形式。
分類:科學家們通過將物體分類來建立自然界的秩序。植物和動物被劃分成不同的家族。化學世界里,元素周期表把不同元素劃分成不同的族,來顯示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測量:精確的測量對現(xiàn)代科技與工程來講至關重要??茖W家們必須找到方法來測量巨大的距離,例如恒星之間的距離;以及極其微小的距離,例如生物細胞的尺寸和分子、原子的表面積。
◥ 羅·伏特和他早期制作的電池,1799 年。
提出模型和理論:就像球形被用作地球的縮影模型,科學家們會發(fā)展各種理論,總結自然規(guī)律,建立數(shù)學模型,來描述宇宙運轉(zhuǎn)的原理??茖W家們旨在提出理論,這些理論不僅能夠準確描述他們收集到的信息,同時也能解釋不同事件的相關性,并能預測未來實驗的結果。牛頓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是一個描述宇宙萬物如何聚合在一起的數(shù)學模型。
◥雙螺旋是DNA的物理模型。它展示了決定遺傳的核心化學物質(zhì)的結構。 脫氧核糖核酸(dna)模型的分子計算機圖形展示了雙螺旋結構。
我在兩年前曾經(jīng)度過職業(yè)生涯中很不尋常的一個月。那一個月,我就像一個高考前的學生一樣,每天8點上課,晚上8點下晚自習,上課要做筆記,下課要做作業(yè),之后要撰寫論文——這些嚴格的職業(yè)培訓,是出版業(yè)中絕無僅有的。我在取得一個職業(yè)證書,叫做辭書出版資格證。一個出版社擁有五個我這樣的持證人士,才可以出版辭書和工具書。
在那一個月的學習中,我對辭書編輯這個細分職業(yè)產(chǎn)生了又崇敬又畏懼的雙重感受。說畏懼,是因為這是一門“屁股功”,千頭萬緒集于一身,需要很多具體、細微、謹慎的工作,而這些工作很多時候是枯燥的,屁股是痛的,腰椎間盤是容易突出的;說崇敬是因為工具書(如《新華字典》《辭?!?和百科全書的工作,是出版工作最偉大,最能夠傳承文明,體現(xiàn)出版價值的那部分。
《DK兒童科學大百科》幾乎涵蓋了所有關于科學的基本知識,全書452頁,128萬字,5大板塊,3000多個知識門類,700多個科學術語,12個主題內(nèi)容,包括物質(zhì)、化學反應、材料、力和能量、電磁學、聲音和光、地球、氣象、太空、生命、生命活動、生態(tài)學等。從公元前400年到21世紀的科學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意義在錄。
一本嚴謹、有趣、科學的百科全書的出版,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是超出想象的,僅《DK兒童科學大百科》而言,我數(shù)了數(shù)書末尾的插畫師名單,居然有60位之多。這60位插畫師所做的工作,是把一些文字和攝影圖片無法直觀表達的部分,用插畫表達出來。而全書每頁都有大量的圖片,一共2500多幅圖是幾百位攝影師和插圖師的心血杰作。而這本書引進入的工作,還加入了五名不同領域的權威專家審定,7位資深編輯三年共同編審。
把科學家、攝影師和插圖師、翻譯家和科學顧問組織起來有條不紊地工作——這就是百科全書出版者所做的工作。
◥ 達爾文將他在厄瓜多爾群島上看到的鳥雀分成了不同的種類,插畫師把達爾文的研究用插圖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
我跟我的女兒詳細講解了我們的工作方式后,她像崇拜諾獎科學家一樣,很佩服地看著我,說:媽媽,你們編輯真了不起。
其實,讓自己的孩子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很了不起,這也是從事某項工作獲得的滿足之一吧。
還可以輸入140字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