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燃燈:鐵塔燃燈
鐵塔燃燈是開封地區(qū)中秋的一項重要活動。鐵塔所在地的開寶寺(明代以后人們稱為鐵塔寺),景色佳麗,是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們的游樂苑圃。燃燈是開封人民自漢代沿襲下來的習俗,每年的元宵節(jié)和中秋節(jié)其事最盛。
湯陰:蒸月餅
湯陰過去家家都要蒸月餅(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圓餅狀,再用木梳、頂針一類的工具按上幾個圖案),中秋夜月上樹梢時,開始用月餅、水果之類供奉月亮。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百姓經濟寬裕,市場上月餅品種繁多,多數(shù)人家已不再蒸月餅,上供時用買的月餅和水果。供過后,要把月餅分給家人吃,以圖吉祥團圓。
南陽:夜設茶果月餅焚香祭月
南陽地區(qū),舊時中秋節(jié)夜設茶果、月餅于庭院,焚香祭月,稱為“圓月”,以示秋季豐收,合家團圓之意?,F(xiàn)“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餅,走親串友之俗日盛?!霸碌街?a href="http://www.digitaltwinbuildings.com/bjysbk/jtbj/jjbj/20130130_251351.html" title="秋分" class="innerlink" target="_blank">秋分外明,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之語,說明了人們對這一節(jié)日的重視。
??h:賞民俗
中秋節(jié)也是一個觀賞民俗的好時機,人們沉浸在節(jié)日氛圍內,各種廟會上或者集市上,民間藝人的出現(xiàn)讓節(jié)日變得熱鬧非凡。??h的泥咕咕手藝,流傳至今,幾位手藝人掌握其技藝。臨近中秋,“泥咕咕”傳人王雪鋒和他的兒子要趕制“玉兔搗藥”,忙得不亦樂乎。和泥、捏泥、塑型、上彩,大約一個小時的功夫,一只活靈活現(xiàn)的玉兔便從王雪鋒的手中誕生了。用嘴一吹,小玉兔還發(fā)出“咕咕”的聲響,十分好玩。在他家作坊里的陳列架上,擺滿了“獅子滾繡球”“馬上封侯”等大大小小神態(tài)各異的“泥咕咕”。月宮里有玉兔司管搗藥,“玉兔搗藥”有祛病消災、造福人間的含義。
杞縣:走親戚
中秋節(jié)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重視程度不亞于春節(jié)。在河南,每年這個時候也是秋忙的時候,可是這并沒有阻擋人們對于親情的傳遞。帶上月餅,買上水果禮品,就開始了走親串鄰。杞縣南部和民權一帶人講究要在節(jié)前“走親戚”,稱作“追節(jié)”。在泌陽,八月十五走親戚多是給剛出嫁的女兒送棗糕,屆時,舅姑姨姐都要去,連續(xù)三年,婆家要熱情招待。滎陽有給出嫁女送月糕的習俗。故民間又稱八月十五為“閨女節(jié)”?! §柫x:面向月亮許愿
在鞏義,節(jié)前人們向親友饋送月餅,全家團圓:殺雞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內設案,擺月餅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許愿,這叫“愿月”?!〈送?,在駐馬店地區(qū),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餅的風俗。
河南一些地方,甚至還有吃南瓜的習俗。相傳很久以前的一個八月十五,南山腳下一名叫黃花的美麗少女,用從山中摘到的野南瓜救活了自己奄奄一息的雙親,并教會了當?shù)剜l(xiāng)親種植南瓜的技巧。從此,每年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紀念黃花姑娘。
此外,在駐馬店地區(qū),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餅的風俗。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人們?yōu)榧o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tǒng)習俗。糍粑是一種信物,圣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