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告誡孩子不能哭的中國式家庭,會毀了我們的孩子 小孩子的天賦技能之一就是哭。孩子難受了要哭,受委屈了要哭,做錯事情了被批評還是要哭,很多家長們看到孩子的眼淚就頭疼。但是其實在孩子哭的這件事上,很多家長都有一個誤區(qū),覺得哭是不好的,是膽小軟弱的表現(xiàn)。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總是不讓孩子哭。無論還是是犯了錯誤哭鬧,還是摔倒了,遇到難過的事情了,都告訴孩子不要哭。但是,哭真的很可怕嗎?不哭才最好嗎? 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把“哭”視為一個負面的表現(xiàn),覺得孩子“不哭”的狀態(tài)是正常的,“哭”的狀態(tài)是不正常的。所以家長總是一看到孩子哭,就急忙想讓孩子止住眼淚,慌忙之下甚至可能會用上呵斥,威脅等不正確的方法。但是實際上,哭真的沒有那么可怕。家長們首先要正確的看待“哭泣”。 人天生就有喜怒哀樂??藓托?,都是一個人正常的,真實的情感流露。情緒本身沒有好壞
原標題:為了不讓寶寶看電視,寶爸做出這個舉動,引眾人夸贊 本文由媽咪是大王原創(chuàng),歡迎個人轉(zhuǎn)載分享 當夫妻雙方有了愛的結(jié)晶——寶寶后,會發(fā)現(xiàn)一些很簡單的小事都會變成很奢侈的事。比如:看電視。眾所周知,小寶寶們是不能看電視的, 過早的讓寶寶們看電視會損傷寶寶們的視力,因此很多夫妻在有了寶寶后家中的電視都儼然成了擺設(shè)。 在小編的二寶還小的時候,他自己學會了按電視的開關(guān)。我家先生擔心孩子會看電視,便將電視的電源拔掉了。每當孩子去開電視,都會發(fā)現(xiàn)電視中不再有小人出現(xiàn)了,這個時候, 我家先生便會對二寶說寶寶咱家沒電了,電視打不開了,慢慢的孩子就習慣了不去看電視。 一次,小編的爸爸來小編家吃飯,想要看新聞聯(lián)播。這時候,二寶看到后便奶聲奶氣的說著:外公,我們家電視沒電,不能看。 小編的父親見此情景也只能作罷,連忙回應(yīng)
原標題:【親子關(guān)系】老人總喜歡干涉孩子教育,怎么辦? 社會壓力大,很多年輕人忙于工作,普遍把孩子生下來后交由自己的父母養(yǎng)育。 有的每天晚上陪會孩子,有的一周到周末才有時間帶孩子,還有的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一個月甚至更久才見一回孩子。 這種現(xiàn)象導致年輕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說是有心無力,交給長輩帶孩子后,自己再插手,往往又會產(chǎn)生很多矛盾。 這可以說是當代年輕人面對子女教育的一大痛點。 隔代教育有什么不好之處? 01、容易寵溺孩子 都說“隔代親”,是確實存在的。 往往孩子即使有些不好的行為,老人也舍不得說孩子而是一味的縱容他們,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 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唯我獨尊”的想法,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以后很難和其他人好好相處。
原標題:知識科普|孩子幾歲正式學英語合適? 3-6歲是最合適的時期 少兒啟蒙 孩子在6歲之前,對語言的接受能力很強,如果在這時能夠適當?shù)剡M行英語啟蒙教育,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英語是一種國際通用語,不懂英語,在信息交流方面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同時研究還表明,學外語會促進智力的發(fā)展。美國耶魯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通過分析研究認為,講兩種語言的幼兒比僅會講一種語言的幼兒,在腦子的靈活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均有優(yōu)勢。 語言刺激是促進大腦細胞生長發(fā)展的要素。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在這個時期對幼兒給予兩種語言的刺激,能促進幼兒大腦兩半球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加強神經(jīng)細胞之間的聯(lián)系。 因此,幼兒期的英語訓練對孩子是大有益處的。幼兒期,特別是6歲以前,是獲得外語的最佳期。 根
