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吃多了是不會上火的,相反荸薺味甘微寒,是一劑非常好的清熱去火的良藥,臨床上可用于緩解熱病煩渴、痰熱咳嗽、咽喉疼痛等癥狀。具體吃法是,鮮荸薺300克去皮洗凈,榨汁與一匙蜂蜜攪拌,每日2次,還可以將荸薺用水煮熟后直接食用,每天2次,每次吃5~6個即可。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前一定要去皮或者洗凈。因為荸薺生長于水田中,皮上會聚集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zhì),還可能有寄生蟲。
>>>延伸閱讀:荸薺吃多了會拉肚子嗎
1、治療咽喉腫痛:將荸薺洗凈去皮,絞汁冷服,每次150克。
2、治痰核、瘰疬:荸薺100克,海蜇100克,煮湯服,每日2-3次。
3、防治鼻出血:取荸薺250克,生藕150克,白蘿卜100克,洗凈切片,煎水代茶飲服。
4、黃疸小便不利:用荸薺250克,打碎煎湯代茶飲,連食數(shù)日,有效。
5、治療痔瘡出血:取荸薺500克,洗凈打碎,地榆30克,加紅糖150克,水煎約1小時,每日分兩次服,效果佳。
6、治陰虛肺燥、痰熱咳嗽:鮮荸薺150克,打碎絞汁,加入藕汁100毫升,梨汁60毫升,蘆根汁60毫升同服。每日1-2次。
7、治癌癥放療中或放療后引起的津液虧損,大便秘結(jié):生荸薺20枚(洗干凈,并用溫水燙)榨汁,然后加入半杯甘蔗汁和勻飲用,每日1-2杯。
8、治癌癥術(shù)后、放化療中脾胃虛弱:荸薺60克,香菇30克,嫩豆腐400克,蔥花9克,油、鹽,胡椒粉、味精各適量。將香菇洗凈,溫水發(fā)開去蒂切絲(保留菇水);將豆腐切成小塊狀;將蔥切碎;將荸薺洗凈削皮,并切成小片。取香菇、荸薺、豆腐一起置入鍋中煮湯,湯沸后加入油、鹽、胡椒粉、味精,再入蔥花煮片刻即可,佐膳服用。
9、治療酒齄鼻:取鮮荸薺數(shù)個,洗凈去皮后攔“腰”切開,將切面緊貼鼻患處輕輕涂抹,使白粉堆積在患處。每次擦過后,切莫立即洗臉,以免影響療效,每日早晚涂抹1次。
10、治癌癥病人脾肺兩虛:荸薺100克,蘑菇100克,雞蛋3只,植物油、香蔥、鹽適量。將荸薺洗凈切片;蘑菇洗凈,切片;香蔥洗凈去根須,切成蔥花。取雞蛋放入碗內(nèi),投入蘑菇、荸薺、油、鹽,用筷子打攪拌勻。再放入燒熱的油鍋中,不停翻炒,待成小塊狀時即可,佐膳服用。
11、治療痰熱咳嗽、淋巴結(jié)核和原發(fā)性高血壓等癥:荸薺、海蜇(浸泡去鹽)各50-100克,煎湯分2-3次飲下,此即清代名醫(yī)王士雄的“雪羹湯”,有清熱化痰、消積軟堅及降低血壓之效。
12、治療陰津虛損的便秘:荸薺洗凈去皮,用水煮熟,將水澄清后喝下,再吃荸薺。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吃5-6個即可。
13、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臭、口舌生瘡、尿赤、便秘之癥有良效:用荸薺7-10只、鮮竹葉30g、鮮白茅根30g煎服。一般3-5劑即可見效。
14、輔助治療發(fā)熱煩渴、痰熱咳嗽、津液不足等癥:荸薺汁、鮮藕汁、梨汁各等量,隨意飲服。
1、荸薺屬于生冷食物,對脾胃虛寒、大便溏泄和有血淤者不宜食用的人來說不太適合。
2、荸薺雖然對老人有些好處,但多吃會氣急攻心。
3、荸薺應(yīng)選擇個大,外皮呈深紫色、芽短粗的,這種荸薺口感甜脆。
4、荸薺一定要去皮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水田里,其皮易聚集有害、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寄生蟲以及化學物質(zhì)。除了荸薺,土豆、紅薯、柿子的皮也不能吃。
5、荸薺屬生冷性食物,脾胃虛寒者忌多食。
6、收汁后荸薺皮上有糖性物質(zhì)粘附,一定要用涼開水洗過,才宜于手抓。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