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總是央求著出去玩的時候
你有沒有說過:“下次/明天/以后再帶你去”
寶寶調(diào)皮搗蛋的時候
你有沒有說過:“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
生活中有些話,我們經(jīng)常說
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些話“鋒利如刀”
深深的傷了孩子的心!
千萬別拿警察、醫(yī)生、老師,嚇孩子!
“再鬧,讓警察叔叔把你帶走”
“不聽話,讓醫(yī)生把你抓去打針”
“不乖,就讓老師來罰你站著”
● 之前一則新聞中說:老人帶孫子去超市,低頭拿錢的功夫?qū)O子就不見了。攝像頭發(fā)現(xiàn):小孩和陌生人走了,看到保安,想求救,卻又退回來了??匆娋?,想呼救,卻又沒敢。就這樣被壞人帶走了。索性孩子最終獲救。后來詢問得知,奶奶經(jīng)常跟孩子說:“ 再搗亂,就讓警察把你抓走!”這才是孩子不敢求救的原因。
拿警察嚇唬孩子,小心孩子會更容易被壞人傷害!總是拿經(jīng)常嚇唬孩子,真正遇到危險的時候,會把自己置于險境。害怕警察的孩子,可能會遇到危險不會求助,到那時再悔恨當(dāng)初不該拿經(jīng)常來嚇孩子,為時晚矣。
拿醫(yī)生嚇唬孩子,小心孩子生病了也不肯去醫(yī)院!父母總希望孩子心里有個怕的人,這種想法很致命。尤其是拿醫(yī)生來嚇孩子。害怕醫(yī)生的孩子,可能會更加抗拒看病、醫(yī)治,甚至視作一種威脅。真正需要爭分奪秒醫(yī)治時,孩子的配合是最好的“藥”。
拿老師嚇唬孩子,小心還沒上學(xué),孩子就已經(jīng)厭學(xué)了!幾乎所有孩子都會把老師的話當(dāng)“圣旨”,可想而知老師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用這樣一個重要、正面、積極的形象來嚇孩子,會讓孩子恐懼上學(xué),甚至是還沒入學(xué),就已經(jīng)不愛學(xué)習(xí)了。
孩子的是非分辨能力遠(yuǎn)不如成人,正是需要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時候,如果總是聽到這些扭曲事實(shí)的話,可能會很抵觸這些日常對我們很有幫助的人。給孩子留下的心理暗示可能會害了TA一輩子。
千萬別拿媽媽的愛,威脅孩子!
“再不聽話,媽媽不要你了”
“再哭,我揍你”
“不叫人,就再也不帶你出去玩了”
因?yàn)橥{的方式很管用,所以常出現(xiàn)在生活中各種父母搞不定孩子的情況下,比如孩子在外面玩不肯回家、不肯這樣、不肯那樣等。常常在商場中看到:寶寶非要買玩具,媽媽不同意,寶寶大哭大鬧,媽媽說“再哭鬧,我不要你了”。
這句極具威脅性的話,可能能換來孩子暫時的安靜和“聽話”,但孩子的心里會非??謶?,恐懼即將到來的最可怕的后果:“被打”“被拋棄”,這會造成孩子強(qiáng)烈的不安全感。這樣的做法,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怯懦、自卑、甚至是偽善,因?yàn)樗麄冊缫蚜?xí)慣了屈服,將來也更易屈服于比自己強(qiáng)大的“惡人”,從而更容易受欺凌。
千萬別拿孩子做“樹洞”,抱怨另一半!
“你爸懶死了,你可不能跟他一樣”
“你媽事兒太多,別跟你媽學(xué)”
“你可要好好學(xué),以后別和你爸一樣沒出息”
對孩子來說,沒有比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相互尊重和親密關(guān)系更重要的,良好的夫妻關(guān)系會讓孩子感到安全、自由和愉悅。但如果爸爸媽媽相互貶低,甚至把對對方的不滿和憤怒通過孩子來宣泄和表達(dá),說是相當(dāng)于在分裂孩子的心也不為過。孩子天性都是極其忠實(shí)于父母的,既有親近爸爸,又有親近媽媽的需要,二者同樣重要,不可分割。
生活在如此的沖突家庭之中,孩子會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該和誰親近,無所適從。要么變得越來越兩面派,要么就是為了表達(dá)對父母的忠誠和歸宿感,會出現(xiàn)與被否定的父母一致的行為。比如媽媽越是抱怨爸爸懶,孩子很可能越會像爸爸一樣懶。這肯定不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
千萬別拿別人家的孩子,激將孩子!
