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情商
在當今社會,某種程度上說情商的培養(yǎng)比智商更重要,情商的培養(yǎng)應(yīng)該從小抓起。
有的學者提出,智商決定人生成就的20%,情商決定人生成就的80%。 情商是伴隨著人的身心發(fā)展和交往活動的發(fā)展變化而發(fā)展的。據(jù)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四歲時期,是情商發(fā)展的關(guān)鍵期,幼兒腦量會長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階段,最重要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情感學習能力,也在這個時期得到最大的發(fā)展。6歲以前的情感經(jīng)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
情商包含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即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和人際關(guān)系管理的能力。情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孩子未來成功與否。
1、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
情緒是什么呢?情緒就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表現(xiàn)。認識自身的情緒就要引導(dǎo)孩子準確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樂。
一些家長不理解孩子情緒發(fā)展的復(fù)雜性,他們希望孩子總是開心地微笑。孩子一哭鬧,他們就會近乎神經(jīng)質(zhì)地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其實,這樣孩子就失去了體驗更豐富的情緒的機會。研究者通常認為痛苦、快樂、興趣、驚奇、厭惡、憤怒、懼怕、悲傷等8種基本情緒是人類嬰兒從種族進化中獲得的,也就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有必要讓孩子盡早體驗并豐富這些情緒。有時候需要讓孩子體驗一下買不到心愛的玩具的失落,體驗一下被小朋友拒絕的沮喪,體驗一下被大孩子欺負的痛苦,體驗一下等待自己喜歡的動畫片開始的焦慮,體驗一下被成年人認可的喜悅,體驗一下行走在黑夜的緊張,體驗一下被人嘲弄的郁悶……
這一切體驗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熟悉和體驗各種情緒,特別是那些負面情緒。
清明祭掃,帶上孩子,就是要讓孩子在親人的引導(dǎo)下去體驗悲傷。參加悼念活動的孩子,會被現(xiàn)場的氣氛深深震撼,他們能夠看到親人的悲傷、同時又能看到親人之間怎樣相互安慰著從悲傷中走出來。經(jīng)過這樣的體驗,孩子就會逐漸明白風風雨雨、悲歡離合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樣孩子長大以后不僅僅會情感豐富,而且也知道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幼兒教育打碎東西是孩子經(jīng)常出的差錯,小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歡用的小花碗打碎了,他會哭的。溺愛孩子的家長會馬上跑過去把孩子抱起來,然后使勁跺腳,并說是這個可惡的“地面”把孩子給絆倒了,孩子也會伸出小手去拍打地面,在拍打地面的游戲中孩子笑了,也就把打碎小花碗的事情忘了。打碎小花碗后,孩子哭一方面是因為打碎碗會給他一點兒驚嚇,一方面是里面的肉掉到了地上他會遺憾,再者是他喜歡的小花碗不能用了,他會有些傷心。在一個小小的失誤中孩子能體驗到三種負面情緒,這是一個很好的訓(xùn)練機會。如果我們用拍打地面來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雖然可以讓孩子止住哭聲,但這樣一次體驗負面情緒的機會就失去了,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以后當這樣的事再發(fā)生的時候,他會很自然地去抱怨“這個可惡的地面”,成為一個愛為自己的過錯找借口的孩子。
孩子摔倒了,理智的家長沒有必要馬上做出反應(yīng),讓孩子在地上趴一會兒、哭一會兒不會傷害到他的,家長反應(yīng)越快孩子的驚嚇感就越強,如果家長只是笑一笑喊他一聲“寶寶沒事,自己站起來”,孩子的驚嚇就會很快消失,他會從母親平靜的聲音里聽出來,這件事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打碎的小花碗,你也不要直接就當著孩子的面把它掃進垃圾桶,你要慢慢把碎片撿起來,告訴他“你喜歡這個小花碗,媽媽知道。媽媽再給你買一個新的好不好?”在對新的小花碗的期待中,孩子失去心愛的東西的傷心會逐漸淡化。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教育的過程,這樣也是培養(yǎng)一個高情商的孩子的很好的循序漸進的辦法。
2、管理情緒的能力
入園指導(dǎo)管理情緒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說的要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方面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于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這里以孩子對于憤怒情緒的表達為例來說明。一些家長在批評、懲罰孩子的時候,不允許孩子辯解,不允許孩子哭泣,甚至連孩子表達出一些不滿情緒都不允許。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會變得或者是逆來順受,或者是壓抑郁悶,或者是當面唯唯諾諾,背后卻以破壞紀律、破壞東西的極端方式發(fā)泄憤怒情緒,這都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
恰當?shù)淖龇ㄊ?,當批評孩子的時候,允許孩子辯解,讓他講出自己的道理,當孩子受到懲罰的時候,也應(yīng)該允許他哭泣,也應(yīng)該允許他不滿、允許他憤怒。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收起那套師道尊嚴,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壓制他。我們不是希望孩子沒有憤怒,而只是希望教給他如何恰當?shù)乇磉_憤怒。只有在不斷的表達中,孩子才能逐漸學會表達情緒的合理的方式。
