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大家分享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改編自小說《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影片于2008年上映,算是老片回看,仍然觸及人心。我不會寫影評,只是隨心聊聊推薦這部電影的理由。我認為,在教育中,樹立良好的歷史觀十分重要,因為能幫助孩子們了解所處時代的歷史進程節(jié)點,了解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如何由弱變強、逐步自我修復(fù)人性弱點,從而更好地體察“文明”二字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當下世界的一切都有歷史的源頭,就如每條河流都有源頭一樣。孩子們只有盡可能全面地了解歷史的全貌,才能客觀審視當下的世界,找到自身定位與生命價值。畢竟,在他們的未來世界,應(yīng)該會全面進入馬斯洛第五層人類需求——“自我價值實現(xiàn)”。
這部影片,是梳理宏大歷史觀中的冰山一角——二戰(zhàn)猶太人悲涼命運話題。話題似乎很沉重,然而,從人性探索的角度看,或是精準的切入點。
影片的詳細劇情,我就幾筆帶過,視頻中麥田影院給出了十分細膩的講解。影片主角是一位德國小男孩布魯諾,父親是納粹高級官員,猶太人“劊子手”。一家人隨父親從柏林搬至鄉(xiāng)下,一個猶太人集中營附近。小男孩在無聊生活中尋找樂子,探索后院,找到了集中營,他眼中的“樂園”,并認識了一個同年齡猶太男孩施穆爾,成為了好友。有了好友,男孩找到了生活重心,常常去找施穆爾,給他送吃的,但由于被鐵絲網(wǎng)阻隔,兩人玩耍的時間、空間、方式都受限,更多的是聊天。
一次,施穆爾代替布魯諾家中被打死的猶太傭人,在打掃時與布魯諾相遇,布魯諾一開心給了他吃的,卻被年輕男軍官發(fā)現(xiàn),被憤怒咆哮后,布魯諾嚇壞了,否認了自己認識施穆爾,被誤認為偷吃的猶太男孩慘遭毒打(影片從未直觀展示暴力鏡頭)。之后布魯諾內(nèi)疚至極,在下一次見面中,向施穆爾道歉并表示想彌補他,而后得知施穆爾的父親在集中營消失了,布魯諾答應(yīng)進入集中營幫助猶太男孩找到父親。穿上施穆爾找來的條紋睡衣(囚服),布魯諾挖洞進入了集中營,正巧趕上當日集中毒死一批猶太人,兩位8歲小男孩就在自己沒有搞明白是什么情況時離開了這個扭曲的世界。
也許有家長會認為這故事太悲慘,覺得讓孩子看不合適。(我認為小學三年級以上都可以讓孩子看,影片沒有任何暴力場景)。其實,我們?nèi)祟悢?shù)千年歷史中,只有當今這個時代是最美好的,短暫的和平年代不都是建立在對殘酷人類史反思之上的嗎? 正是因為我們現(xiàn)在處于和平年代中,才要讓下一代知道更多殘酷的歷史。越強烈的對比,越能打磨一顆感恩的心,越會珍惜這個時代的美好。由二戰(zhàn)猶太人的命運,可以展開,與孩子討論交流整個猶太人的命運、歷史和領(lǐng)先的思想,再聊聊當今猶太精英在各個領(lǐng)域出色的表現(xiàn),是否能激發(fā)孩子對猶太民族整體的思索呢?
這樣的思索是如此有必要,因為當今世界大舞臺上,猶太人是不可或缺的主角。在歐美政治界、商業(yè)界、金融界,思想界,文藝界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從隱形富豪家族羅斯柴爾德,到現(xiàn)任美聯(lián)儲主席耶倫;從佛洛依德,卡爾·馬克思到第三代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從畢加索、拉斐爾到斯蒂文·斯皮爾伯格、伍迪艾倫;從德國偉大詩人海涅,到西方現(xiàn)代文學奠基人卡夫卡;從洛克菲勒、摩根家族,到谷歌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拉里佩奇;從愛因斯坦到控制論之父維納,大師級人物舉不勝舉。最近暢銷書《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的大局觀同樣讓人折服。
優(yōu)秀的影片需要我們用心尋找、留心收藏、細心品味,隨后與孩子分享交心,延伸出各種可以讓我們和孩子進步的素材,吸收精華,充實大腦,豐滿人格。孩子若有興致,邁開腿,列出計劃,飛往以色列耶路撒冷,親身浸潤其中,觸摸猶太民族的靈魂,讓我們的世界觀變得扎實起來吧!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