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又漲價了”,這幾天,該消息引來年輕媽媽的關注,是不是喂養(yǎng)寶寶的成本又要增加了?就此,記者走訪了市場,也聯(lián)系了相關企業(yè),發(fā)現(xiàn)僅用“漲價”二字形容眼下的奶粉市場,并不準確。
奶粉市場未現(xiàn)普漲
記者在家樂福仲盛廣場店和樂購莘莊龍之夢店對美贊臣、多美滋、雅培、明治等4個品牌的洋奶粉,以及貝嬰美、伊利、雅士利等3個品牌的國產奶粉進行了價格調查。從結果看,絕大多數(shù)奶粉的價格與一個月前相比都保持穩(wěn)定,只有個別品牌個別品種的奶粉價格有所變化。其中,價格變化最大的是多美滋優(yōu)階貝護3階奶粉。以該品種400克的包裝為例,7月之前的售價為160多元,現(xiàn)在的價格是198元。營業(yè)員介紹說,這是因為該款奶粉從7月起更換了包裝,配方方面也有所調整,所以價格上漲了。
記者從家樂福、樂購、聯(lián)華等賣場超市的采購部門獲悉,近期確實有部分洋奶粉的價格有所變動,但變動周期和漲幅并不一致。家樂福方面表示,6月初明治奶粉的價格有所調整,漲幅在13%左右;樂購方面表示,美贊臣的奶粉價格在5月時完成了小幅提價。不過,多美滋被所有超市賣場提到在7月進行了價格調整,漲幅在7%至13%。超市賣場方面表示,從價格變化情況看,所謂奶粉漲價是正常的市場價格變動,并非洋品牌聯(lián)手普漲。
另外,記者從上海市統(tǒng)計局、國家統(tǒng)計局上海調查總隊也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上海市場奶粉價格累計上漲4.7%。這4.7%的漲幅是根據價格調查的相關規(guī)則,選取市場中若干種品牌、特定規(guī)格的奶粉作為“價格錨”,每月定人、定點、定期跟蹤計算得出的平均價格變化情況,其中既有中高端品牌、也有平民品牌,既涉及洋品牌,也包括國產品牌。而1月至5月,上海市場的食品價格累計上漲幅度為8.8%??梢?,奶粉價格的變化幅度并未超過食品,因此很難說奶粉價格出現(xiàn)大幅上漲。
不能僅看代購價格
很多消費者一聽到洋奶粉價格上漲,就會與國外奶粉價格作對比,然后得出“同品牌奶粉在國外售價便宜,國內很高”或“洋奶粉在國內漲價,在國外不漲價”的結論。但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海淘”、“代購”洋奶粉的價格只能作為一種參考,直接比較國內外奶粉的價格高低和變化并不準確。
消費者陳小姐選擇給4歲的寶寶吃德國產的喜寶奶粉,由于該品牌在國內沒有實體門店銷售,陳小姐一直選擇請朋友從德國購買后郵寄回上海。目前,陳小姐購買的4段喜寶奶粉900克盒裝折合人民幣130元,算上郵費,大約在150元左右。最近,陳小姐發(fā)現(xiàn)喜寶在淘寶開出了官方旗艦店,奶粉有了中文包裝,但800克罐裝的定價為328元、400克盒裝158元,算下來比她郵購的貴了一倍。但陳小姐隨后得知,嬰兒食品在德國等國家可享受價格補貼,所以價格比較低廉平穩(wěn),“可以說我的寶寶是沾了當?shù)匮a貼的光,但不能說洋奶粉在國內賣得貴就完全不合理。”
另一家洋奶粉品牌雀巢的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眼下很多洋奶粉的定價和價格變化是與國產奶粉同步的,無須參考國外售價。就雀巢奶粉而言,除個別品種在中國沒有生產工藝條件,大多數(shù)品種均在國內生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因生產成本上漲而需調整價格,那么作為洋品牌的雀巢是與國產奶粉品牌同步的。截至目前,中國市場的雀巢奶粉產品均沒有上調價格的計劃。
消費習慣或成推手
雖然此次洋奶粉價格并非普漲,但不難發(fā)現(xiàn),從總體看,洋奶粉的價格變化要比國產奶粉來得頻繁。市場人士對此指出,這主要與消費習慣有關。
在超市賣場里,同等規(guī)格的嬰幼兒奶粉,洋品牌售價比國產品牌高了近一倍。但營業(yè)員說,即便價格高,消費者也更愿意選擇洋品牌,“覺得洋品牌的質量更有保證”。這一點,得到專家的認可。業(yè)內人士透露說,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和近年來屢屢出現(xiàn)的牛奶安全事件影響,很多消費者對國產嬰幼兒奶粉的信任度在下降。尤其在大城市,稍有條件的消費者都會選擇洋品牌奶粉,有些更是不惜通過“海淘”、“代購”等方式直接從國外市場購買。這就使得洋奶粉在市場上的占有率達到6成以上,擁有絕對話語權后,產品即便漲價,也不用擔心缺乏市場。相比之下,國產奶粉為了爭奪市場,不得不在價格上保持優(yōu)勢,不會也不敢輕易漲價。
另一方面,洋奶粉在產品升級換代上的速度也比國產品牌快一些。比如,多美滋對此次價格變化的解釋,就是其換包裝只是外在表現(xiàn),而漲價的真正原因在于產品配方有所調整,新的定價策略要考慮此前的研發(fā)投入和產品原料成本。此外,一些洋奶粉還在根據中國市場的需求,不斷引入將國外的高端品種或新品種,這些行為同樣會帶動產品的價格變化。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