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教育資訊>手把手教你,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最有效?

手把手教你,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最有效?

2017年03月05日 09:20出處:涵涵媽聊繪本作者:涵涵媽閱讀次數(shù):457
很多媽媽在最初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繪本買了一大堆,寶寶只是啃咬和拿著跑怎么辦?無字書到底該怎么讀?親子閱讀只念字就可以了嗎?今天就讓我來給媽媽們一一解答。
很多媽媽在最初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 繪本買了一大堆,寶寶只是啃咬和拿著跑怎么辦?

· 無字書到底該怎么讀?

· 親子閱讀只念字就可以了嗎?

那今天您就聽我細(xì)細(xì)道來。

孩子啃咬撕書是愛書的開始

寶寶在四個月的時候,開始對書中的圖畫表現(xiàn)出很感興趣,雖然他們并不理解圖畫所表達(dá)的含義,但并不妨礙書中的某一頁圖畫恰好能引起他們的關(guān)注。

在寶寶六個月的時候,孩子會經(jīng)常搶要或啃咬一本圖書。這是孩子在身體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的探索和學(xué)習(xí)讀書的開始,這就是最初的閱讀興趣。你想想,我們的孩子對書表現(xiàn)出興趣,總比對手機(jī)更感興趣令人欣慰吧?當(dāng)孩子啃著、咬著、玩著的時候,他總會有一天開始翻書。

美國波士頓大學(xué)早期閱讀專家朱迪思就曾說:“兒童有四種典型的早期閱讀行為,即拿書行為、讀圖行為、理解行為、語用行為。對照涵涵這幾年來的閱讀能力發(fā)展,還真的是這樣的。

一開始她就是拿著書啃咬撕,后來她會指著書中的圖問我:“媽媽,這是什么?”,主動要我去講,再后來自己邊看圖邊念念有詞地一個人講,再到后來,她會把書中讀到的在生活中講出來,或者講另外一本書時,她會聯(lián)想到某一本書里的某一個場景,這就是理解行為和語用行為。

給孩子選書要:適齡適性。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你給孩子選的書,要適合他的年齡段和性格,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比如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肯定是認(rèn)知型的硬紙板書更能引起他的興趣,再大點了翻翻書、洞洞書、滑軌書、躲貓貓書更能引起孩子的好奇。說到適性,從大范圍來講就是男孩和女孩喜歡的書還是有差異的。但很多經(jīng)典的繪本,確實不分男女大家都喜歡的。

我們再說說如何給孩子講繪本:

比如很多人買了我推薦的《蹦》都不知道該怎么講,全書只有一個字哎,難道就不停地重復(fù)這個字嗎?

我當(dāng)時是這樣給涵涵講的:

寶寶,你看這是個青蛙耶,它穿著綠色的衣服,然后在這里蹦,蹦,蹦地跳著。講的時候還可以把孩子抱起來,一起蹦。總之,用你的聲音和行為演繹來讓孩子建立起最初的閱讀興趣。

再說無字書吧,繪本為什么能讓人愛不釋手呢?因為它沒有大而空的說教,只是簡單溫馨的故事,字還不多,可以留給孩子和我們無限想象的空間。你自己喜歡說教類的書呢?還是喜歡自己讀完一本書后,去頓悟道理?孩子也是一樣。

你比如說《大衛(wèi),不可以》,全書的字就是這個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但是我們在講的時候,可以把圖畫里面的不可以干什么來講出來啊。

記得涵涵在上托班時,他們劉老師在幼兒園講這本書的時候說,涵涵站起來回答問題回答的很好。后來涵涵跟我說了回答的內(nèi)容我才知道,原來她回答的都是圖畫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也就是說她已經(jīng)會看圖說話了。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講的話,可以提問啊。你就指著那副圖問:“寶寶,大衛(wèi)不可以干什么呢?”,問完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說的比我們都好,這就是讀圖的能力,人與生俱來,只是后來我們被應(yīng)試教育給生生壓沒掉了。

讀圖比讀字更適合孩子

幾千年來,我們中國的啟蒙教育都是從文字開始的,比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四書五經(jīng)》等。但國外的啟蒙教育是從讀圖開始的。因為人最初是不認(rèn)識字的啊,但能看懂圖。就像人家那些不識字的人的家書都是圖畫,讓識字的人看起來實在費(fèi)解,博士后不一定看得懂的“無字家書”,村婦卻一目了然,因為書讀多了,把最初的本能給讀沒了。

人的右腦是圖像腦,左腦是文字腦。在孩子的邏輯思維沒發(fā)展起來前,他們更喜歡看形象的圖。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大道理你講一堆,孩子聽不進(jìn)去,繪本一啟發(fā),人家自己就自我約束的道理。

嗯,總結(jié)一下就是,讀無字書時,你就看到什么就講什么,遇到實在不知該怎么講的,那你就提問吧,孩子會幫你講出來。要知道孩子比我們想象中的更聰明。

對了,我們順便說下《大衛(wèi),不可以》這本書其實還傳達(dá)給孩子一個什么理念呢?還記得最后,媽媽說:“大衛(wèi)乖,到媽媽這里來”嗎?這無形中告訴孩子,即使你很淘氣,即使你經(jīng)常惹媽媽生氣,但媽媽依然愛你!

