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體質(zhì)可以泡腳。濕熱體質(zhì)主要是會產(chǎn)生身體內(nèi)部的濕氣比較大,總是會有大便粘連的問題,還有就是會長痘痘等問題,一般是需要進行身體的調(diào)理的。腳被譽為人體的“第二心臟”,人體的重要臟腑、器官在足部均有各自的對應反射區(qū),雙腳的穴位達到66個,祖國傳統(tǒng)中醫(yī)學認為,腳是人體陰氣最盛的地方,非常容易受寒,從而導致血液淤積,循環(huán)不暢。
經(jīng)常熱水泡腳可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自古民間就有“春天泡腳,升陽固脫;夏天泡腳,暑濕可祛;秋天泡腳、肺潤腸濡,冬天泡腳,丹田溫灼”的說法。進入伏天后,氣溫越來越高,濕邪越來越重,熱水泡腳則顯得更有必要,不僅祛濕還能提高睡眠質(zhì)量,對心血管也有一定好處。
1、泡腳最佳時長
雖然沐足對肩背腰腿關節(jié)疼痛、失眠、皮膚瘙癢和咳喘等當季常見病、多發(fā)病的保健效果不錯,但要注意根據(jù)個人體質(zhì)和疾病控制好浴足時間的時間,一味用熱水長時間浸泡對身體健康并沒有好處。泡腳時間以30—45分鐘為宜,每天或隔一天泡一次即可。還有中藥熱足浴方法:每次足浴前先在水里放入煎煮過的藥液(可對水稀釋),然后按普通熱足浴的方法進行。
2、泡腳最佳水溫
泡腳的水溫不宜過熱或過涼,一般維持在38°~43°為宜。如果有條件,可以先將腳放入38℃左右的水中,然后讓浴水逐漸變熱至42℃左右即可保持水溫,足浴時水通常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但是,糖尿病患者和敏感皮膚者要注意,由于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溫度過高的水很容易導致燙傷。
3、泡腳最佳時辰
晚九點泡腳最能養(yǎng)腎——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jīng)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后,體內(nèi)血管會擴張,有利于活血,從而促進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jīng),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的調(diào)節(jié),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1、太飽太餓時都不易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tài)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huán),容易出現(xiàn)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后半小時內(nèi)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注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jīng)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后,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于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fā)病的危險。
3、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jīng)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fā)非常嚴重的后果。
4、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fā)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