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奶粉>洋奶粉>洋奶粉價格過高誰的錯

洋奶粉價格過高誰的錯

2013年07月08日 10:05閱讀次數:163
標簽:嬰幼兒奶粉
洋奶粉價格為何這么貴?這是存在于每個消費者心中的疑問。而國家發(fā)改委展開的對奶粉企業(yè)反壟斷的調查,卻讓這一暴利行業(yè)開始有了降價的勢頭,雖然受益的是消費者,但是我們還是要問一句:洋奶粉價格過高誰的錯?

  中國奶粉市場價格“畸高”,表面上看是疑似某些企業(yè)在進行價格操縱,但究其根源還是因為之前國產奶粉質量問題頻發(fā),客觀上推高了中國消費者追逐洋品牌的心態(tài),進而形成一個不以成本定售價的畸形市場。要使畸形市場歸正,價格反壟斷調查只能治標,要除根還需依賴政府對奶粉業(yè)的徹底整頓與嚴格監(jiān)管。

  這需要政府做的是,在提高嬰兒奶粉監(jiān)管標準的同時,強化日常監(jiān)管執(zhí)法,不袒護國產奶粉。與此同時,國產企業(yè)也不要指望通過行政干預,通過打壓進口奶粉來幫自己占領市場,更應該在提高產品質量和贏得消費者信賴方面,積極有為。

  發(fā)改委反壟斷局證實,該局正在對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等奶粉企業(yè)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反壟斷局稱有證據表明,這些企業(yè)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價格偏高,從2008年以來漲價幅度超過30%,已涉嫌價格縱向壟斷。廣州合生元也一起受到反壟斷調查。

  期待反壟斷將奶粉價格降下來

  發(fā)改委將反壟斷大棒向奶粉企業(yè)砸下去,聲稱“被調查的奶粉企業(yè)存在對經銷商和零售商的價格控制行為,排除和限制了市場競爭,涉嫌違反《反壟斷法》。”這個理由跟之前的白酒反壟斷類似,均是沖著價格操縱而去,且都是針對行業(yè)領先者,具有一定的威懾力。也因此,業(yè)內外人士均以白酒為例,認為乳企或將面臨同樣下場,奶粉價格可能集體下跌,行業(yè)亦進入全面整合周期。

  此次奶粉企業(yè)價格反壟斷調查,主要是針對進口品牌,從市場份額和銷售價格來看,被調查的企業(yè)均處于前列,行業(yè)影響力也非常大。而通過數據也可看出,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到現在,進口奶粉平均漲價幅度已經超過60%,其中有多款相同品牌、容量的進口奶粉國內外價差已超過兩倍。相比其它國家和地區(qū),大陸市場上奶粉零售價太高,消費者被迫要額外支付一大筆費用,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

  進口奶粉之所以敢賣高價,年年找各種理由輪番漲價,就是看中消費者對質量安全意識很強,對進口奶粉的信任度更高,為了孩子健康著想,再貴也要買。進口奶粉能夠占據市場主流,主要受益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國產奶粉因質量問題陷入信任危機,無法與進口奶粉抗衡。甚至于為謀得一席之地,國產品牌奶粉也紛紛打出使用進口奶源的旗號,以至形成強化效應,進口奶粉的地位愈發(fā)穩(wěn)固,對市場價格的把控能力也越強,并從中獲取巨大的溢價空間。

  無論從市場份額、國內外產品價差還是價格掌控能力來看,進口品牌奶粉均有壟斷操縱之嫌,發(fā)改委對其發(fā)起反壟斷調查,乃是合情合理之舉。雖然反壟斷來得晚了點,但還是能夠發(fā)揮出一定的威懾力,按照此前白酒反壟斷結果來看,巨額罰單開出以后,企業(yè)還是老實很多,市場走向也發(fā)生了逆轉。而從消費者的立場看,對奶粉反壟斷密切關注,就是希望能夠將奶粉價格打下來,使其更貼近居民消費水平,而非搞成奢侈品來賣。

  近期,政府針對奶粉行業(yè)頻頻出臺各種政策,目的就是清理整頓乳業(yè)亂象,打擊各種違法違規(guī)行為,提高行業(yè)進入門檻,完善產品質量抽檢標準,加強市場整合力度,從而實現汰弱扶強,走規(guī)?;洜I之路,讓消費者可以喝到放心奶,享受到價廉質優(yōu)的奶粉??梢?,發(fā)改委采取的反壟斷措施,實則是在大棋局下的重要一步,借此機會敲山震虎,逼迫奶粉企業(yè)放棄高價營銷模式,回歸至理性市場競爭,將奶粉的不合理利潤拉下來。

[NextPage洋奶粉價格過高誰的錯]

  國產奶粉給了洋奶粉壟斷機會

  網民認為,正是國產奶粉近些年來的“不爭氣”,給了洋奶粉“邊熱銷邊漲價”的機會。

  網民“郝金剛”說,近年來國內奶業(yè)丑聞頻出,國內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任危機愈演愈烈。在這一背景下,洋奶粉自然成為部分消費者首選,市場地位日漸穩(wěn)固。

  網民“江德斌”說,進口奶粉之所以敢賣高價,年年找各種理由輪番漲價,就是看中消費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很強,對進口奶粉的信任度更高,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再貴也要買。進口奶粉能夠占據市場主流,主要受益于國產奶粉因質量問題陷入信任危機,無法與進口奶粉抗衡。此外,國產品牌奶粉為謀得一席之地,紛紛打出使用進口奶源的旗號,以至形成強化效應,進口奶粉的地位愈發(fā)穩(wěn)固,對市場價格的把控能力也越強,并從中獲取巨大的溢價空間。