這是涵涵后來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最后問我:“媽媽,大衛(wèi)的媽媽沒有嫌他不乖是不是?”,噢,我才恍然大悟,真的耶,原來孩子比我們理解的更深刻,他們的心思更細(xì)膩。

讀繪本時,孩子比我們更仔細(xì)。比如我讀了好幾遍《螞蟻的故事》了,都沒發(fā)現(xiàn)只有緹娜是有眼睛的,其他螞蟻都沒有。還是涵涵問我為什么時,我才發(fā)現(xiàn)的。

還有《可愛的鼠小弟》里,海獅前面畫的有胡子,后面有一頁沒胡子了,這個錯誤也是孩子們發(fā)現(xiàn)的,而不是大人。跟涵涵講故事時,在講到后面時,她常常會往前翻,然后問這個圖和那個圖怎樣怎樣,這就是在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啰嗦這么多 ,想說的是,無字書只是我們大人會感到頭大,對不識字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喜歡讀圖,有沒有那些文字都無所謂。

再說說閱讀與精讀

孩子們喜歡讓大人重復(fù)講一本故事,特別是小一點的孩子。因為他們都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然后也喜歡不斷地去驗證,噢,跟自己記憶中的故事情節(jié)是吻合的。

在最初我給涵涵重復(fù)讀故事的時候,我哪一個詞說錯了,她會立馬指出來,我當(dāng)時很驚詫孩子的記憶力原來這么好。

那念書式的讀完幾遍后,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一些問題。比如說,當(dāng)我和涵涵一起讀到《弗洛格今天很安靜》時,因為之前讀過,我會問她,“為什么弗洛格今天很安靜啊?”

其實,我當(dāng)時已經(jīng)忘了為什么了,因為很久沒讀。涵涵卻很快地回答出來了,因為弗洛格失聲了,所以他說不出話來了,小鴨還以為弗洛格不理她,后來小豬說弗洛格不是故意的,最后他們找到了兔子,兔子查了書,說要喝點蜂蜜水,他們還一起畫畫了。

你看,我們簡單地一啟發(fā),孩子就巴拉巴拉說完了,復(fù)述故事的能力,多么可貴啊。

現(xiàn)在我每次跟涵涵一起讀繪本,一本講下來就需要半個小時,因為她會不停地問“為什么?”,特別是讀第二遍和第三遍時。孩子就拉著我不由自主地精讀了。

一開始她爸爸會感到很煩,崩潰地問:“你到底要不要聽我講???講完了再說好不好?”

我就勸他,孩子有問題證明在思考,多么好的習(xí)慣啊,難道你希望孩子只是耳朵在聽,腦子不動?

現(xiàn)在讓我想,涵涵這種“十萬個為什么”的嗜好,會不會是跟我的啟發(fā)有關(guān)系,我也想不起來,因為很多東西,都是潤物細(xì)無聲的,特別是學(xué)習(xí)這種事兒。

所以,單純地為讀而讀,那起到的作用會很小。我們提問題,跟之前所說的讀繪本沒必要延伸,總結(jié)中心思想并不矛盾,因為啟發(fā)性的提問,跟帶目的性的功利性提問是不一樣的。

比如我們院長學(xué)了NLP之后,告訴我,以后有了孩子一定要不停地問他:“還有呢?還有呢?還有呢?直到孩子說沒有了!”,后來我就喜歡問涵涵還有呢?可能如今她變成“行走版的十萬個為什么”,離不開這點原因吧。

角色扮演讀繪本

有時候,我們還可以跟孩子分角色朗讀繪本。這是建立在讀完一遍或者幾遍之后,我去年跟涵涵去他們電視臺講故事時,就分角色扮演的《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發(fā)現(xiàn)角色扮演后,孩子更加熟悉這個故事,甚至能一個人復(fù)述出來,這無疑鍛煉了她的記憶力和組織語言的能力,還有語言表達(dá)能力。

繪本中有很多對話式的,都特別適合拿來玩角色扮演的游戲,比如《鱷怕怕,牙醫(yī)怕怕》等。

鼓勵孩子翻頁、提問和評論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每本書中都有他最喜歡的那一頁。我們在給孩子親子閱讀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翻頁,或者鼓勵孩子提問或評論,以此來加強(qiáng)孩子的參與感。

人總是會愛上自己能參與其中的事情,上上個周末,我?guī)Шマr(nóng)家體驗生活,在撿雞蛋的環(huán)節(jié),每個人可以拿回一個撿到的雞蛋。撿回來后,涵涵不停地問啥時候給我煮雞蛋吃。整個歸途中,也不時地問雞蛋還在不?煮好后,竟然連她不喜歡吃的蛋黃都吃掉了,一口不剩,因為孩子參與了!親子閱讀也是一樣,一定要讓孩子有參與感,這樣他才會愛上這件事。

讓孩子聽讀時看到畫面

有的家長覺得親子閱讀很重要,那好,我每天就給寶寶讀書聽吧。這樣做雖然也有效果,但卻不太好。我們可以把孩子抱起來,讓他坐到我們的大腿上,這樣孩子在聽讀時會看到畫面。這樣的閱讀會更有意義。

不要強(qiáng)迫孩子閱讀

別人強(qiáng)迫你做的事,你內(nèi)心肯定不情愿,就算不得不被迫而做,也是當(dāng)任務(wù)來完成的,絕對不會有半點興趣。同樣,我們強(qiáng)迫孩子閱讀,反而會破壞掉孩子本來有的閱讀興趣。

前些日子我出差去聽大師講課,回來后,涵涵奶奶說,“涵涵每天非得聽完故事才睡覺,把我為難死了!”

哈哈,你看,當(dāng)閱讀成為一種習(xí)慣,就變得跟吃飯、睡覺一樣自然而然。閱讀最高的境界是悅讀。就像我每天要寫文章,要干工作,晚上堅持閱讀,爭取兩天一本書一樣,因為讀書能帶給我愉悅,不讀書我會難受。

所以,最開始,我們一定要趁著孩子狀態(tài)好的時候,去做親子閱讀,比如睡前,比如午睡醒來,比如剛吃飽飯時,哪怕最初只能堅持3分鐘,慢慢地就會變成一種好習(xí)慣。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