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適量吃一些姜是沒有影響的,不過不宜多食,由于生姜屬辛辣之品,屬于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后容易上火。秋天氣候干燥、燥氣傷肺,再加上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干燥,加重秋燥對身體的危害。所以秋天以少吃姜為宜。所謂“夜不食姜”,則主要是因為生姜的辛溫發(fā)散作用會影響人們夜間的正常休息,且晚上進食辛溫的生姜還很容易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的癥狀。
不過對于秋天吃姜好不好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對待,當有病需要用姜時應照常用,如秋季治風寒咳嗽經常用姜。中醫(yī)認為應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即熱病用寒涼藥物治療,寒病用溫熱藥物治療?;己约膊〉娜?,在夜間因受涼而加劇咳嗽、腹痛、嘔吐,此時雖是半夜也應該急服熱的生姜湯,可以起到溫肺暖胃、散寒止咳、止嘔止痛的良效。另外,將少量的蔥、姜、辣椒作為調味品,問題并不大,但不要一次吃太多。
1、不要吃腐爛的生姜。腐爛的生姜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fā)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2、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干、煩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姜即可。
3、晚上盡量不要吃姜。俗話說的好:晚上吃姜,像吃砒霜。姜是宣發(fā)陽氣的,夜晚人體應該養(yǎng)陰,收斂陽氣,吃姜是適得其反,違背天時。此時吃姜,有幾大害:使人興奮,無法安睡;刺激神經,影響心臟功能;郁積內火,耗肺陰,傷腎水。
4、從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紅糖水只適用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發(fā)熱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療中暑。服用鮮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食用。
1、胃熱者:中醫(yī)認為,過量食用煎炒燥熱的食物,會出現口渴、口苦、口干等癥狀,即是胃受了熱邪。由于生姜性溫,胃熱者吃姜后會加重原癥狀,故不宜食用。
2、內熱較重者:肺熱燥咳、口臭等癥狀,即為內熱較重,不宜食用生姜。若一定要吃,則要配伍寒涼藥物,以中和生姜的熱性。
3、陰虛體質者:陰虛即燥熱,其主要表現為手腳心發(fā)熱、手心出汗、口干、眼干、鼻干、皮膚干、心煩易怒、睡眠不好等。中醫(yī)認為,姜性辛溫,辛味耗氣傷陰,故陰虛之人吃姜,會加重陰虛癥狀。
4、肝炎病人:中醫(yī)認為,吃姜會引起肝火旺盛,故肝炎病忌吃姜。若要吃姜,可搭配疏肝、理氣的食物,如山楂、菊花等,可中和因吃姜引起的燥熱。
5、脫發(fā)者:中醫(yī)認為,頭發(fā)與腎密切相關。老人腎精不足,腎陰虧虛,頭發(fā)得不到充分的滋養(yǎng),即會脫發(fā),而生姜性溫,脫發(fā)之人常大量食用,會加重腎陰虛,進而使脫發(fā)更為嚴重。
6、常喝酒者: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喜歡在酒里放姜飲用,姜、酒同屬熱性,這容易導致體內形成積熱,會使眼部出現問題,還會加重痔瘡等病癥。
7、眩暈耳鳴者:眩暈耳鳴多是由肝火過旺所致,有此癥狀者原本就陽火亢盛,若過多吃姜,會加重病情。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