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后天氣還會冷一小段時間。
一般清明節(jié)的時候,會有一波倒春寒,等倒春寒過后,天氣就會開始回暖了。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清明之后,春天才真正的剛剛開始。俗話說“過了清明冷十天”,意思是清明過后還有十來天的日子氣溫會有所反復,還要注意保暖。
溫度普遍在12到20°之間。
清明節(jié)位于每年公歷的四月,經過了驚蟄和春分,溫度和天氣都從嚴寒的冬天脫離開來,所以,清明時節(jié)溫度都是比較舒爽宜人的,穿著也是以舒適、貼身暖和為主。
1、及時增減衣物
清明時節(jié)開始除去年裝,輕裝外出。不過,此時穿衣不能太過單薄,遇上陰雨綿綿的天氣,就應及時添衣,防止受寒、淋雨而感冒。外出要攜帶雨具,不能淋雨,防感受寒濕而致病。晴天外出和運動又易于出汗,出汗后要及時減衣,以防體內積火。
2、注意防潮
清明時節(jié),住所要保持干燥。南風一吹,往往易于回潮,墻地濕獨,空氣濕度也大,遇上陰雨天氣,就更易使人困乏無力、心胸郁悶。因此,天氣情況適度開窗,若遇回潮,則不宜開窗,有條件的(如空調等)還應提升室內溫度,保持干燥,防止防潮而致病。
3、忌食“發(fā)物”
此節(jié)氣亦是多種慢性疾病易復發(fā)之時,如關節(jié)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發(fā)的食物,所謂“發(fā)物”,從中醫(yī)角度上是指動風生痰、發(fā)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咸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可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因此“寒食節(jié)”也有一定的養(yǎng)生道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