  網民進一步說,洋奶粉如果被迫調低價格,國產奶粉短期內未必受益,當價格優(yōu)勢逐漸降低后,將質量做實才是最關鍵的。

  網民“鄧海建”說,發(fā)改委對洋奶粉的反壟斷調查,未必是裨益國產奶粉的好事,起碼眼下還不能算是。盡管奶粉需求上的彈性不是很大,但如果洋奶粉的價格能因反壟斷而“降火”,其市場份額顯然會更為穩(wěn)固。國產奶粉在價格或性價比上的所謂“優(yōu)勢”,也會順帶著拉下一些成色。

  讓洋奶粉降價,靠反壟斷還不夠

  為市場提供安全、價低、可信賴的國產奶粉,才能將洋奶粉拉下“價格神壇”。

  日前,惠氏、雅培等多家奶粉企業(yè),被證實正在接受政府的反壟斷調查。貝因美、惠氏應聲宣布下調奶粉價格,并表示積極配合發(fā)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近年來,外資品牌的奶粉占據了中國市場80%的份額。從2008年以來,在成本下降、關稅下調的情況下,不少洋奶粉漲價的幅度和頻度頗為驚人。同樣品牌的洋奶粉,在國內的售價經常比國外要高出一倍左右。以日本為例,當地居民收入水平遠高于中國,人力成本相應也高,奶源幾乎全部進口,但奶粉卻賣得比在中國還便宜。

  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供需原因,商品價格上漲大多屬于正?,F象。但中國的洋奶粉價格上漲到“畸高”的地步,難以令人接受,也不正常。

  如果,洋奶粉企業(yè)確實有違法壟斷的行為,有關部門自然應當依法查處。而這可能也會讓洋奶粉的價格有所下降。但是,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領域,奶粉價格的高低本質上仍然取決于市場規(guī)律。讓洋奶粉價格降下來,除了反壟斷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尊重市場規(guī)律、尊重消費者。

  反壟斷調查之后,進口奶粉廠家或許不敢再干涉經銷商定價。但是,如果市場的供需結構和人們的消費心理沒有發(fā)生變化,那么,反壟斷調查并不等同于國貨的利好。對國產奶粉企業(yè)來說,洋奶粉受挫,未必就意味著一次發(fā)展良機。

  首先,此次接受反壟斷調查的企業(yè)中,并非只有外資奶粉企業(yè),也有廣州合生元、杭州貝因美這樣的本土企業(yè);其次,國產奶粉普遍定位比較低端,以價格優(yōu)勢參與競爭,但洋奶粉因反壟斷調查而大幅降價后,勢必會擠壓國產奶粉的市場生存空間。

  中國奶粉品牌的跌倒是因為“三聚氰胺”這樣的“黑天鵝”事件,但重新崛起卻不能指望靠競爭對手所遭遇的“黑天鵝”事件,“打鐵還需自身硬”,關鍵是重建質量與信譽,贏回消費者之心。

  同理,中國奶粉市場價格“畸高”,表面上看是疑似某些企業(yè)在進行價格操縱,但究其根源還是因為之前國產奶粉質量問題頻發(fā),客觀上推高了中國消費者追逐洋品牌的心態(tài),進而形成一個不以成本定售價的畸形市場。要使畸形市場歸正,價格反壟斷調查只能治標,要除根還需依賴政府對奶粉業(yè)的徹底整頓與嚴格監(jiān)管。

  這需要政府做的是,在提高嬰兒奶粉監(jiān)管標準的同時,強化日常監(jiān)管執(zhí)法,不袒護國產奶粉。與此同時,國產企業(yè)也不要指望通過行政干預,通過打壓進口奶粉來幫自己占領市場,更應該在提高產品質量和贏得消費者信賴方面,積極有為。

  為市場提供安全、價低、可信賴的國產奶粉,才能將洋奶粉拉下“價格神壇”。(新京報社論)

  國產奶粉當自強

  網民呼吁,發(fā)改委對幾個洋奶粉的反壟斷調查,能喚醒生產、監(jiān)管等部門的行動配合:而且,國產奶粉的安全雄起,才是約束和平抑洋奶粉競相攀比漲價的唯一手段,這需要產業(yè)鏈上所有要素的改進與完善。

  紅網網民“宋鵬偉”說,要根本扭轉洋奶粉的價格壟斷局面,僅靠反壟斷調查遠遠不夠。消費者對于洋奶粉的信賴,實質是對國外食品質量監(jiān)督體系的放心,所以要想改變現狀,除了國產奶企自身要爭氣以外,更需要過硬和嚴苛的監(jiān)管能夠跟上,挽回消費者日漸脆弱的信心。在嚴酷的市場競爭中,那些產品質量過硬的企業(yè),終究會脫穎而出。

  網民“馮海寧”的文章說,防止“洋奶粉”價格壟斷最有效的辦法不是反壟斷調查,而是鼓勵市場充分競爭既要鼓勵更多“洋奶粉”在國內市場競爭,更要鼓勵國產奶粉參與競爭,這需要最嚴格的行業(yè)標準,最嚴格的行政監(jiān)管。

網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