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竹杠”的來源,還有一種說法:四川山區(qū),有錢人進山燒香時乘坐著一種用竹桿做的滑桿,滑桿由人抬著。走到半山腰抬滑桿的人就敲著滑杠,要求加工錢,否則就不抬人,乘坐滑桿的只好加錢。
【詞目】敲竹杠
【注音】qiāo zhú gàng
【釋義】利用他人的弱點或找借口來索取財物或抬高價格,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或以某事為借口來訛詐。英文對應詞為gouge。
【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會敲的了,難道這里頭還有竹杠不成?”
【示例】你怎么敲竹杠敲到我頭上來了?
【成語故事】
說法一
清朝末年,鴉片走私十分嚴重,走私販子為躲避關卡檢查,挖空心思藏匿鴉片。水上走私的販子把毒品密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隨船從水路運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駛至浙江紹興碼頭,緝私官帶人上船檢查,查遍了船艙的每個角落也沒發(fā)現鴉片。這時,一個師爺吸著長煙筒,漫不經心地走到船艄,信手在撐船的竹篙上敲煙灰,敲得竹篙“嘟嘟”直響,別人沒有反應,船主卻嚇得面色大變,知道師爺已看透了秘密,慌忙把這位師爺請到后艙,掏出大把的銀子悄悄塞給他,請他關照,不要再敲竹篙了。師爺得到銀子便沒說什么,隨緝私人員下船去了。此后,“敲竹杠”便成了訛詐財物的代名詞,并一直沿用下來。
說法二
“敲竹杠”的來源,還有一種說法:四川山區(qū),有錢人進山燒香時乘坐著一種用竹桿做的滑桿,滑桿由人抬著。走到半山腰抬滑桿的人就敲著滑杠,要求加工錢,否則就不抬人,乘坐滑桿的只好加錢。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