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做出選擇是伴隨我們一生的問題。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達到以后從事什么樣的行業(yè),這些都是需要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來決定的。父母應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自己做出選擇,并且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專家是怎樣建議我們:當孩子遇到“選擇題”時應當怎么做。
讓孩子學會選擇的意義:
在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面臨諸多選擇。有些人能夠分析利弊,堅持做出自己的選擇,并堅定地走下去;而有些人卻亦步亦趨、徘徊迷茫,時常后悔惋惜……時間卻不會因為你的徘徊而為你停留片刻,在你猶豫、舉棋不定時,時間已經(jīng)悄然溜走,而此時,也許許多人已經(jīng)堅定地走在了自己選擇的康莊大道上。
作為父母自然也希望孩子的人生道路一帆風順,但是當孩子走到人生的分叉路口,需要做出選擇時,我們該怎么幫助孩子?是替他們做主?還是選擇更合適的方式啟迪他們,幫助他們渡過迷茫的分叉路口?
在家庭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時常發(fā)生,“這件事應該這樣辦,那條路應該那樣走”,父母喜歡對孩子的每一個選擇包辦代替,大到應該怎樣擇校,怎樣選擇興趣班,小到應該選什么顏色的
書包和筆盒,她都要代孩子做主。孩子稍微有些反駁“到底是你有經(jīng)驗還是我有經(jīng)驗”說教就會準時上演。
那么這樣喜歡包辦孩子的選擇,干預孩子做決定的媽媽,未來會收獲什么樣的孩子?有專家認為:一種,是做不好事就怨天尤人、推脫責任的孩子;另一種,是遇事完全沒有主意的孩子。未來,念管理系還是工程系?學醫(yī)還是學法律?進大公司還是創(chuàng)新小公司?找A還是找B做女朋友?“等我回去問問我媽看!”這就是孩子惟命是從的、在精神上無比懦弱矮小的真實寫照。
讓孩子學會自己做出選擇,并且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幫助孩子積累在大事上做選擇的勇氣與智慧。到哪里去旅行、交什么樣的朋友,在生活中看似是小事,卻透露著一定的價值觀。孩子比較小的時候,讓他做小選擇,相當于把這些價值觀深埋,等到有大事需要做出選擇時,你就可以放心把大事也交給他定奪。
當孩子遇到舉棋不定的時,父母可以幫助他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把選擇的利弊都跟孩子充分討論,從實際出發(fā)、也從孩子的內(nèi)心出發(fā),最后幫助孩子做出深思熟慮的選擇。
適合年齡:
三歲以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