沒有經(jīng)過訓(xùn)練的動物看到食物就會撲上去,而人卻不一樣。人們的行動是在理智的指揮下進行的,人的理智就是把握和控制情緒的最好的開關(guān)。只要我們能夠以極大的包容來教育引導(dǎo)孩子,他們就能夠逐漸學會控制情緒。遇到高興的事不會樂極生悲,遇到悲傷的事不會絕望無助,遇到憤怒的事不會沖動,能夠通過等待、轉(zhuǎn)移、調(diào)節(jié)的方式來化解負面情緒。
3、承受挫折的能力
這一能力是情緒管理的延伸。經(jīng)常聽到有孩子因成績不理想而自殺,因老師的幾句批評而自我傷害,因家長的誤解而尋短見。更有一些優(yōu)秀的孩子因為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而精神抑郁……這些慘痛的教訓(xùn)都表明,孩子們由于受到過多的呵護,抗挫折能力太差,情商太低,最終害了自己,也斷送了一家人的幸福快樂。
呵護成了害人,事與愿違。家長要敢于讓孩子們?nèi)ツ?,敢于讓他們?nèi)ッ鎸κ。屗麄冊诓粩嗟男∈≈谐砷L起來,培養(yǎng)起足夠承受大失敗的力量。就像一只在和風細雨中練習飛翔的鳥兒一樣,要鼓勵它迎著風雨前進。被風吹落后,它們應(yīng)該馬上再去振動翅膀,就這樣在風雨中磨煉,最終去領(lǐng)受暴風雨的洗禮。
4、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
入園知識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和人聯(lián)系,只有理解他人的情緒,才能真正實現(xiàn)“知己知彼”。一個孩子首先要學會的是觀察父母情緒的變化。所以媽媽一定要經(jīng)常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感受。當你很煩躁時,你可以告訴他“媽媽很煩,我要安靜一會兒,你先自己玩兒”。當你悲傷的時候,別看到孩子就馬上擦干眼淚,你應(yīng)該把傷心的事告訴孩子“媽媽最好的同學去世了,我很傷心?!碑敽⒆舆f上一塊紙巾的時候,你要欣然接受,并且認真地感謝他。經(jīng)過這樣的培養(yǎng),慢慢地他就能成為一個為父母著想的孩子。
孩子必須知道父母有高興,有悲傷,有失望,有憤怒,孩子應(yīng)該看到一個情緒表達正常的家長,而不是一個只有快樂的單純的家長。許多家長為了孩子美化自己的情緒,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負面情緒,有時甚至強顏歡笑。這對孩子來說其實是一種情緒作假,會讓孩子錯誤地理解情緒,也使得孩子不會觀察到你的情緒變化,最后變得冒失而無禮,不利于孩子對于他人情緒的理解,自然也就無法成長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5、人際關(guān)系管理的能力
在生活中,一個人需要有朋友,因為有朋友才有快樂,才不會孤獨。在工作中,一個人需要和其他人協(xié)作,因為任何工作都不是獨角戲,善于協(xié)作和分享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和支持。為了孩子更加快樂,我們就要去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他們友愛、協(xié)作、大方、開朗、公道、禮貌、自尊、責任心、組織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卡爾·維特的教育》一書的作者老卡爾·維特給我們講了一種“傾聽的藝術(shù)”。他和妻子每天在兒子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時間聽他講白天發(fā)生了哪些事情,聽兒子講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敘述的過程中他逐漸習慣了反省自身,家長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適時地對孩子進行人際交往的指導(dǎo)。這種“傾聽”教育促使孩子去認識自己。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對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他的認識又沒有受到輕視和奚落,這樣可以促使他毫不遲疑、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學校,將來就可以在工作上、社會上自信勇敢地正視和處理各種事情。
卡爾·維特經(jīng)常通過對孩子擁抱、撫摸傳達愛的信號。對于某些不便用口頭表露的情感,他還會把要表達的意思寫在紙條上,送給兒子。他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家人和兒子有良好的溝通,這不僅更加加深了對兒子的了解和感情,也教會兒子怎樣去與他人溝通交流,以培養(yǎng)兒子能夠善于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通過老卡爾·維特的論述我們能夠體會到,人際交往的訓(xùn)練是從家庭開始的,在家庭內(nèi)部的良好的溝通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基礎(chǔ),在家庭中體會到愛、尊重、分享等等,就可以促使孩子加深對社會的理解,使他成長為一個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快樂的人。
美國一些小學已試驗將“情緒教育”列入教學計劃中,并創(chuàng)造性地開始實施“情商掃盲”,開設(shè)的課程有實用心理學、交際技巧、情緒控制技巧等等,其中教孩子如何控制或平息憤怒、焦躁、憂郁等不良或消極情緒特受歡迎。統(tǒng)計表明,在實施“情商掃盲”的學校里,孩子們打架明顯減少,課堂紀律更好,學習成績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自稱“生活在溫暖集體中”,或“擁有了更多朋友”。
這讓我們看到,情商是可以培養(yǎng)的。只要我們?nèi)鐣贾匾暺饋?,只要我們的家長都重視起來,我們就能培養(yǎng)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使他的人生更加和諧、幸福。
一、培養(yǎng)忍耐力
