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成語《成敗蕭何》是取自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蕭何指西漢初期政治家,漢高祖劉邦的丞相,用來比喻事情的成敗都出于同一個人。下面就一起來看看成敗蕭何的成語典故,幫助自己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吧!
成敗蕭何的故事:
秦末漢初,淮陰有個名叫韓信的年輕人,他出身孤苦,很被人瞧不起。韓信曾投奔項羽反秦大軍,期間他曾向項羽提過一些作戰(zhàn)建議,但都沒有被采納。韓信看到自己的才能無法施展,便改投劉邦處。劉邦起初也沒有重用韓信,只讓他充當治粟都尉,管理糧草。
直到一次偶然,韓信遇上了劉邦的親信蕭何,蕭何是劉邦極為仰仗的謀士,劉邦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一席長談之后,蕭何認為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天才,應該向上推薦。但當蕭何決定向劉邦推薦韓信的時候,韓信見劉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就趁夜離開了。
蕭何得知韓信離開的消息,心急如焚,他來不及報告劉邦,跳上戰(zhàn)馬,連夜把韓信追了回來。劉邦得知蕭何竟親自追回韓信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官,罵蕭何是小題大做。但蕭何向劉邦力薦韓信,指他軍事才能杰出,不是泛泛之輩,若劉邦要奪取天下,非重用韓信不可。由于蕭何的努力,劉邦終于同意拜韓信為將。
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軍以后,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軍事才能,為劉邦統(tǒng)一天下、建立漢朝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然而劉邦稱帝以后,卻對韓信起了疑心。他逐步解除了韓信的兵權,最終只封韓信為淮陰侯,令其閑住長安。
韓信正在郁郁不得志,又被人向劉邦的妻子呂后告發(fā)他意圖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來除掉,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蕭何商議。最后,由蕭何設計把韓信騙到宮中,呂后以謀反的罪名把韓信殺害在長樂宮鐘室。
適合年齡:
三歲以上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