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教育資訊>這門課,小學不重視,中高考再抓就真的來不及了!

這門課,小學不重視,中高考再抓就真的來不及了!

2017年03月16日 10:17出處:親親寶貝網(wǎng)作者:親親寶貝網(wǎng)閱讀次數(shù):241
今天的這些努力,不僅僅是為了應對高考改革,不僅是為了語文學科,更是為了孩子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會對他長遠的學習發(fā)展起到幫助,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01

最近,中國美院2017年考試題引發(fā)了朋友圈的熱議。因為,今年考試題是這樣的:

題目:《尋南溪常道士》 唐·劉長卿

一路經(jīng)行處,莓苔見屐痕。

白云依靜渚,芳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要求:根據(jù)詩意,結(jié)合你的繪畫經(jīng)驗以及對全詩的理解,畫一張主題創(chuàng)作。

很多人感慨,都說文化課不好就走藝術的路吧。現(xiàn)在,語文學不好,藝術路也走不通了啊。

中國美院今年這樣的考試題不是偶然。今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有個重大變化,強化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考核,語文科目增加閱讀量、古代文化常識,“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都變?yōu)楸乜肌?

以前我們也常聽說:“語文是一個基礎學科,理解能力不強,其它學科都學不好。”但也會發(fā)生有些人語文水平不怎么好,看書也不多,寫作能力也不強,但還考的不錯的現(xiàn)象。

可是這是過去了,現(xiàn)在不光中國美院的考試如此,看了去年北京的兩道理綜考試題后就會真切的發(fā)現(xiàn),真的不一樣了:

化學考試卷,出了一個夢溪筆談的文獻,要求學生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來解釋這段文獻里出現(xiàn)的科學現(xiàn)象。

物理考試卷,有一道題,題干本身達到八百多字,要在這八百多中當中尋找到有用的線索,從而來解題。雖然說學生物理可能學得非常好,但這道題的題干如果沒有看懂的話,恐怕也很難做對。

語文學科很重要,在語文上尤其是在閱讀上花費的時間會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豐盈的人,會思考,有主見的人。這個道理很多家長都懂,可在緊迫的考試面前,仍覺得孩子把時間花在課外書上有點“浪費”,想著孩子考上學后再讀來得及,更愿意把時間擠出來做題、上輔導班。

然而,現(xiàn)在高考改革的這些變化意味著,語文能力開始直接影響到一個孩子在高考當中面對的各個學科需要作出的解答。從功利一點的角度來講,孩子語文學不好可能連上一個好一點大學的機會都沒有。

02

有專家簡單概括:高考改革之后,“得語文者得天下”這句話,一點都不過分。語文的地位變得非常重要,就是要考出學生十二年的積累,覆蓋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也就是說語文早已經(jīng)不是死記硬背了,今后的高考將會變得更加地廣,更加地靈活,更加的綜合。

比如2015年的高考,考了課本上的一段文言文,要求學生就《論語》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一章節(jié)的斷句,有兩種方式,談談自己認為哪一種斷句的方式更好,并陳述理由。

比如會考題是這樣的:

如果沒有看過這兩本書,學生就沒法做,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這說的是什么。

再比如高考說明給的試題例題是這樣的:

孩子知道一本書的人物姓甚名誰還不夠,它還要求孩子對內(nèi)容宗旨,人物形象、精神氣質(zhì),思想內(nèi)涵等等有一個自己的認識,并且可以遷移到其他的文章的閱讀當中去。

這些切實的轉(zhuǎn)變告訴我們搞題海戰(zhàn)術沒有用了,因為題變得非常的靈活。必須要求孩子有豐富的閱讀,以及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只是一個容器,只把讀的東西裝進去,還要求孩子產(chǎn)生自己的信息處理。

03

語文學習不是立竿見影的事。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小學不抓,中高考就會后悔,到時候想抓也來不及。閱讀量呈幾何級倍的增長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可逆轉(zhuǎn)的趨勢,如果只是靠以前做做練習冊的準備方式,恐怕很難應付。課外閱讀已經(jīng)不再是“課外”的事情了,而是在課外的時間為課內(nèi)的內(nèi)容做準備。

引導和陪伴孩子在學習方法上做出改變就迫在眉睫,就得要孩子在學習的廣度、深度上下功夫。

當代著名學者周國平先生在《論教育》中說過:學習好語文就要抓好兩件事,一是閱讀的興趣和能力,二是寫作的興趣和能力。

一是要做到多讀好書、多讀好的文學作品。所謂的多就要有一定的閱讀量,別給孩子做規(guī)定,讓孩子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書。孩子的興趣盡可五花八門,但是趣味一定要正,家長得做好引導。

多提供些可以讀的資源,比如書、作品。不光是著作本身,幫助孩子加深理解的其它文字材料,都可以收集給孩子看,和孩子一起在讀書中共度人生。

有的家長也挺愿意讓孩子多讀書的,可是特別關注孩子究竟讀了幾本,讀了多少字。其實不要只關心孩子是不是完成了任務,而要要關注孩子的理解能力,關注孩子在這過程中的行為與收獲。

我們很多家長愿意給孩子講書,尤其是一些低齡的孩子。其實應該反過來,多讓孩子講給家長聽。跟孩子就閱讀的話題進行交流,實際上就是幫助孩子理解、從輸入到輸出的知識轉(zhuǎn)化過程。

二是鼓勵孩子多動筆。很多孩子不愿意寫,是因為不知道怎么寫,不知道寫什么,不敢寫。

我們留意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會讀書的人都有只要讀書就一定動筆的習慣。所以就要鼓勵孩子從小寫讀書筆記,形式不拘,可以是讀后的感想,也可以只是摘錄書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鼓勵孩子寫日記。寫日記,第一貴在堅持,養(yǎng)成習慣;第二貴在真實,有內(nèi)容,別對內(nèi)容和篇幅做限制,孩子的寫作積極性最重要。只要能夠堅持,孩子的成長就在點滴積累中進行。

三是帶孩子經(jīng)歷更多的生活體驗。帶孩子走向和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民間傳統(tǒng)風俗、技藝、文化,革命傳統(tǒng),社會的新技術、新科學有關的生活。只有去碰撞,才能產(chǎn)生思想的火花,才會使他讀寫更有內(nèi)容。

帶孩子去旅游,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相結(jié)合,將會成為孩子們學習語文非常重要的輔助手段。

從量變到質(zhì)變有一個過程,不是量上去了,就一定會看到質(zhì)變,它可能需要一個醞釀和發(fā)酵的時間,質(zhì)變有可能在一瞬間突然來臨。

今天的這些努力,不僅僅是為了應對高考改革,不僅是為了語文學科,更是為了孩子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會對他長遠的學習發(fā)展起到幫助,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