“你看誰家那小誰”
“別的孩子都會,就你不會”
“這么容易,你都做不好”
很多父母對孩子有太多的期待,尤其是看到很多長得更快、更好的孩子后,難免“恨子不成器”,激將法就成了“拔苗助長”的首選。但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根本不可能理解到父母激將說話背后的含義,反而會讓孩子更加認(rèn)定自己是差的、自己什么都不行、自己確實(shí)很笨。
父母越是激將,反而越坐實(shí)了孩子對自己的負(fù)面判斷,“我不行”可能會成為孩子一輩子都揮之不去的自我評價陰影,這樣當(dāng)然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長的。
千萬別拿恐怖的事情,治孩子!
“再不睡覺,大老虎來把你叼走了”
“再說謊,鼻子會變長”
“妖怪專吃不聽話的小孩兒”
我們這一代,很多孩子都是被“嚇大”的。尤其是老人很喜歡用這這些話嚇唬孩子,讓孩子聽話。這樣的話可能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立馬乖乖就范。但總這樣嚇唬孩子會給童年留下陰影,甚至?xí)尯⒆拥恼麄€人生落下“后遺癥”。
比如晚上會怕黑、不敢一個人睡覺、害怕自己會死掉等。嚇唬會增加孩子的精神壓力和恐懼心理,孩子夜里常做噩夢,睡不穩(wěn),很多都是被嚇出來的。常常被嚇的孩子容易形成膽小、軟弱,遇事縮手縮腳等性格,更談不上勇敢堅(jiān)強(qiáng)的個性養(yǎng)成。
千萬別用侮辱性的話,中傷孩子!
“你真夠笨的,這都不認(rèn)識”
“總是做錯,你是豬腦子嗎”
“你怎么這么不招人待見”
誰也不會故意羞辱孩子令TA難看,但情急之下,難免會說出那些傷了孩子的話,但這些羞辱性的言詞,一旦說出,其影響很難消除,羞恥感直接傷害孩子的內(nèi)心。溫尼科特說:“嬰兒仰望他的母親,在母親眼中看見他自己”。
所以,如果孩子總是在父母的眼中看到“不堪的”“愚蠢的”“失敗”的自己,這種影響可能會伴隨孩子的一生,遇到困難或挫折,總會想起曾經(jīng)父母對自己的評價,這是一直這樣低迷下去,很難突破曾經(jīng)被父母給的“魔咒”。
千萬別拿孩子,做自己情緒的擋箭牌!
“要不是為了你,我……”
“你真讓我感到羞愧”
“看你給我惹的禍”
心理防御系統(tǒng)是個很神奇的屏障,就像是自我保護(hù)的本能一樣,幫助自己免受不良情緒帶來的傷害。所以有時,面對我們難以處理的親子沖突,比如孩子各種不讓人滿意的行為,當(dāng)我們無能為力的時候,本能的就會把不好的情緒歸咎到別身上。
這些抱怨的話,說出來自己可能會舒服些。又或者是不經(jīng)意間,排除了自己的責(zé)任,而把情緒直指孩子。但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遠(yuǎn)不及大人,孩子會覺得“媽媽生氣/難過,都是因?yàn)槲?,我是個壞孩子”,會讓孩子長時間的陷在無休止的內(nèi)心的負(fù)罪感之中。
千萬別把孩子當(dāng)傻子,騙孩子!
“打針一點(diǎn)兒都不疼”
“這藥一點(diǎn)兒都不苦”
“下次(每次都說下次)再帶你去玩”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是故意想要騙孩子,很多時候是迫不得已,比如為了讓孩子配合治療,或者為了盡快擺脫當(dāng)時的窘境。但經(jīng)常騙孩子,哪怕是“善意的謊言”,起初破壞的是孩子對于父母的信任,但久之破壞的卻是孩子對全世界的信任,如果連最親密的人都不可信,那世界上“我”還能相信誰呢?
這種日積月累的失信對親子關(guān)系是種極大的挑戰(zhàn),孩子很可能會更加叛逆、挑釁父母的權(quán)威,因?yàn)橐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是毫無威信可言的。相應(yīng)的,被這樣對待的孩子,小時候可能會騙父母、騙家人,大一些很可能會騙老師、騙朋友,今后的人際關(guān)系岌岌可危。
P用都沒有的“嗯嗯啊啊”,就別說了!
“嗯”“啊”“哦”“對”“好”
……
常常見到有些父母,在忙得時候,遇到孩子纏著自己問東問西,不是煩躁、就是心不在焉的應(yīng)付著孩子的問題。比如孩子問:“你看我做的好嗎”,媽媽可能眼皮都沒抬的隨口一說:“嗯,好”。
孩子對父母的每一個神情、每一句話都超級敏感,父母是不是在用心和孩子說話,孩子能夠第一時間覺察。也許一次、兩次的忽視,并沒所謂,但次數(shù)多了,孩子會感覺到“原來媽媽不喜歡跟我說話”,或者“不管我說什么,媽媽都不會關(guān)注我”,這樣久了,孩子也就不那么愿意跟父母說話了,甚至慢慢變得不愿意跟任何人交流,不僅影響孩子的語言能力發(fā)展,更是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