原標題:二胎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的培養(yǎng)要公平,這3個問題不要忽視 導語:二胎的政策放開,是想要促進更多的家庭生育二胎。但是現(xiàn)在很多家庭生育一個孩子之后,經(jīng)歷過許多的孩子的生育問題還有教育問題,對于二胎是有抵觸的。但還是有很多家長喜歡孩子,想要生二胎。雖然生養(yǎng)二胎會有一些煩惱,但是對于家庭來說一直都是值得的。只要教養(yǎng)好,享福的日子在后頭。 我的一個朋友小高,前幾年剛結(jié)完婚。由于他們夫妻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知道自己童年的時候沒有兄弟姐妹的壞處,剛結(jié)婚就準備想要二胎。當老大生育三年后,他們又開始要了老二。原來生老大的時候,是小高的婆婆照顧他。 但是今年比較忙,小高的婆婆一直照顧小高還要經(jīng)?;丶?guī)兔?,這樣來回兩頭跑,小高撫養(yǎng)兩個孩子也有很多的煩惱。 很多寶媽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老二出生,可能是年紀比較小,家長都把心思還
原標題:媽媽為何不管怎么吼孩子,他還是與母親最親?原因不單是因為愛 帶娃不是一件容易事,而這項重任大多都落在了媽媽的身上,因此她們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那個人,也是孩子最親近的那個人。 不過,盡管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難免也會因為一些情緒而產(chǎn)生焦躁,由此便會產(chǎn)生怒吼孩子的行為,但讓人感到不解的是,小家伙們卻仍舊會與媽媽保持親近。 那么為什么媽媽讓寶寶那么傷心,寶寶還會與母親感情那么好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不僅僅是愛而已。 被寶媽吼完眼淚汪汪的小家伙,轉(zhuǎn)頭卻又像“豆包”一樣粘人 娜娜由于是遠嫁給老公的,自己的家人離婆家十分遠,平時有什么事也不能及時地幫上忙,現(xiàn)在有了孩子后就更不方便了。 婆婆的身體不太好,自己媽媽又離得遠,照顧孩子的重任只能落在自己身上,因此她不僅要做兼職還要照顧孩子,如果忙起來就會感到焦慮。
原標題:長大后自卑的孩子,父母在家里都喜歡這樣說話,現(xiàn)在改還來得及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收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但是要說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是誰,當然是孩子的父母了。父母給孩子的家庭教育,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方式,決定了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總是比較嚴格。孩子做得不好可能會被批評,但是孩子做得好,卻不一定被表揚。這就給孩子稚嫩敏感的內(nèi)心帶來了一片陰影。 家長們也許只是為了不讓孩子驕傲自滿,從而懈怠下來。但是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是非常的重視家長的評價的。有些話,家長不能總是對孩子說。 ⑴總是夸別人家的孩子 有一種人叫做“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總是活躍在自家父母口中,作為花朵把自己襯托得像一片無名的綠葉。總是做不起眼的綠葉并不好受。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面前夸贊別人家的孩子,還要求孩子向他學習。其實無
原標題:為啥寶寶被吼之后,很快就不“記仇”了?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成為父母后,有的人坦言被孩子“治愈”了,自己的壞脾氣好多了,深刻的感受到,原來世界上有個人滿眼都是你,全身心地愛著你??捎械臅r候,在面對孩子的哭鬧不止,忍不住脾氣上來時,大吼一聲,而寶寶的表現(xiàn)卻出乎意料。 忍不住吼了娃,惱火時,娃的一個舉動讓寶媽淚目 佳佳是一名全職媽媽,為了孩子辭職在家,想給孩子全身心的愛和陪伴。也積極地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每天和娃互動。 在娃兩歲前,雖然身體累,但慶幸的是,還比較好帶,養(yǎng)成了不錯的習慣,各方面的反應(yīng)也非常好,能夠簡單地對話,看繪本、玩玩具、出門和小朋友互動。 佳佳也一直對孩子很溫柔,即使自己有一些負面情緒,也會注意不要讓孩子感受到,會自己慢慢地釋放,然后以正面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 這一切和諧,直到孩子兩歲后被打破。