有這樣一個實驗,選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兒,給他們一塊糖,說:現(xiàn)在吃就給一塊,如果能忍一小時后再吃,可以再獎勵一塊。跟蹤調(diào)查的結(jié)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怎樣培養(yǎng)忍耐力呢?孩子急于喝奶時,不要馬上滿足他,讓他哭一會兒,一邊慢慢和他說話,一邊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給他吃,忍耐時間逐漸加長,從幾秒鐘到幾分鐘。對每次都把零花錢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長可以說:“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錢,下周可以加倍給你,你可以攢起來買你需要的大東西了?!焙⒆佑龅搅死щy,家長不要馬上給他幫助,而是鼓勵他堅持一下,忍受挫折帶來的不愉快,很快就會成功的。培養(yǎng)適應(yīng)能力。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長大后就易敏感、退縮。孩子離開母體后需要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yīng)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fā)的。
二、培養(yǎng)自信心
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動獲得的,老被喂飯的孩子自己不會吃東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遙控器,拉開關(guān)時,家長不要制止他,應(yīng)引導(dǎo)他:“你看,媽媽怎么開電視的?!辈灰蠑?shù)落孩子:“你怎么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的東西,應(yīng)該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
三、培養(yǎng)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開始孩子對外界刺激是被動地接受,逐漸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長什么都不讓孩子動,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干點什么事,他也懶得動了。四、家長以身作則 別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長,家長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做出良好的高情商表率,這一點在孩子的情商培養(yǎng)過程中是至關(guān)重要的。
三、多接觸社會,經(jīng)風雨見世面
有的家長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就躲,長大后易敏感、退縮。有的小孩子自私自利,缺乏團結(jié)精神,因而也很少有朋友,長大以后也會因人際關(guān)系緊張,而影響才能的發(fā)揮。所以,孩子懂事時就要讓他適應(yīng)新環(huán)境,對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多接觸人,或主動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這一過程又叫脫敏。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yīng)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fā)的。
四、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能很快了解自己的當下情緒。因此父母在這個情況下,應(yīng)先幫助孩子辨識出現(xiàn)有的情緒狀態(tài):“所以你不開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
幫助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會帶來兩個天大的好處。
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對方”。也就是說,現(xiàn)在真正該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yīng)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是自己的情緒反應(yīng),那么隨后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diào)試情緒,做出合適反應(yīng)。
其次,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這次挨打,心理難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別人,別人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從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這會是個一舉兩得的做法。
情商主要側(cè)重后期的培養(yǎng),可塑性比智商更強一些,所以家長應(yīng)該從孩子小時候抓起。
針對幼兒時期社會性發(fā)展的特征,家長和幼兒教師一定要采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幼兒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保護。既滿足他們的正當要求,培養(yǎng)他們同情人、關(guān)心人的情感傾向,又能對其不正當?shù)囊蠡蛐袨榻o予有效的說服和誘導(dǎo),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和行為。要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勞動,培養(yǎng)他們的自立、自強精神和良好的勞動習慣。鼓勵幼兒多參加一些群體活動,在活動和游戲過程中,教育孩子互相幫助、和睦相處、關(guān)心他人,增強孩子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如何對寶寶進行情商教育?
