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行為心理>性格心理>孩子喜歡模仿同伴?讓家長了解其中的秘密

孩子喜歡模仿同伴?讓家長了解其中的秘密

2016年09月02日 17:16出處:親親寶貝網(wǎng)作者:親親寶貝網(wǎng)閱讀次數(shù):2305
喜歡模仿,是學齡前兒童的一大特點,模仿家長、模仿老師、模仿動畫片中人物。但家長們有沒有注意到,孩子還很喜歡模仿同伴。如,別的小朋友玩什么玩具,自己的孩子也要玩什么,甚至放下手中已有的玩具;別的小朋友吃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跟著吃(本來是不愛吃的東西);

孩子忽然間變成一個小“跟屁蟲”了,這讓很多家長感到苦惱和困惑,因為對于孩子這種模仿同伴的行為,讓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個性、缺乏主見,甚至認為孩子在嫉妒、攀比。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之間相互模仿的那些事兒:

【告知家長】學會識別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

家長不要將孩子間的模仿行為嫉妒、攀比、無理取鬧等行為相混淆。模仿是指照著某種現(xiàn)成的樣子學著做,它其實是人的一種自然本能。而嫉妒行為往往伴有攻擊、哭鬧等行為表現(xiàn)。

例如,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就挑別人家小孩愛吃的要,就認為他在無理取鬧。那么,家長們很有可能采取錯誤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可能就是拒絕孩子的要求,放任孩子的哭鬧,認為這樣可以改正孩子的一些壞習慣。

相互模仿是孩子之間學習與交流的重要方式,家長的錯誤處理方式不利于孩子的學習,甚至是阻礙孩子的學習。再者,家長的錯誤處理方式也可能會對孩子以后與同伴交往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告知家長】正確理解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

有些家長不理解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個性,缺乏主見。這種認識上的錯誤往往導(dǎo)致他們對孩子的模仿行為持批評和否定的態(tài)度。

正如本文前面所說的,看到小孩之間的互相模仿,大人可能會開玩笑地說“真是一個小跟屁蟲”。其實,家長的玩笑反映了他們對孩子模仿學習的錯誤理解。孩子的觀點和主見就是在模仿的基礎(chǔ)上慢慢形成起來的。只有在和同年齡伙伴玩同樣的玩具時才可以相互模仿,并實現(xiàn)真正的交流。

【支一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養(yǎng)成一些不良的習慣,,家長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來改正他們平時的一些不良習慣。

比如,明明比較挑食,吃飯時總需要爺爺奶奶追著喂,而婷婷吃飯不挑食,并且養(yǎng)成自己拿小勺吃飯的習慣。當兩個孩子在一起時,家長可以利用孩子之間的相互模仿來改正明明不好的吃飯習慣。

在吃飯時,家長可以給明明和婷婷都準備好相同的飯菜和小勺,讓他們坐在一起吃飯,并有意夸獎婷婷:“婷婷真棒,能夠自己吃飯,不用媽媽喂?!蓖瑫r,也要鼓勵明明,“你看婷婷多厲害,能夠自己拿小勺吃飯,明明和婷婷一樣棒,也會自己吃?!边@樣,明明可以通過模仿同伴慢慢地改變自己的不良吃飯習慣。

【告知家長】孩子的模仿是缺乏判斷力的

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孩子能夠模仿同伴的好行為,也會模仿一些不良行為,因此,家長要注意孩子的模仿內(nèi)容。

如,孩子最近總模仿一句臟話,這時,就需要家長的及時干預(yù)和正面引導(dǎo)了。其實孩子是不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也不明白它的好壞,家長應(yīng)該告訴孩子這是一句不好的話。還可以采用“漠不關(guān)心”的態(tài)度,假裝沒有聽見他說的話,這樣孩子也覺得這句話沒意思,慢慢地就不再說臟話了。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

猜你喜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