原標題:一個巴掌下去,后果嚴重!孩子身上這6個生命線,可千萬不能打!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他們漸漸也有自己的小脾氣、小倔強了。有時候?qū)殞毎l(fā)起脾氣來,怎么都哄不好,可把粑粑麻麻們給氣的夠嗆! 有些脾氣不好的家長,直接就要動起手來!但是家長們千萬別小看了這幾下棍棒教育,很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哦! 孩子身上這6個生命線,可千萬不能打 1.屁股 很多粑粑麻麻覺得,這里也不能打,那里也不能打,那我就打?qū)殞毱ü?,屁股上全是肉肉,總不會傷害到孩子了吧? 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粑粑麻麻都是這么做的!有這種想法的粑粑麻麻們注意了,屁股上有很多的坐骨神經(jīng),用力打孩子屁股時,容易損傷神經(jīng)末梢。 如果寶寶屁股肌肉嚴重受傷,可能導致皮下充血,如果血管破裂,那后果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打孩子屁股的危害還不
原標題:隔代教育出現(xiàn)問題,家長應(yīng)該怎么辦? 現(xiàn)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會選擇請自己家里的老人幫忙帶孩子。對于父母來說,他們的負擔會減輕許多。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這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隔代教育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 老人帶孩子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發(fā)現(xiàn),那些受到隔代教育的孩子會有一些異于其他孩子的表現(xiàn),很多有經(jīng)驗的老師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孩子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相信那些參加過家長會的家長應(yīng)該都會聽過老師的話,最好自己帶孩子。 一般由老人帶的孩子會有下邊的特點: 1、 性格內(nèi)向 老人帶孩子可能會比較穩(wěn)妥,因為老人的體力和精力都不如爸爸媽媽。所以很多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就會自覺不自覺地規(guī)避掉一些危險,同時也會剝奪孩子接觸事物和接觸人的權(quán)利。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會變得非常內(nèi)向,不善于社交。 2、 自控力差
原標題:我不想吼娃,卻總是失控!教你做個情緒穩(wěn)定的父母 郊野公園,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老大男孩,七八歲的樣子,小的一歲多。公園沒有廁所,媽媽面對著灌木叢,抱著一歲多的孩子把尿。大兒子在旁邊,也要撒尿。 媽媽煩躁地大喊,“沒廁所!背對著人就行。” “跟你說,背對著人。不知道什么叫背對著人嗎?” “這是背對著人嗎???我不是人嗎?” 媽媽越喊,孩子越不知道該轉(zhuǎn)向哪邊。整個人都成了木頭人,呆呆地!腦子不會思考,身體也不會動了。 一、被吼時,孩子是什么感受呢? 繪本《發(fā)脾氣大叫的媽媽》形象的呈現(xiàn)了孩子的感受: 被吼的孩子,就像繪本里
原標題:我為什么不阻止孩子看電視?家長應(yīng)該都要知道! 應(yīng)不應(yīng)該讓孩子看電視? 現(xiàn)在這個時代,孩子從一歲開始就把眼睛盯著電視看,我們應(yīng)不應(yīng)該給孩子看電視呢? 我們先來說什么時候可以看,看多長時間合適。 原則上來說,我們不建議給兩歲以內(nèi)的孩子看電視,但是原則畢竟是原則,放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實現(xiàn)起來多多少少會有些困難。 而且前面也提到,對于這個時代的孩子來講,一為的禁止是不現(xiàn)實的。 再者說,如果孩子已經(jīng)到了兩三歲,還完全不知道手機ipad是什么,更不知道電視上熱播的動畫片有哪些等等,不知道愛莎公主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不知道喬治和喬虎哪個才是佩奇的弟弟。 孩子和同齡人之間沒有共同話題,對于他的人際交往也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所以說既然不能完全杜絕,那么有沒有什么好的折中的
