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wèi)組織研究認為,過燙的飲食會增加傷害食道的風險,醫(yī)師建議溫度最好不要超過65℃(也就是不覺得燙口的溫度),于食道壁是由黏膜組成,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若超過這個溫度,食道黏膜就會被燙傷。然而一般滾燙的食材溫度動輒在70~80℃左右,剛沏好的茶水溫度甚至高達80~90℃,很容易燙傷食道壁。
吃東西偶爾燙到并不會馬上增加罹癌風險,需注意長期吃喝滾燙食物容易造成食道黏膜受傷,反覆傷害食道黏膜細胞,細胞就可能因受損而癌化,就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若想避免這種狀況,必須戒掉過熱的飲食習慣,因為食道沒有接收器,因此不夠敏感,往往形成食道癌后,都在比較后期的時候。她建議,如果進食時舌頭覺得很燙,就不要硬吞下去,等到食物冷一點時再進食會比較好。
1、飲酒:酒精目前被認為是食道癌的重要致病因子,國外研究指出,喝酒引起食道癌的機率約比一般沒喝酒的族群高出3~4倍。若喝酒容易臉紅,有可能是體內缺少分解酒精的酵素,若想確認則需就醫(yī)進一步檢查是否缺乏ALDH2 基因,這類人飲酒罹換食道癌的風險,有可能會增加到14倍。
2、吸煙:研究指出,抽煙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約為非吸煙者的3~5倍,同時吸煙又飲酒者,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會出現(xiàn)倍增效果,相較于不接觸者,可能增加達20倍以上的風險。
3、嚼食檳榔:檳榔不僅會增加口腔癌的發(fā)生率,也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吃檳榔同時吸煙、飲酒的族群,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比起不接觸者大幅提高約78倍。
4、愛吃腌漬食物的習慣:腌漬食物內含的亞硝酸鹽,其中具有致癌性,長期食用可能增加胃癌以及食道癌的發(fā)生率。
5、食道接觸腐蝕性或放射性傷害:雖然在食道癌的成因中僅算小眾,但食道曾受過腐蝕性或放射性傷害的族群,需要提防食道癌的發(fā)生。
6、不良的飲食習慣:國外研究指出,如果攝取蔬菜水果不足、不良的飲食習慣導致肥胖,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
1、吞咽困難:吞咽困難是食道癌最主要的癥狀,主要塬因是腫瘤大小已佔據了一半食道管腔,導致食物較難吞咽。吞咽困難是漸進式發(fā)生的,會慢慢由固體吞咽困難進展到液體吞咽困難,如果發(fā)展順序不同,則罹患食道癌機率便大幅降低。
2、吞咽疼痛:當腫瘤產生潰瘍時,病人會出現(xiàn)吞咽疼痛的癥狀,腫瘤過大甚至會導致食道阻塞,病人會出現(xiàn)唾液分泌物聚積并從嘴巴逆流而出。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難也會影響飲食,時間一久病人的體重會減輕。
3、胸骨后疼痛:病人吞咽后可能會有胸骨疼痛的情形,而疼痛感與吞咽的食物類型也有關聯(lián)。
4、食道異物感:患者會有類似米?;蚴澄餁堅ㄔ谑车赖漠愇锔校彝萄什幌?,不會疼痛、也與進食無關,異物感通常與病變的位置有關。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