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家庭教育方法

幼兒家庭教育方法    第13集    爸爸陪伴的重要性

標簽: 親子關系親子教育教育方法

簡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分別扮演兩種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思考、處事的方式,讓孩子在于家長的玩耍中學到許多不同的東西。然而,現(xiàn)在大部分的家庭仍 然以母親教育為主,陪在孩子身邊的大都是媽媽和爺爺奶奶。事實上,爸爸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會對孩子產(chǎn)生非常久遠的影響,下面就來看看專家是怎么說的吧!

爸爸陪伴孩子的好處:

1、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德國心理分析師發(fā)現(xiàn),很多吸毒孩子都缺乏父愛,父親在他們童年成長過程中是消失或者很少出現(xiàn)的。父親在家庭中多扮演著“責任承擔者”的角色,一旦孩子與父 親的接觸過少,家里沒有父親做“負責任”的榜樣,孩子果斷、有節(jié)制、勇于擔責并解決問題的個性就很難得到發(fā)展,導致遇事逃避等消極行為。

2、情緒穩(wěn)定、更獨立

研究發(fā)現(xiàn),爸爸帶大的孩子除了更愿承擔責任、更有主見,心態(tài)也更寬容和開放,思維方式更加理性而有邏輯,獨立性也優(yōu)于媽媽帶大的孩子,而這一切都是未來 職業(yè)成功、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必要條件。這是因為,多數(shù)男性帶孩子采取的是“放養(yǎng)模式”,孩子吃東西弄得滿身都是,爸爸也不會因此呵斥他;孩子想去嘗試蕩 秋千,爸爸多數(shù)會鼓勵,而不像媽媽會因為安全問題“碎碎念”。爸爸的寬容給了孩子“去做吧,一切有老爸在,你值得嘗試全世界”的暗示,讓孩子的“主見”受 到了肯定。



3、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

在兒童心理咨詢中,不少來訪的孩子性格孤僻、柔弱、與同學人際關系不好,大多數(shù)與爸爸長期不參與家庭教育有關。他們的爸爸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離異之后 很少來看孩子,還有的位高權重、每天早出晚歸,一周都見不到一面。而媽媽在撫養(yǎng)孩子時多呈現(xiàn)溫柔、關懷、細致的一面,孩子在成長中,無法從爸爸那里獲得粗 放、進取、外向的特質(zhì),與同學、朋友相處就自然顯得內(nèi)斂、柔弱。


4、強化性別認同

科學家發(fā)現(xiàn),隨單 親母親長大的女孩,成年后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婚姻生活滿意度也不如同齡人。缺乏父愛的男孩子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出現(xiàn)“女性化”傾向。因此,父親的陪伴對 孩子的性別認同以及婚戀關系有影響。對女孩子來說,她需要通過父親來認識男人是什么樣子,未來兩性關系發(fā)展時不容易被欺騙、欺負;男孩子更需要從父親身上 學習什么才是男人,幫助他在未來維持穩(wěn)定的婚姻與家庭關系。


5、養(yǎng)成愛運動的習慣

跟父親關系良好的孩子,在運動和協(xié)調(diào)能力上也比較好。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女球迷、玩籃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個愛這類運動的爸爸?爸爸可謂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很多孩子運動的理念、習慣都是從爸爸那里傳承來的。

適合年齡:

3-6歲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

你感興趣的文章

  • 孩子太膽???五招教你幫助孩子擁有勇氣
    孩子太膽???五招教你幫助孩子擁有勇氣 孩子太膽小怎么辦?悠悠是鄰居家孩子,4歲半,內(nèi)向膽小。每次見到悠悠,她總是怯怯的,如果別人主動和她打招呼,或者想抱抱她,她都會非常警覺往后靠,或者直接躲到大人身后。 悠悠也幾乎不和別的孩子一起玩。
  • “溺愛”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溺愛”才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你們都知道,米粒媽是個北京妞,說話干脆,走路帶風,做起事來更是雷厲風行。這種作風,常常遭到處女座米爸的挖苦,他說:“你瞧瞧別人的老婆都是小鳥依人似的,你呢,簡直是大鵬展翅。“
  • 把財富留給孩子, 還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把財富留給孩子, 還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孩子的分數(shù),永遠不如教孩子學會感恩、學會做人重要!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家長如何培養(yǎng)呢?把財富留給孩子,還不如把孩子變成財富!
  • 哈佛心理學家:你最該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相處的七個時間
    哈佛心理學家:你最該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相處的七個時間 我們現(xiàn)在養(yǎng)育的,是第一代可以自由選擇對話或發(fā)短信微信進行交流的孩子。當然,發(fā)短信微信、線上聊天視頻聊天,對我們的家庭和社交生活來說都非常便捷,如果我們使用得好的話,還非常有益。
  • 要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力”,而不是培養(yǎng)“競爭意識”,兩者天壤之別
    要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力”,而不是培養(yǎng)“競爭意識”,兩者天壤之別 “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這樣的觀點如同一個悖論,可能挑戰(zhàn)了人們的習慣。一直以來,我們的習慣是崇尚競爭,猶如崇尚美德一樣;而且很多人認為競爭意識要從小培養(yǎng),如同美德需要從小培養(yǎng)一樣。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