原標題:我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一歲孩子的需求? 大多數(shù)1歲的孩子在大部分醒著的時間都想與成年人在一起,尤其是他們最依戀的人。而且,很少有人能夠一次獨自玩超過5分鐘。即使是最好的一歲游戲,如在弦上拉動玩具,也會很快因為玩具翻倒或弦纏結(jié)而感到沮喪。這個年齡的孩子在身體上不能使玩物井井有條,他的注意力跨度也很短。 這意味著一歲的孩子是一個要求很高的公司,但不能拒絕在游戲場中做出回應(yīng)或孤立他們,從而使他們的要求降低。如果您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與孩子在一起,那么您可能希望與外面的童車旅行以及其他父母和孩子的陪伴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不過,當您在家時,如果您想尋找一種方式來給年幼的孩子提供陪伴,而不是嘗試對其進行配給,那么你們倆都會度過一個更好的時光。 如果您的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那么她將擁有一切一直都在關(guān)注自己。當然,她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您還有其
原標題:父母帶娃的四點壞處!年輕人一定要注意!特別的第四點! 父母幫著我們帶娃,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我們這代人的普遍現(xiàn)象了,我的媽媽常說她們那代人真是苦,把我們帶大了又要來帶我們的孩子,想想老人帶娃也是辛苦啊!下面我們來談一談父母幫著帶娃會出現(xiàn)的一些矛盾把! 1.老人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自己差異很大 矛盾重重。不得不說,老人是善良的,但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兩個不同家庭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況且都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更何況是相差三四十年的長輩們?還記得我懷一胎時,因為飲食文化差異,婆婆總覺得我太“嬌氣”,這也不吃,那也不吃,和我說到她那會的種種經(jīng)歷,還有各種類似一天吃十幾個雞蛋最補的飲食“老法”,真是嚇死人!那會同一屋檐下,就吃飯睡覺這樣的雞毛蒜皮,都會讓彼此大眼瞪小眼!想必婆婆應(yīng)該也很憋屈吧,似乎誰也沒有錯,可是白天不懂夜的黑,沒有統(tǒng)一的理念,好難共情。那會先生
原標題:“我教育孩子的時候,請你別拆臺”,“拆臺式”育兒,真的要不得 拆臺式育兒可能許多家長都比較陌生,但是這種方式卻普遍存在許多家庭中,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不僅僅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同時對夫妻關(guān)系也會有很大的傷害,那么接下來我們用幾個例子來感受一下,什么是拆臺式育兒,如果這種育兒方式在你的家庭中也存在,那么各位爸爸媽媽就一定要引起重視了。 場景一 到了吃飯的時間,大家都坐下準備吃飯,唯獨孩子還在客廳看電視,媽媽叫了幾句孩子,孩子卻沒有理睬自己的媽媽,媽媽又反復(fù)的叫了幾次孩子,慢慢的媽媽的聲音變得嚴肅,但是孩子還是沒有反應(yīng),這個時候爸爸也催了孩子,孩子嘴上答應(yīng),可是還是一動不動,這個時候奶奶出來說,飯還熱著呢,讓她先看吧,我等下過去喂她。 場景二 孩子每周都會有英語補習課,所以媽媽會在2點左右的時
原標題:斗娃動能:家庭安全教育有哪些內(nèi)容? 學齡寶寶最容易受到的傷害就是跌傷和碰傷。對于每一對父母來講,掌握一些急救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如何處理外傷口,如何安撫小朋友的情緒等等。 小朋友對家里的每一個東西都有好奇心,尤其是那些能套在頭上的東西,所以家長也要注意,不要讓小孩子把塑料袋,氣球等物件套在自己頭上,否則也會導致了窒息,甚至是意外死亡等等。 我們家一般容易出現(xiàn)水漬的地方,例如,廁所門口,廁所地面,廚房地面等,我愛人都鋪了網(wǎng)格狀的墊子,雖然容易臟,但是完全保護了亂跑亂動的孩子,不至于滑倒摔傷。 有些家長在家里用過的一些尖銳的工具,或者是刀具等,也會亂丟亂放,好些孩子摸到了自然可能學著樣兒弄,就會刺破了手指等等。所以,家長在家里用過的工具,最好是要收起來,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不過,家長也不要過分地保
