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導航>1-3歲>幼兒疾病>小兒腦積水手術后遺癥

小兒腦積水手術后遺癥

2016年12月30日 11:49閱讀次數(shù):3612
小兒腦積水手術后遺癥有哪些?這個問題可能會是許多家里患上了腦積水的家長朋友會擔心,的確,家長朋友還是了解一下的好,究竟幼兒腦積水手術后有什么后遺癥呢?如果您想了解,就必須看看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文章。
1

小兒腦積水手術后遺癥一 分流系統(tǒng)阻塞

為最常見并發(fā)癥,可發(fā)生在從手術室到術后數(shù)年的任何時間內,最常見于術后6個月。

1、分流管近端(腦室端)阻塞:可因血凝塊阻塞、脈絡叢粘連或腦組織粘連所致。

2、分流管遠端(腹腔端或心房端)阻塞:常見原因有:

(1)導管頭端位置放置錯誤(如位于皮下),未進入腹腔。

(2)多次置換分流管及腹腔感染易形成腹腔假性囊腫,發(fā)生率為1.7%~4.5%??沙霈F(xiàn)腹痛、分流裝置處皮下積液。

(3)導管頭端裂隙被大網(wǎng)膜、血凝塊等堵塞。

3、腦室內出血、腦室炎和腦手術后的腦脊液蛋白或纖維素成分增高,可阻塞分流管閥門;導管連接處脫落等也是分流阻塞的常見原因。一旦發(fā)生分流阻塞,病人的腦積水癥狀、體征就會復發(fā),CT檢查示腦室再度擴大。主要表現(xiàn)為頭痛、惡心、嘔吐和嗜睡。起病的癥狀多種多樣,可突然劇烈起病,也可緩慢起病,顱內壓快速、嚴重升高可導致病人昏迷。慢性癥狀包括易激動、在學校的表現(xiàn)變差或生理發(fā)育期遲緩等。偶見新發(fā)癲癇或癲癇次數(shù)增加。分流系統(tǒng)阻塞引起的體征與臨床顱內壓增高和分流管功能異常有關。對于腦室分流術后影像學檢查顯示腦室縮小的病人,復查顯示腦室再次擴大時,提示分流系統(tǒng)阻塞。對于沒有先期影像學資料的病人,雖然可能存在分流管阻塞,但腦室正?;蜉p度增大,此時判斷是否存在分流系統(tǒng)阻塞較為困難。這種情況多見于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病兒,由于先天畸形的因素,看似正常的腦室其實不正常。此時應先判斷分流系統(tǒng)阻塞部位,再更換分流裝置或加以矯正。

判斷方法:穿刺貯液囊抽不出腦脊液或壓下閥門后不能再充盈,提示腦室端不通;若難于壓癟閥門,代表閥門本身或腹腔或心房端梗阻。對于因腦脊液蛋白及纖維素含量過高引起的分流系統(tǒng)阻塞應注意預防,如控制出血、炎癥等,先進行腦脊液外引流,待化驗正常后再進行分流術。疑有腹腔假性囊腫者,經(jīng)腹部B超確診后,應拔除引流管,切除假性囊腫,在腹腔其他部位重置引流管;若假性囊腫為感染所致,應在感染控制后再行分流術。

小兒腦積水手術后遺癥1

2

小兒腦積水手術后遺癥二 感染

感染仍然是腦脊液分流術后主要的并發(fā)癥之一。感染可造成病人的智力損害、腦室內形成分隔腔,甚至死亡。盡管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許多醫(yī)療中心報道的感染率仍為5%~10%。

1、依據(jù)受累部位將感染分為:

傷口感染、腦膜炎、腹膜炎、分流管感染。多數(shù)感染發(fā)生在分流術后2個月內。

2、原因:

臨床表現(xiàn)與感染的部位有關,傷口感染有發(fā)熱、切口或分流管皮下紅腫,感染時間長時可有傷口流膿。對于慢性傷口感染,分流管可外露。嬰幼兒皮膚薄,分流管易將皮膚磨破造成傷口感染。切口的腦脊液漏常引起污染,然后形成感染。

腦膜炎或腦室炎的病人有發(fā)熱、頭痛、易激惹和頸強直。腹膜炎比較少見,典型的表現(xiàn)有發(fā)熱、厭食或嘔吐和腹部壓痛。常規(guī)血液檢查常為多形核白細胞增高。對于腦室外腹腔分流術的病人做血培養(yǎng)無明確的意義,但對發(fā)熱的病人應做血培養(yǎng),同時應做尿或其他感染部位如傷口的細菌培養(yǎng)。頭顱CT或MRI檢查可以明確腦室的大小,不僅可以判定分流管是否有阻塞,而且可以決定是否取出分流管或做腦室外引流。對于所有沒有傷口感染或皮下分流管外露的病人,應穿刺分流儲液泵抽取腦脊液做細胞計數(shù)、革蘭涂片或培養(yǎng)以明確感染的診斷。一旦確診,應立即去除分流裝置,改作腦室外引流,或經(jīng)腰穿引流,并全身抗感染治療或抗生素腦室內、鞘內用藥。此外,還應考慮真菌感染可能。待感染控制后,重行分流術。術中嚴格無菌操作是預防感染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小兒腦積水手術后遺癥2

網(wǎng)友評論

還可以輸入140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