NO.1:冷靜下來
對于幼小的孩子來說,他的情緒反應(yīng)往往來自身體,而不是情感方面。身體健康的孩子,較少有極端情緒反應(yīng),更會擅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充滿活力。
讓孩子學會冷靜下來,能夠很好的掌控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可選擇孩子最輕松的時候進行,這時的孩子更樂于去嘗試一些新鮮事情。方式:用手指在孩子的背上畫字、數(shù)字或圖形,讓孩子猜。讓他的肌肉緊繃五秒鐘左右,然后徹底放松。有規(guī)律地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從雙腳開始,慢慢地往頭部方向移動。
深吸一口氣。讓孩子吐一口氣,然后保持幾秒鐘,這樣,當他吸氣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大吸一口了。
NO.2:擺脫沮喪情緒
令人不快的經(jīng)歷一旦在孩子的情感記憶庫里沉積下來,當他再遇到類似的狀況時,這些記憶碎片就會被激活,產(chǎn)生更激烈的反應(yīng)。這不僅讓孩子自己難過,還會影響同伴對他的態(tài)度。
于是,孩子越來越會在意旁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變得越來越焦慮和自閉,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因此,在一天結(jié)束之前教孩子將當天的痛苦情緒過濾掉,實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試著和孩子一起,選擇一兩項下面的活動,想像著把不良情緒排放出去。
方式:
讓他發(fā)泄幾分鐘。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試圖去壓抑他的情緒
作吐氣運動,將“壞情緒”呼出來。
想像著自己站在明媚陽光下的一條涼爽新鮮的溪水中,沮喪的情緒被溪水沖洗殆盡。
自己對自己說:“讓它去吧”、“沒事兒”、“我現(xiàn)在感覺好多了”。
NO.3:積淀愉快經(jīng)歷
每個孩子都會有很多積極正面的體驗,如果這些愉快的瞬間能夠積淀下來,將會成為孩子寶貴的精神資源。等到下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更會成為他自我安慰和鼓勵的力量源泉。
家長可以在晚上臨睡前、在幫助孩子排遣掉不快的情緒時,教孩子學會如何將美好的時刻變成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方式:
回顧一天的生活
跟孩子談?wù)勀切┟篮玫那榫?,比如與你共處時的甜美,完成某件事、學到新知識時的喜悅等等。尤其要引導(dǎo)孩子去找找那些與自己平時感受不一樣的場景。
情景再現(xiàn)
首先,由孩子想像困難場景,讓他通過有效的正確方法去面對,引導(dǎo)他想像正確行為所帶來的良好情緒。
然后,在孩子所想像的困難場景之下,讓他用不正確的方法處理,引導(dǎo)他想像因此在他的內(nèi)心所產(chǎn)生的不良情緒。
最后,讓孩子有意識地在以上兩種處理方法中做出選擇,并由他將這種方法“情景再現(xiàn)”地表現(xiàn)出來。
鼓勵孩子
鼓勵孩子把正面的情感體驗滲入自己的身體,就像水被吸入海綿一樣。如果你的孩子處事過于謹小慎微,就鼓勵他想像自己被意外撞倒的情景,看他如何想辦法保持放松和冷靜,從而不再擔心自己是否摔疼了。如果你的孩子爭強好勝,就鼓勵他想像在一場棋類游戲中輸了,看他如何擺脫這種讓自己沮喪的情緒。
很多家長只注重對寶寶的智商教育而忽視了對寶寶的情商教育,其實寶寶情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味注重智商,也許你的寶寶是很聰明,但同時可能會造成寶寶以后的人格或者心理缺陷。
“親親寶貝網(wǎng)(www.digitaltwinbuildings.com)原創(chuàng)文章,合作媒體歡迎轉(zhuǎn)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非合作媒體不得轉(zhuǎn)載,內(nèi)容合作聯(lián)系電話:0755-83677366”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