原標題:幼兒成長的三個敏感期,正確引導有利于孩子智力發(fā)育,家長要明白 前幾天去小區(qū)遛彎的時候看到一個家長抱著一個一歲左右的小孩子,孩子在媽媽的懷抱里一直吃手,被媽媽看到了,就馬上把他手打下來。孩子想下地玩兒,抓地上的土,可是沒走幾步就被媽媽制止了。 相信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這樣也都是這樣做的,他們也都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覺得孩子還不太會走路,一不小心磕著碰著容易受傷,而且地上的東西很臟,如果不注意把什么臟東西放在嘴里,實在是非常的不衛(wèi)生。 但是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會出現(xiàn)敏感期,有些動作是他們成長當中必須會做的,比如把手放到嘴里,或者是揮手打人等等。比如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會出現(xiàn)口腔、手和腿的敏感期,家長應(yīng)當格外引起重視。 一,口腔敏感期 孩子出生之后最方便使用的器官就是口了。一開始孩子會習慣于把手放到嘴里面吮吸,
原標題:小寶寶也需要交流?想培養(yǎng)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多和寶寶說說話 昨天去看芳芳家的寶寶,大大的眼睛像黑葡萄一般,沒有人不喜歡,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非??蓯鄣膶殞?,卻一歲多了還不太會說話。 芳芳對寶寶非常的關(guān)心體貼,每次孩子還要喝奶時,只需要把眼神看一眼奶瓶,芳芳就意會到了孩子要做什么,趕緊把奶瓶遞過去。當孩子看一眼餅干,父母便知道孩子想吃餅干,就餅干塞到了孩子的手里。 正是因為父母對于孩子太過于了解,所以孩子根本就不需要說話,父母就能夠把所有的事情辦得妥妥當當。 然而,也正是因為父母這種事事俱到的做法,才讓孩子的語言功能不能及時的得到鍛煉。 但是芳芳卻非常不認同我的行為,她認為孩子說話遲是他天生的。 芳芳說:我這么疼愛孩子,怎么能害了孩子呢? 其實,確實是這樣子的。 01、這些方法
原標題:孩子遇事總發(fā)脾氣逃避?警惕“回避型人格”,了解下霍索恩效應(yīng)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自家孩子有些時候會突然性情大變。從之前較為熱情活潑開朗的狀態(tài),變得不怎么喜歡說話。甚至在做事情的時候,首先就是否定自己,告訴別人自己不可能完成。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尋求別人的幫助,而不是自己勇敢向前主動克服。相信上面所說的情況,大部分的寶媽在和孩子相處之時都會遇到,這也讓大家十分的頭疼。那么在孩子這些行為背后,是否有一些影響他們未來成長的心理問題呢? 之前就有相關(guān)的育兒專家研究過這類兒童狀態(tài)行為,他們表示: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家寶寶性情大變,喜歡站在別人身后推脫逃避,可能就是回避型人格的先兆。父母必須了解清楚回避型人格,同時分析在自家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的進行處理。 一、回避型人格是什么呢?它有什么樣的特征呢? 所謂的
原標題:爸爸帶娃,活著就好?千萬別低估了父親帶養(yǎng)的重要性 “爸爸帶娃,活著就好”,很多人用這句話來吐槽當代寶爸帶娃的現(xiàn)狀。 誠然,很多新手寶爸在自己心理還是孩子時,就匆匆忙忙成為了父親,不能及時轉(zhuǎn)換角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所以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爸爸哄孩子睡覺,孩子還沒睡著爸爸先睡著了;爸爸陪孩子玩耍,孩子自己低著頭不知道在干嘛,爸爸在一旁游戲玩得火熱…… 比起讓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好像這樣更讓寶媽操心。 的確,爸爸帶孩子著實存在部分弊端,比如下面我們將要提到的這個家庭。 第三季公益行期間浩浩(化名)測評現(xiàn)場 浩浩(化名)是公益行期間岳老師測評的一個孩子,三歲前是爺爺帶養(yǎng),三歲后是爸爸帶養(yǎng)。 爸爸的帶養(yǎng)方式很簡單,電視打開,孩子安靜一整天;家人呢,對浩浩也是包辦和溺愛,從小幾乎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