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60年后的紀念
結束于1945年的二戰(zhàn),涉及全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20億人口,總兵力達1.1億人,軍民死傷9000萬人以上,中國就損失了3500萬軍民。600萬猶太人被屠殺,相當于現(xiàn)在以色列全國人口的總和。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5月9日是歐洲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日。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日。5月9日1這一天,一些國家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慶祝這個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盛大節(jié)日。
人類為什么要對60年前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念念不忘,進行這么大規(guī)模的紀念呢?
紀念,是為了人類歷史上那次最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不再重演、大屠殺永遠都不應被遺忘。為了后代和未來,我們應該學會回憶。
紀念,就是牢記中國共產(chǎn)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旗幟下全民族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歷史功績,弘揚抗日戰(zhàn)爭中孕育的偉大民族精神,永遠緬懷那些在前線殊死戰(zhàn)斗和在后方忘我勞動的人們。
紀念,就是提醒世界,順民者昌,逆民者亡,人類的正義與和平永遠會戰(zhàn)勝邪惡與戰(zhàn)爭。希望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家,應當對于戰(zhàn)爭有正確的認識。
紀念,就是為了面向未來、承認歷史、正確對待歷史,才能超越歷史,寫出新的篇章。二戰(zhàn)后的德國努力正視歷史,不斷采取措施積極反省,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相反,日本企圖掩蓋其侵略歷史,極大傷害了亞洲國家和人民的感情,也引起了警覺。
紀念,為了警鐘長嗚。60年來,和平與發(fā)展逐步演變成為人類社會的兩大主題。但是,地區(qū)沖突或局部戰(zhàn)爭持續(xù)不斷,恐怖主義威脅全人類的安全。紀念,就是提醒人們,和平誠寶貴,但是和平是脆弱的,需要全人類一起來呵護,以忠實于父輩的教誨,捍衛(wèi)基于安全和公正的世界秩序。
二、60年后的握手
2005年4月26日16時40分,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踏上了大陸的土地,一步跨越了60年,國共兩黨六十年后重新握手。
中國有句古話說:“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同胞何不容。”斗粟尚可舂,兄弟何不容?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國共兩黨的溝通對話,謀求和平,此乃中華民族之幸,兩岸同胞之福!
連戰(zhàn)一行行程八天,先赴中山陵謁陵,品嘗秦淮風味小吃;然后飛北京,往老舍茶館品茶;在北大演說,與胡錦濤會談;再飛西安,為其祖母掃墓,參觀秦兵馬俑等等。
這一切,是對歷史的追憶,對中華文化的感懷。海峽兩岸傳承的都是炎黃文化,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中華民族每到關鍵時刻,一脈相承的炎黃文化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行的團員雷倩女士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或許是前一天那場夾著冰雹的大雨,把地面洗刷得特別白亮,再映著白花花的日頭,讓人得瞇起眼睛才看清那些捧著一束束鮮花站在紅地毯邊的人們拉起的‘歡迎中國國民黨和平訪問!’的大幅標語。簡單的幾個字背后,隱藏著將近一甲子的戰(zhàn)亂傷痛,無數(shù)家庭
人心向背,崇尚和平,這是歷史的潮流。
充分的善意,良好的愿望,是連戰(zhàn)“和平之旅”的出發(fā)點,是國共兩黨領導人會談的落腳點?;バ趴梢员苊鉄o謂的猜疑,避免由誤判引起的沖突,互信是兩岸和平的重要保障。
雷倩女士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我是中國人,我是在臺灣生的中國人,從小就是這樣認為。在十七八歲時,我們總是在問,誰會讓中國進入富強康樂的未來。所以,我們這一代臺灣出生的人就像是一個已經(jīng)出嫁的大女兒,很惦記她的娘家,總是希望娘家過得好。如果有什么可以為娘家做的事情,她可以全心全意地去做。
大陸與臺灣同胞是骨肉兄弟,崇尚和平、崇尚團圓是兩岸同胞恒久不變的心態(tài)。
只要海峽兩岸都心存善意,就具有了消弭積怨、結束敵對、共謀發(fā)展、共享繁榮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